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那里....
那是04年10月,我有幸来到水立方工地,成为一名水立方建设者中的一员,那时基础的施工刚刚开始,有近二十米深,在长宽各两百米的这样一个范围内,已是热火朝天了。
在工地的南面,有座娘娘庙,是明代皇家敕建的庙宇,庙内原供奉碧霞元君,据史书记载,明清两代北京寺庙众多,城内庙宇多为香火之地。经人指点,我到那里看了一下,一个山门,一个大殿,一个钟楼,其他建筑都已经倒塌,从基础里清理出来的石料摆放在旁边,表名日后一定是要重建的,飘落的叶子汇集在里面,没有围墙,只在山门和后面的大殿之间用旧砖和围挡板围成个院落,院子里有些凌乱,殿宇的前面有一个祭祀用的人工搭起的简易平台,当时在建奥运场馆的时候,有人就提出把这个庙扒了,搭上脚手架以后,就刮了龙卷风,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工地上临建严重损坏,车辆被砸,并有人员伤亡,看来这神灵还是有的,后来再也没有人敢再提扒庙的事,还I经常有工地的人来到这里进香,祈求平安。
靠院落东围墙的下面有一口石棺横躺在那里,让我的目光停顿了好一会,不知道当初是为什么人准备的,棺材没有涂黑,它的前面高高地翘起,棺盖斜盖着,留有缝隙,一种异样的感觉袭来,那里面就是另一个世界了,我想它应该成为文物永久地存放在这里,但后来,几个月后的一天,等我再次走进这个院落的时候,它已经不在了。
山门旁边有一棵古树,它的生命已经不太旺盛了,粗大的树干上许多地方已经枯萎,但依附在它身上的青藤和其它植物把它装点的郁郁葱葱,很是惹眼,几百年来,它象一个忠实的卫士守侯在这里,见证了这里的沧桑,诉说着娘娘庙的过去。庙宇的周围是一个村子和农田,由于奥运会的需要,住在这里的人们都已经搬迁了,四周空空荡荡,秋风袭来,黄昏将至,孤零破败的庙宇更显出它的苍凉。
我是如何做好材料管理的......
管理是要有招法的,这个招法就是所谓的管理制度、理念、超前量和手段。管理不仅仅是背背“兵书”,一个人管理能力的高低,是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如果有人问我,你是如何做好项目物资的管理工作的?我会这样说:凭的是经验和责任心。因为经验的积累源于认真踏实的工作,源于人的责任心,源于长期的思考,因为没有责任心,没有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就难以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很好的解决问题,经验的积累也就无从谈起,相反,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越多,表明了你在工作中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越多,因而积累经验的机会也就越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就开始了对计算机的练习,练习打字,逐步地掌握并运用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管理,方便快捷,让我尝受到了许多便利,如今办公网络化已经进入到我们的工作当中,我依然能够跟上这种形式,在工作岗位上,在我这样五十多岁的人群中,能够在工作中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的人是不多的,而且我的熟练程度并不次于年轻人,这完全得益于常年的摸索和使用,累不会白受的,我相信这一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许多新材料投放到市场,使用在工程中,我们要对它有所了解,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这些新型材料知识。现在,工程管理更加严格,物资报验的工作也是物资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其中的严谨程度是过去所没有的,必须不断提高这方面的管理技能以适应新的要求。
2.知道自己的工作范围和界限
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熟悉业务是必须有的一个条件,哪些是属于你的工作,摆好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一点必须清楚,这不仅是对待上级、部门与部门之间,还包括与下属之间,不推诿,不拖延,合理安排时间,知道轻重缓急,对领导有特殊安排的事情,头头怎么安排就怎么做,绝不走样,更不擅自做主。有问题不积压,除了要充分利用会议阐明自己的观点以外,还要掌握好另一个环节,那就是及时沟通,加上适度地使用请示和汇报。一个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他知道哪些问题必须自己解决,哪些事情需要请示或报告,并能够掌握好请示与报告的尺度,有分寸地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对权利之外的事情,及时汇报,让领导知道你的难处和你所需要领导为你解决的问题。
3.对待下属宽严有度
对下属要宽严有度,让下属尽快熟和适应我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特点,培养其责任感,让他知道管理流程,知道哪些是我想要的结果。除此之外,还要制造一个好的、宽松的工作环境,主要体现在关心下属方面,对下属请假,总是非常痛快地批准,在这方面从不难为对方,宁愿自己辛苦点。时间一长,下属对待工作反而更加积极和踏实,忙的时候,在我不在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坚守岗位,急我之所急。
4.加强现场材料使用过程的管理
建筑工地不同于正规企业,施工现场受着各种条件的限制,材料、车辆进出频繁,管理条件很差,不管有多忙,我都要抽出时间来对现场进行巡视,及时了解现场施工和材料使用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各种浪费现象及时纠正、拍照、发文,要知道这些工作会直接记录在项目管理的档案中,成为你在管理上的永久记录。凭着这些年的经验,一个施工现场是否管理有方,我只要到现场走上一圈,就可以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就可以看出这个工地在管理总体上的优劣。施工队伍中有几个班组是要经常关注的,比如木工班、钢筋加工班,多和这里的工人和工长沟通,成为他们的朋友,要他们知道,节省一根木方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某一个工程、某一个单位,我们的国家在资源上并不富裕,人均资源很低,要把集体的财产看做自己的一样,在节省用料方面,很大程度上,劝说和诱导的效果比发现问题之后的罚款要好的多,做好各项记录,留好各种凭证,这个工作是从进入现场的第一天就开始了,不放过任何细节,不轻易丢掉任何有签字的文件,保持连续性和注重真实性。
5.方便快捷的一本帐管理
