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观察] “米娜娃”与韩国政府
朝鲜日报中文网 / 撰稿=詹德斌 (2009.01.16 17:50 /更正 2009.01.22 17:46)
韩国检方7日紧急逮捕了网民“米娜娃”,理由是其涉嫌在网上散布谣言,违反了《电气通信基本法》。首尔一家法院10日批准了拘留令,理由是其发表的文章对外汇市场和国家信誉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检方所说的谣言主要是指米娜娃2008年12月29日在网上发表的题为“政府下令禁止金融机构购买美元”的文章。韩国政府称,从未发出过相关禁令。目前,韩国社会各界都在质疑“米娜娃”未必只有一个,而且在激辩检方拘捕米娜娃是否侵犯了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担心此案将导致网络空间因公共权力的渗透而变质,从而进一步挫伤市民利用网络空间监督和批评政府政策的积极性。
也有一些人认为,韩国网络空间的结构极其脆弱,是韩国国民的主要舆论阵地之一。一些经过巧妙包装的匿名偶像很容易通过散布虚假消息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在社会上引发巨大混乱,所以不能对米娜娃置之不理,因为言论自由也应该附带责任。韩国执政的大国家党则趁机呼吁说,为了防止出现第二个散布流言的米娜娃出现,应立即修改通过包括增设“网络侮辱罪”在内的信息通信网法案。
撇开韩国国内的上述争论不谈,笔者认为,检方拘捕米娜娃倒是反映出韩国政府有点儿“内虚”。首先,米娜娃挑战了总统权威。因为米娜娃一度在韩国网络世界中号称“经济总统”,其发表的每篇文章的平均点击率超过了10万次,对舆论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现任总统李明博从2007年大选开始也一直自封“经济总统”,但是人气却相形见绌。李明博总统上任不到100天,支持率就暴跌至20%以下,现在也只有27%. 在这种情况下,“米娜娃”的存在显然是对李明博总统权威的直接挑战,是政府难以容忍的。
其次,韩国政府无力取信于民。韩国政府本可以不动用公检法等权力部门铲除米娜娃,而通过各种政策揭穿这位神秘人物的虚伪,但是李明博政府似乎已经失信于民,没有自信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李明博不光是支持率一泻千里,而且经历了“反对进口美国牛肉”的大示威以后,政府也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经济政策,导致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不断流失。比如说,李明博承诺的7%增长率未能兑现,股市攀升3000点未能兑现,控制物价失败……。金融危机之前,李明博政府还一直不愿正视经济问题的存在,调整经济预期值时扭扭捏捏,结果显得十分被动。
最后,米娜娃钻了“权威”的空子。虽然很多专家早就指出了米娜娃理论的荒唐性,但是网民仍然对其奉若神明,就是因为他活跃在虚拟的网络王国里。米娜娃可以说任何话,敢做任何预测,错了也不用负任何责任,也不担心损害自己的名誉。米娜娃做出的“雷曼兄弟公司将破产”、“美国次债危机将波及韩国经济”等悲观预测都是韩国政府、媒体和学者难以事前公开做出的,所以当这些预测成为现实后,米娜娃的人气自然一路狂飙。
最重要的是,韩国政府应该相信国民的是非判断能力,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米娜娃的预测错误,老百姓自然不会崇拜他。如果米娜娃说得对,政府强迫百姓不信他也不行。李明博总统2008年11月27日告诉洛杉矶的韩国侨胞说:“现在购买韩国股票,1年内就能成富人。”也许一些人听了李明博总统的话吃亏了,而另一些人看了米娜娃的悲观预测而规避了风险。
因此,韩国政府没有必要担心一个失业的网民能搅乱整个外汇市场,导致政府的经济政策不灵。与其拘捕米娜娃导致批评政府声音增强,还不如将其用作反面教材,揭露其骗人的伎俩,让老百姓理性看待网络,相信政府。防止米娜娃再次出现的最好办法不是逮捕,也不是制定增设“网络侮辱罪”的法律,而是建立取信于民的政府。
(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不代表朝鲜日报中文网观点)
