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贵了,一般有两种情况发生。一是,这个东西普遍稀缺,所谓物以稀为贵;二是,这个东西被人为炒作,被普遍追捧。我觉得黄金就属于第二种,也就是黄金的数量没少,但,当它成了资金避难所的时候,需求增加了。“信心”与黄金不一样在于它属于第一种情况,目前是典型地处于稀缺中。
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宝贵”,怎么理解呢?
1、 “信心”不是硬件,是软件;
2、 “信心”不是存量,是变量;
3、 “信心”不是基于过去,是基于未来;
4、 “信心”的价值评估不是基于现在,是在未来体现。
也就是说,“信心”宝不宝贵,从现实上看不出来,要从未来的效果来看,这和“黄金”完全不一样。比如,对中国房地产现在有充分的信心,就应该买房,如果买了之后,房子的价格升了,就证明现在的“信心”很宝贵。而股神巴菲特,当初对石油的信心,现在看就很不宝贵,价值是负的几十亿美金。
“信心”既然是事后评价,那么现时的“信心”是怎么来的呢?“信心”实际上是“选择的信心”,比如在房地产市场中,你的选择“卖”,“买”,“不买不卖”都要对每一个选择有信心才能做出实际的行为。因此,“信心”不是虚的,信心来源于对现在和未来的判断之上。
说信心比黄金更宝贵,本人的体会是
一、对中国的长远有信心容易,近期信心则相对难
对黄金的长远有信心比较难,近期信心则易。
信心比黄金宝贵的含义就是近期信心才决定买和卖。否则就会处于日本商界所谓“休”的状态,显然对近期拉动内需不利。
二、信心的建立,与市场的反馈正相关
股市的波浪理论说的就是这么回事,不论是上升还是下跌都是一波一波的。本次房
地产回暖是大熊市下的小阳春?还是已触底反弹?取决于市场环境的反馈,比如银行存贷利息如进一步下调,则是正反馈;银行放宽房贷的政策不变,也是正反馈;如政府出让土地的价格走低,本人认为是正反馈,意味着开发商不会捂盘提价,对销量放大有着正面意义,反之则是负反馈。可见信心是不断地在证实证伪中建立和加强的,是动态的。
三、信心的建立基于稳定和预期
过去三年内,房地产的政策环境可谓“翻云覆雨”,“七上八下”,忽而“冰天雪地”,
忽而“阳光雨露”,任何行业,任何市场从未经过如此剧烈的上下政策调整。把“房地产业”从十大振兴规划中摘除,转为各地方“自己的孩子,自己抱”当然是对的,但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缺憾,就是目前的各种政策的时效性不能有长远的预期。
本人觉得不能把一个如此重要的行业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政策环境中,最起码,不
能让人觉得政府只是为了保八而对房地产采用的都是权宜之策。为什么?房地产从拿地、规划到入伙,开发商需时起码二年以上,旧城改造的周期则更长,试问如果政策周期短于开发周期时,新房提供方怎么判断市场?信心又从何而来?
老百姓购房的周期更长,要平均七年有换房的要求,如此重要的资产,处于一个如下的环境中:
1、 交易的税费忽上忽下;
2、 持有税、所得税没有定编;
3、 银行房贷政策忽松忽紧;
4、 房贷利息是否维持优质资产的优惠没有明确。
老百姓的信心又从何而来?在基本的原则上不能搅混水呀!没有稳定的预期,信心当然非常非常宝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