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冬练系列之8:抄底并购资产,弥补价值短板


第1招 大举削减支出,直接降低成本
第2招 堵漏洞减浪费,向管理要效益
第3招 创收创新兼顾,培育潜力业务
第4招 低费高效培训,趁机学习充电
第5招 合情合理裁员,倾力增进和谐
第6招 预测经济冷热,避免投资损失
第7招 抄底购买技术,突破研发瓶颈
第8招 抄底并购资产,弥补价值短板
第9招 推进组织变革,创新管理模式
第10招 借势战略转型,实现浴火重生
第11招 坚持就是胜利,冬练成就文化

第8招:抄底并购资产,弥补价值短板  

问题管理研究所(www.wenti.org)  
 
{在经济危机中抄底并购是否划算,关键取决于出手时机。抄底并购的机会并非只属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中小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进行一体化并购,延伸企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从而发挥规模效益}
  

  观点:资产价格跌过头,抄底并购机会多

  在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股权、债权、房产、大型机器设备等各类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有些还跌过了头。一批昔日风光的企业也会因陷入困境而低价出售,以前不许外国企业并购或要价太高的企业,现在可能到处寻找买家。前几年未上市公司的估值也高达10-20倍市盈率,“寒冬”中有些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也在10倍市盈率左右。这都为企业提供了“抄底”并购的机会。

  另外,人民币升值使中国企业的海外购买力更强,对于要走国际化路线,并且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海外“抄底”并购的机会更多,可供并购的资产种类也很丰富。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摩根士丹利、通用电气和凯雷集团等许多公司对亚洲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这些投资都带来了巨额回报。

  抄底并购的机会并非只属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中小企业也有机会。中小企业的有些客户可能拖欠了较多货款而无力归还,如果欠款者是潜质较好的企业,可以把拖欠的货款转为股权,借此机会进行后向一体化并购,延伸企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如果产业链上游或者是竞争对手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也可抄底并购,这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扩展价值链,扩大企业规模,发挥规模效益。

  案例:通用电气(GE)的抄底并购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泰铢的汇率几乎崩溃了,没有人愿意在泰国制造汽车,但是,GE泰国区总裁罗邦民(Mark Norbom)却提议以11亿美元收购泰国汽车信贷公司。杰克·韦尔奇看过提案书后说:“提出这个建议的家伙连坐稳屁股的机会都不会有,我们会在5分钟之内把他轰出会议室。”

  但是,在第二天的董事会议上,杰克·韦尔奇的所有质疑都被提案人罗邦民一番热情洋溢的说辞所化解。罗邦民说,他的团队已经筛选了4000名求职人员,面试了2000余人,并准备好了1000份合同,只待中标了。对于市场的发展前景,他说:“在泰国,汽车是人们最看重的财产,人们几乎愿意为之付出其他的一切,他们甚至愿意睡在车里,直到无力支付贷款为止。”

  在后来的3年里,GE在泰国做得很成功,赢得了源源不断、利润不菲的汽车贷款业务。这又促成了在亚洲购买不良资产的其它几个项目,罗邦民后来也被提升为GE全球副总裁。

  抓住外部危机的机会进行抄底并购,是GE的轻车熟路的招数。在9.11事件之后,美国的航空公司业绩非常糟,很多飞机航班都停飞了,乘客数量大幅度减少,所以当时飞机的售价也大大下降,很多飞机被放到沙漠当中,因为沙漠里面没有降雨,空气湿度比较小,不会生锈。当时GE在美国收购了很多这样的飞机,使得GE拥有飞机数量成为世界第一,更重要的是后来几年航空业复兴后,飞机的售价大大上升。

  点评:不要只图价格便宜,而要盯住产业价值

  抄底并购听起来非常诱人,但是,也经常充满陷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第三大报业集团论坛报业集团陷入债务危机。12月,房地产大亨山姆·泽尔以82亿美元“抄底”收购了论坛报业集团,但2008年论坛报业集团经营每况愈下,到2008年12月,论坛报业集团总资产额为76亿美元,而总负债高达130亿美元,已经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困境,并且也无法支付到期债务,只能申请破产保护。一年前的“抄底”不仅不是真正的抄底,反而是彻底“打了水漂”。

  日本企业趁美国经济危机大举在美国并购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20世纪80年代,美国陷入了经济衰退,许多资产价格缩水,1985年至1990年间,日本企业大举抄底并购美国资产,洛杉矶几乎一半的房地产落入日本人之手,夏威夷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更具有标志意义的是,1989年,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收购了作为美国文化象征之一的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购入了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国的象征之一,通用电气、NBC电视网和世界最大新闻机构美联社的总部均设在洛克菲勒中心,日本人为此狂欢畅饮,认为这彻底洗刷了当年被美国军队统治的屈辱历史,美国人惊呼这是经济上的偷袭珍珠港事件。

  但是,三菱购买的洛克菲勒中心因经营不善,难以承受巨额亏损,不得不以半价再次卖回给原主,索尼购买哥伦比亚公司,后来也被证明是日本亏损最大的企业并购案。日本企业大量资金套牢在美国的房地产上,给日本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拖累,加之美国竭力阻挠日本经济发展,因此,日本经济后来步入了长期的衰退。

  “抄底”并购机遇与风险并存,为了把握机遇、降低风险,我们建议抄底并购中要掌握“不要只图价格便宜,而要盯住产业价值”原则。也就是说,不要看到某个资产跌得多了,或者听有人说价格见底了,就贪图便宜去抄底,而是选择与本公司的产业链配套的、互补的,或者能够弥补本公司生产经营“短板”的资产,择机逢低购买。

  例如,我国有些矿产公司资金充裕,2008年新上市的紫金矿业有几十亿元可用资金,中国铝业公司有600亿元现金,如果他们看到美国的房产已经跌了一半,或者某个股票已经跌了一半,就去急忙抄底购买,很可能仍然被套牢。但是,在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时去国外抄底收购矿山或矿产公司的股份,可解决上游原料受制于人的问题,具有战略价值,而且比前几年高价收购力拓公司股权、澳大利亚奥鲁昆铝土矿划算得多。2008年12月,中国铝业又收购了秘鲁的特罗莫克铜矿,这次收购时机显然比前几次时机好,但可能还没有等到最好的时机。

  在经济危机中抄底并购是否划算,关键取决于出手时机。正像在水产市场买活鱼一样,早上买20元一斤,中午买10元,下午5点去买则只有5元。如果去得再晚些,则买不到了,或者变成死鱼了。所以准备抄底收购的企业,要反复思考,现在相当于几点了?现在是否已经到了下午5点最后出手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