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观察] 在韩国过农历新年


[韩国观察] 在韩国过农历新年

朝鲜日报中文网 / 撰稿=詹德斌 (2009.01.24 09:36)
转眼间,旅韩生活已近5个年头了。回想匆匆过去的5年,这才发现只在韩国亲历过一次农历新年。因为当时正在延世大学学习语言,而且尽管农历新年也是韩国最大的节日,但也只有3天假,所以无法归国。除非公休日正好和周末连在一起,这样才可能休息5天以上。

中国人一说到农历新年立即浮现在脑海中的恐怕是响彻长空的烟花爆竹、红红火火的祝福春联和全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时其乐融融的场面。韩国的农历新年虽然缺少了中国的这份热闹劲,但是年前各大商场和农贸市场也是人满为患,置办年货和新年礼品的劲头不亚于中国,就连总统也都每年向社会各界名流赠送韩国的特产作为新年礼物。韩国新年的另一个特色是街头、百货商店内出现了很多算命的小摊小店,新年的电视机上,主持人们一般也都换上传统韩服主持节目。

大年第一天的首尔街头,行人非常稀少。有朋友说,如果能看到行人的话,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只有他们无处可去。因为同中国人一样,韩国人也特别讲究团圆,特别是春节和中秋节时,在城市工作的人一般都会回到老家同父母、兄弟姐妹们团聚。因此,每到这几天,韩国的高速公路上都会上演长蛇阵似的盛大堵车场面。韩国虽无春运一说,但是订购火车票的竞争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展开了。实际上,早在20到30年前,韩国人排队购票、倒票的场面和今天的中国也相差无几。

言归正传。在韩国度过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新年至今记忆犹新。因为一位韩国友人邀请笔者去他家过年,也算是体验韩国的风俗民情。大年初一的早晨,朋友夫妇都换上了新装,同笔者在约定的地点见面,因为要去他父母家拜年。

韩国人过年时也非常讲究吃的。记得新年第一餐吃的是年糕汤和开城饺子汤。虽然不懂事的孩子们都相信只有吃了年糕汤才能长一岁,但这个风俗倒是有一点原始宗教的意味。也就是说,人们认为只有吃了年糕汤才能辞旧迎新,迎来的新年也才能更加美好。此外,由于朋友父亲的原籍是开城,后因躲避朝鲜战争才逃到了南方,但在朝鲜人民军占领开城后再也无法回去,所以家里的饭菜至今仍保持着老家的特色。老爷爷感叹说,没有逃难的弟弟仍健在朝鲜,但至今无法谋面。朝鲜战争以及接下来的冷战对立导致数万名朝、韩居民忍受着生死离别的苦痛,如今很多人都已经含恨而死。

韩国小孩子喜欢新年也是有道理的,如同中国的小孩在除夕夜可以从长辈那里收到压岁钱一样。韩国小孩在大年初一的早上一般要向自己长辈叩头,甚至弟弟和弟媳也要向哥哥、嫂子叩头,在韩国叫“岁拜”。叩头非常讲究姿势,而受礼的长辈一般也都穿上传统的韩服,正襟危坐,并相互说一些祝福的话,即所谓的“德谈”。“岁拜”结束,长辈要发给晚辈“岁拜钱”。“岁拜”风俗反映出儒家思想中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至今仍在韩国根深蒂固。

吃完早饭和“岁拜”以后,全家人围在一起玩韩国的传统游戏——翻板子。这种游戏不论多少人都可以参加,因为可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翻板子游戏主要依靠运气,其次才是技术,是韩国最经典的大众娱乐项目之一。

在朝鲜时代,韩国的传统新年礼仪要复杂和严格得多。只是到了近现代,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才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去。

尽管农历新年产生于古老的中国,后来传至周边,但是韩国人并不知道这一点,很多人反而问中国是不是也有同样的节日。反过来也一样,很多中国人也不知道韩国同样保留着过春节的传统。从这一点互不了解来看,中韩两国真可谓是十分遥远的近邻。如果中韩两国人民都能相互了解共同的文化民俗传统,将会大大拉近两国人民的心理距离,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亲近感,这需要从强化人员文化交流和相关基础知识教育开始。

詹德斌 专栏撰稿人 |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韩国长安大学讲师。在中韩两国的主要报纸、杂志和学术刊上撰文数百篇,是一位精通于韩半岛问题的“韩国通”。邮箱: [email protected]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本文内容归朝鲜日报和朝鲜日报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