詹德斌 专栏撰稿人 |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韩国长安大学讲师。在中韩两国的主要报纸、杂志和学术刊上撰文数百篇,是一位精通于韩半岛问题的“韩国通”。邮箱: [email protected]
检方所说的谣言主要是指米娜娃2008年12月29日在网上发表的题为“政府下令禁止金融机构购买美元”的文章。韩国政府称,从未发出过相关禁令。目前,韩国社会各界都在质疑“米娜娃”未必只有一个,而且在激辩检方拘捕米娜娃是否侵犯了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担心此案将导致网络空间因公共权力的渗透而变质,从而进一步挫伤市民利用网络空间监督和批评政府政策的积极性。
也有一些人认为,韩国网络空间的结构极其脆弱,是韩国国民的主要舆论阵地之一。一些经过巧妙包装的匿名偶像很容易通过散布虚假消息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在社会上引发巨大混乱,所以不能对米娜娃置之不理,因为言论自由也应该附带责任。韩国执政的大国家党则趁机呼吁说,为了防止出现第二个散布流言的米娜娃出现,应立即修改通过包括增设“网络侮辱罪”在内的信息通信网法案。
撇开韩国国内的上述争论不谈,笔者认为,检方拘捕米娜娃倒是反映出韩国政府有点儿“内虚”。首先,米娜娃挑战了总统权威。因为米娜娃一度在韩国网络世界中号称“经济总统”,其发表的每篇文章的平均点击率超过了10万次,对舆论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现任总统李明博从2007年大选开始也一直自封“经济总统”,但是人气却相形见绌。李明博总统上任不到100天,支持率就暴跌至20%以下,现在也只有27%. 在这种情况下,“米娜娃”的存在显然是对李明博总统权威的直接挑战,是政府难以容忍的。
其次,韩国政府无力取信于民。韩国政府本可以不动用公检法等权力部门铲除米娜娃,而通过各种政策揭穿这位神秘人物的虚伪,但是李明博政府似乎已经失信于民,没有自信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李明博不光是支持率一泻千里,而且经历了“反对进口美国牛肉”的大示威以后,政府也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经济政策,导致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不断流失。比如说,李明博承诺的7%增长率未能兑现,股市攀升3000点未能兑现,控制物价失败……。金融危机之前,李明博政府还一直不愿正视经济问题的存在,调整经济预期值时扭扭捏捏,结果显得十分被动。
最后,米娜娃钻了“权威”的空子。虽然很多专家早就指出了米娜娃理论的荒唐性,但是网民仍然对其奉若神明,就是因为他活跃在虚拟的网络王国里。米娜娃可以说任何话,敢做任何预测,错了也不用负任何责任,也不担心损害自己的名誉。米娜娃做出的“雷曼兄弟公司将破产”、“美国次债危机将波及韩国经济”等悲观预测都是韩国政府、媒体和学者难以事前公开做出的,所以当这些预测成为现实后,米娜娃的人气自然一路狂飙。
最重要的是,韩国政府应该相信国民的是非判断能力,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米娜娃的预测错误,老百姓自然不会崇拜他。如果米娜娃说得对,政府强迫百姓不信他也不行。李明博总统2008年11月27日告诉洛杉矶的韩国侨胞说:“现在购买韩国股票,1年内就能成富人。”也许一些人听了李明博总统的话吃亏了,而另一些人看了米娜娃的悲观预测而规避了风险。
因此,韩国政府没有必要担心一个失业的网民能搅乱整个外汇市场,导致政府的经济政策不灵。与其拘捕米娜娃导致批评政府声音增强,还不如将其用作反面教材,揭露其骗人的伎俩,让老百姓理性看待网络,相信政府。防止米娜娃再次出现的最好办法不是逮捕,也不是制定增设“网络侮辱罪”的法律,而是建立取信于民的政府。
(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不代表朝鲜日报中文网观点)
- 朝鲜日报中文网 chn.chosun.com
- 本文内容归朝鲜日报和朝鲜日报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