它以Excel 工作表为平台,适用于一般普通操作者,在运用中,只有一些统一化和制作上的要求,一个熟练的过程,它简便易行,简单实用,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根据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各个头头和各部门关注点的不同和需要,逐步摸索出一套统计方法,集综合管理、信息量大、功能齐全,便捷高效、变化多样、统计迅速于一身,能够满足财务、商务、技术、工程等各部门对于材料统计数据的需要,我之所以称其为“一本帐管理”,皆因此管理法是将整个工程的所有材料明细及要素全部集中在这一个表格之中,这种做法,对于越是大工程、材料品种越多、统计越复杂,越能体现出它的优越性,让你在杂乱庞大的各种数据统计中得到一想不到的效果。在水立方工程的材料管理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水立方这个工程,工期长,材料品种齐全,数量大,仅以架料为例,共有二十四家供应单位,总量一万多吨,扣件一百七十万个,钢木跳板七万多块,进场退场时间持续几年,由于使用了这种一本帐管理法,切实体会到这种管理所带来的好处,使得我在材料管理上赢得了许多时间,并将所赢得的这些时间用于处理其它问题和事物上,在人员少,任务重的状况下(这也常常是一些人推脱完不成任务的理由),这些宝贵的时间尤为珍贵,这完全得益于平时的思考和管理经验的积累。
6.勤于思考,遇事冷静,学会控制
遇事沉着冷静,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非常棘手的事情,凭着这个信念,凭着多年的经验,最终问题全都解决了,没有一件事情把我难住的。这些年来,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只要有好的方法,好的思路,我会立即记录下来。事必躬亲、面面俱到未必就是好的管理。好的管理应该是收放自如,回顾这些年所做过的每个工程,从来没有觉得难到了什么程度,就是在“水立方”这样一个国家重点工程施工的几年中,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和其他工程一样,我大概也有20%左右的时间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在现场,比如外出退架料,到公司办理业务,出去考察等等,而且基本上不加班,管理始终不断,凭的就是心中有数,我常常用一句开玩笑的话形容我的管理,那就是“边玩边干”,这就是我在管理作中的感受。
7.发挥照相机在管理中的作用
在项目物资管理上,材料从进场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照相机作为一种影象记录的工具,为我们记录各个阶段的各种影象资料提供了便利,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不要小看了照相机在材料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作为一名物资管理人员,要掌握好这门技术,在材料管理过程中,它会成为你的有力助手。
材料消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牵扯到几个部门,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与项目整体的管理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往有这种情况,由于项目领导层的原因,导致在管理上的失误给材料造成的损失,却要在以后需要你来解释材料损失的原因和过程,如果你没有证据,又解释不出什么原因,就会被视为工作平平,甚至让你背上对材料管理不力、造成材料损失的黑锅,这叫替人受过,因为你是搞材料的,你都说不清,就怨不得了别人说三道四了。
那么,哪些事情需要留下照片作为以后的依据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类似下料不合理、以长代短这些浪费现象时;
2.对现场文明施工的监督。其现象多表现为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对材料乱堆乱丢,不能工完场清;
3.对材料进出场情况的监督。这些看似无用影像资料,也许可以成为日后查证的依据;
4.对现场保卫情况的监督。现场及现场周边安全防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材料的安全问题,
比如对已经出现损坏的围挡,在汇报之后是否能够及时修复等情况;
5.对随意切割架料,或将跳板架料等材料挪作他用造成损坏的行为;
6.对现场工人挪用材料的取证,比如工人擅自使用现场的材料制作桌椅器具的行为;
7.对盗窃行为的取证;
8.重要的单据,出门条等;
9.对你认为项目自身在管理上存的问;
许多情况都出现在施工现场,又多是瞬间发生,工程一干就是几年,自己不留下影像资料,别人是很难给你提供这些东西的,因此,到现场巡视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带照相机的习惯,这些照片既可以成为你对分包进行警告和处罚的证据,又可以成为材料在施工现场消耗的依据,这些依据至少可以说明材料的损耗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并不只是一个物资部门可以控制的。
在水立方工程的材料管理过程中,我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不管冬天夏天,刮风下雨,每天都要拿着照相机到现场各个地方进行巡视,拍了大量的照片,并以照片为依据,对各个相关分包进行了许多警告和处罚,还时常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将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反应到上面,以引起注意,这些文件同样要保留下来,作为我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工作做在前头,在材料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影像资料,十分重要。充分利用照相机的功能,是材料管理中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任何怕麻烦的观点都是要不得的。
距离最短、最直接的攻击才是最有效的。好的管理者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最有效的、最直截了当的办法,一个得当的措施,可以使被动的局面得以缓解,它是管理者的业务能力、预见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迅速反应能力的体现。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有顺手拈来的办法,才能有果断的性格。才能在工作中运用自如,游刃有余。这些年来,我在项目施工的管理实践中摸爬滚打,勇于实践,在实干中不断地汲取营养,逐渐成熟。干多了,见的就多,着的急多了,招法也就多了,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从实践中学习管理,在实践中提高管理的水平,又经过了“水立方”工程的历练,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这里一干就是七年,接触到许多管理高手,有管理公司的,有监理公司的,工作中经常和这些人打交道,在这些高手身边工作,耳濡目染,不断熏陶,几年下来,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管理技能,对于工程中的各种管理,从现场到案头,都能够驾轻就熟,让我受益匪浅的同时,更增添了我在管理工作中的自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