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是一个盛产绅士淑女的城市


    最近,应一家时尚媒体之邀,谈谈深圳的绅士与淑女,初以为这只是个浅生活化的话题,与我这等粗俗男人没多大关系,但细细一琢磨,竟然发现原来它还是个城市问题。

所谓绅士和淑女,从容、克己、施爱应该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如果还要加个词,那肯定是“优雅”二字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绅士淑女还没能作为一个群体在深圳整体上存在。如果有人举出很多个案来证明相反的结论,当然也没问题,但他们一定是城市中的少数派,是一些极小规模的圈子,亦或出没在一些为数不多的场所。

绅士或者淑女其实并不是物质主义的产物,而是文化和价值观的结果。但遗憾的是现阶段的深圳能提供更多的依然是适合产出丰饶物质和极度物欲的土壤。你看看那些充满麻将声和焦急地洽谈生意的茶馆和咖啡馆,你看看那些毫不掩饰急切欲望眼色的酒吧,你看看那些总是在打听是否有音乐厅赠票的人群,你看看各种各样所谓社交场合的一张张充满业务营销的脸、你看看那些冠以文化和友谊名义的聚会是饱含着一个怎样的商业目的,你看看那些忙忙碌碌而来、急匆匆而去的赶场人,你看看这个被冠以带着推车买书的城市的购书清单里那些充满了工具主义的书目。。。。。。你就会知道,这还不是一个可以盛产绅士和淑女的城市。

我突然想起了纽约的最初,那个美国资本主义狂飙突进的时代。遍地美元和慌张而混乱的人群、散落在灯红酒绿中的横流物欲、极度追求自我成功和自我享乐的社会人格、充满着交易和焦躁声音的城市上空。。。。。。这些的这些,是否让深圳人觉得如此的熟悉和似曾相识?当然,你也可以认为那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但遗憾的是,它真的很难为你提供绅士、淑女和美德。不可否认的是,在行为模式上,深圳还是一个充斥急着赶路的人群的城市,尽管它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可以称为“发达国家标准”的程度,以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之间互动的关系而言,深圳,应该是到了可以拉开优雅生活序幕的时候了。可是,生活的惯性依然在左右着还没能真正完成“代际转换”的深圳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选择。所有最初来到深圳的那些理由(赚钱、成功。。。。)就象一个“魔障”一样不依不饶地主导着很多人的内心。从整体上讲,一些成功者正在外表的装扮上希望脱离一个旅途者的形象,但在文化上还没能摆脱“暴发户”意义上希望继续占有和掠夺的心态,至少自私。无数人还在一条没有思考好终极价值的路上跑着、挤着。。。。。。深圳人还有太强的商业化了的时间价值观,深圳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还很遥远。

是的,几乎过去了30年,深圳人依然没有逃脱“淘金者”的命运和形象。整体上的由追求成功到为寻求更广泛的价值和意义的转型还没能完成。这个时候说绅士和淑女,算了吧,还是把它留给时间去打磨好了!

依稀记得 李光耀先生当年有过一句话,说是新加坡要用一代人的时间建立起社会的基本财富,让自己国家从第三世界进入第一世界。用一代人的时间让新加坡人的艺术、文化、行为水平能够跟新加坡所建立起来的发达的城市设施相匹配。让新加坡成为一个优雅的国家!事实上,新加坡做到了。今天的深圳正是需要强力建立这种城市文化、都会文明、场所精神和生活价值观,以平抑过分泛滥的物欲和安抚无数焦灼的心灵的时候了。到那时,绅士淑女、真正的贵族和名流就是自然而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