我与繁体字的缘分
丁启阵
因为我在博客上贴了一篇反对汉字复古论的文章,有人在评论栏里质问道:“你认识几个繁体字?”
善哉问也!
我认识多少繁体字,从来没有测试过,因此我只能回答他三个字: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如今叫喊着要废除简化字、恢复繁体字的衮衮诸公,认识繁体字数量超过我的,大约不多。
虽然出生于乡村,家里父母都是斗大的字不认识一升的文盲。但是,说不清什么缘故,我从小就爱看书,尤其是古代小说。凡是村里能搜罗到的书,旧的、新的,我都想方设法借来看。当然也看了一些繁体字的书。记忆犹新的是,初中一年级,得到一本蚂蚁头(比蝇头还小)小字印得密密麻麻的古书,于是,在恍惚不定的油灯下,拿校办工厂丢弃的聚光镜当放大镜,把它看了一遍。因为那书前后都缺好多页,只剩了中间的书瓤,几年之后,才知道那是《五虎平南》。
侥幸上了大学,进的是中文系,兴趣所在又是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念书期间,诸子百家,诗词歌赋,《说文》、《尔雅》,古书自然没少看。毕业之后,干的又是读书、教书、写书的勾当,双眼几乎没有一天是离得开繁体字的。
很多年里,给港澳的几家报纸写文章,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电脑,只能手写。那些报纸都是用繁体字印刷的,入乡随俗,我写的自然都是繁体字。后来有了电脑之后,因为人在国外,没法上网,也曾有两年时间,只能手写繁体字,给港澳的报纸投稿。再后来,有了电脑,也可以上网了,这才彻底免掉了用手写繁体字的苦差事。开始的时候,文章写好之后,都会用电脑自动转换成繁体字再发送出去;后来,编辑朋友说他们也方便转换,就偷懒,把简化字文章的电子版直接发送给他们,转换的事,就请他们代劳。近年发现,香港的《文汇报》挺有意思:我给它发送繁体字文章,它就以繁体字见报;我给它发送简体字文章,它就以简体字见报。
最后随便提一下,在我出版的十余种著作中,有两种是用繁体字写成并印刷的。
看样子,我跟繁体字的缘分还要继续下去。生命不息,缘分不止。
以我几十年使用汉字的切身体会,我觉得使用简化字利大于弊;以我多年学习、研究语言学理论的体会,要对语言文字这类属于社会现象的天下公器有所选择的时候,必须尊重社会,尊重大众。
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