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八卦说,陈凯歌面对众人的批评,不屑地丢了一句,三年后才能看懂无极。然后是“艳照门”出来,众多人便说张柏芝的故事了,果然有人开始说陈凯歌的好了。
N年之后,我们再看陈凯歌的作品却是《梅兰芳》。
陈凯歌登上事业的高峰也是拍摄了京剧题材的《霸王别姬》,这次重新选择了京剧题材的《梅兰芳》不知是否内心有其他的想法。有是十分正常的,但不也是纸枷锁么?
没有选择在电影最为热门的时候观看,原因是多样的。只是,在一个平静的环境去观看《梅兰芳》,或许更加能客观一点。
之前在豆瓣上的评论,都说《梅兰芳》前半部很有陈凯歌的艺术水准,后半部却老套没味的多。既然看了,而且没有凑上热闹,在此也自言自语一下自己的一点想法。
首先,人物的名声地位拘谨了创作人员。还能记忆《霍元甲》的故事,虽然《霍元甲》拍的很烂很没水平,但也是创作人员进行个性创意的结果。《梅兰芳》一开始便有梅家的人做指导,那么艺术的创作空间肯定是打了折扣的。我看到中年以后的梅兰芳其实也是创作人员的处境写照。不是说梅家的人给创作人员约束了什么,而是他们的象征地位,无形给了创作人员的压力。平心而论,如果我是梅家的人,我也不希望把《梅兰芳》拍的很“夸张”,比较没个人都是平凡的人。所以在剧情上,也只能这样走中庸路线了。
其次,陈凯歌他们也上了纸枷锁。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前部分很好?从主次关系上来看,中心是那个崭露头角的畹华,邱先生还刚出场,十三燕也要退场。而到了后面,即便是梅兰芳红了,也只是一个次的人物,邱先生才是主。或许,这样的安排创作人员很得意,这样是表现手法,与当时或者说他大伯给他信里说的是暗暗相吻合的。只是可惜的是,梅兰芳作为主角的戏份太少,人物塑造的十分不丰满,观众当然不会买账的。既然已经有了2个小时的时间了,当然可以再大胆一点,拍上三个小时,我看这电影会更好看些。问题是,第一个问题出来了,没办法啊!?
其实,很没必要用章子怡来演孟小冬的。现在的电影投资方,只要有钱,便是请最当红的演员,最当红的导演,最当红的编剧之类的玩意,以为这样票房便会好。《泰坦尼克号》虽然空前的成功,但大片未必都是叫座的电影。反正,我是觉得章子怡都没有陈红那么漂亮与韵味。我就纳闷了,怎么她就那么的那样?假设一下,没有章子怡,《梅兰芳》的投资回报率会更高的。说实话,除了娱乐八卦之外,张也的确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用处。反而给导演减了分数。
最后,唱的没有处理好。京剧题材当然唱腔很重要,何况梅兰芳这样的人物。既然有梅家人做顾问,完全可以让梅家人充当唱的部分的戏份。虽然戏里观众掌声如雷,电影院的观众看起来就像假的很,便像现在的娱乐圈作假的一样。失望便有加重了一份。
回头再来看看,《梅兰芳》其实还可以更好的,完全可以像当年的《霸王别姬》一样的红。可惜,陈凯歌如梅兰芳的大伯一样带上了纸枷锁,完全没有了活力。或许,这便是人生吧。何况这样的有名望的人,总不能让陈大导演再想贾樟柯那样的去拍戏吧。只可惜了,这样好的题材,没有拍得那样酣畅淋漓,没有拍得可歌可泣,哪怕是有了日本人的角色在里面。可惜了!!!
梅兰芳的纸枷锁
评论
3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