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拿开的房价遮羞布?


                                   是谁拿开的房价遮羞布?

                                       吴金刚/文

    去年2月底,我在博客中写过《降价!打破房地产价格刚性神话!》,去年9月初又因杭州第一次公开“降价风波”写过《如何看待房地产价格战?》。时至今日,狼真的来了。进入2009年的3月,杭州楼盘房价象下水饺一样,降的稀里哗啦。从下沙到九堡,从西溪到闲林、从滨江到萧山,从丁桥到星桥,就连市中心,也是听取降声一片,或明或暗。从犹抱琵琶半遮面,到逐渐拿开遮羞布,呈现一副“我降价,赤裸裸”局面!
    这里,我解释一下“怎样才是拿开房价的遮羞布”,目前形成潜规则,9折以上是“优惠”,不是降价,7折、8折才是真正的降价,那么公开的打出8折、7折甚至更低折扣的,就叫“拿开房价的遮羞布”。
    是谁拿开的房价遮羞布?
    是客户?不可否认,最想拿开房价遮羞布的一定是客户,各种论坛对房地产的讨论最多的就是房价,几年以来形成“多军”和“空军”。口水战几乎打的要发生水灾了。我一直不愿意讨论房价问题,因为这是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是因为供求关系决定房价;说它复杂,是因为决定供求关系的因素太复杂。现在客户作为供求关系的最重要的一方,集体“看空”,一致指着房价高喊:降价!降价!降价!结果房价就由于供大于求而降了!于是近两年的买房者闹着要赔偿,刚性需求的客户去哄抢,依然买不起的客户继续喊降价!客户对房价的不满不是一年两年了,到今天才盼到降价,因此,不是客户拿开的房价遮羞布。
    是政府?政府是房价上涨的既得利益者,政府又是人民的政府,因此,政府的角色极难扮演,从不断强调“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到鼓励房地产合理促销;从默认地方政府“救市”,到目前绝对不提“救市”,政府决策最终是两种角色博弈的结果。同时,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了这些年,政府已经不能直接干预价格了,因此,不会通过行政手段拿开房价的遮羞布。
    是开发商?开发商是最不愿意降价的主体,一定也是最不愿意拿开房价遮羞布的一方。我在《如何看待房地产价格战?》一文中,曾提到开发商降价,分为主动和被动。现在看来,被动的居多。在房地产的冬天里,开发商可以在“冻死”、“冬眠”、“冬泳”、“冬猎”四个选项中选择,尽管大多都公开说资金链没有问题,也都公开标榜要“冬泳”甚至“冬猎”,但杭州乃至全国土地市场低迷,可怜的成交也以商业地块为主;客户在购房时议价能力突然增强。从这两点来看,实际选择“冬眠”者居多。开发商在这场价格博弈中,逐渐处于弱势,先是带头大哥“背叛”,然后招来骂声一片,慢慢地骂“背叛”者,开始“背叛”,遮羞布被依次揭开!坚持不降价的声音越来越弱,只能对“背叛者”热销的场面冷嘲热讽!因此,从表面上看,是开发商自己拿开的遮羞布,其实不然。开发商在考虑降价时,一定会心痛“损失”多少多少钱!因此,在拿开遮羞布的那一刻,决策是极其痛苦的,其感觉如同股民“割肉”一般,有种被逼的感觉。做着一件极其不愿意做的事情,虽然表面上看是最不愿意拿开遮羞布的人,颤抖的手慢慢的揭开了那层布!因此,真正拿开那层遮羞布一定不是开发商。
    是媒体吗?媒体作为房地产舆论的营造者,在房价上涨或者下跌时,多少起到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市场下,媒体通过各种消费券形式,与开发商联合举办各种活动形式,替开发商拿着遮羞布,帮助开发商降价促销!对于索性拿开遮羞布的开发商,又是开发商解释降价、热销的传播平台。因此,在拿开房价遮羞布方面,媒体发挥着影响力作用,但也不是拿开房价遮羞布的一方。
    是银行吗?银行作为房地产利益攸关者,关心的是自己贷款利息,不管房价上涨还是下跌,只要能银行能安全的拿到自己的利息收入,能把坏账控制在自己承受的底线内,银行就不会太多的关心房价问题。只关心开发商的现金流和偿债能力,只要认为开发商财务安全就行了。因此,一定不是银行拿开的房价遮羞布。 
    那么,到底是谁拿开的房价遮羞布?现在看来,任何一个市场参与者都不是那个拿开房价遮羞布的主体,然而,房价遮羞布还是被拿开了,现在看来,拿开房价遮羞布的不是某一方,而是市场,是房地产参与者博弈力量的合力,也就是物理学上矢量的力,最终的这个合力,是真正拿开房价遮羞布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客观规律,是铁的规律,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房地产市场的各个参与者,在这种力量面前都是那么的渺小!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