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开篇就引用了古语: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六个词分别指代六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它们共同反映一个道理:那就是“委曲求全”。对于我们人而言,这是一种低姿态的生活态度。
我们经常用青松的孤傲和柳树的温顺来形容完全不同的处世风格,青松不畏惧严寒,傲然挺立,任凭外界风暴雷电的狂虐。而柳树却不同,它随风而舞动,姿态妩媚。态度的不同就必然造就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青松折干倒地而死;柳树左右摇摆,保持平衡,什么也没有受损,反而得到了杨柳依依的美名。我们应该学习柳树,以“曲”而保“全”。
如果我们从全的方面去求全,直的方面去求直,必须无法达到目的,这是因为全的方面会走到它的反面曲,直的方面会走到它的反面枉。所以,我们为了达到全,不妨先曲;为了达到曲,不妨先枉。
圣人(得到之人)的眼里没有自己,自然也就没有别人或他物,所以没有任何东西遮蔽,自然会清澈明亮,也就什么都能看得见了。圣人没有等级观念,自然没有善恶是非的标准,自己没有对错,别人也无所谓善恶了。他们不自夸,也不损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赞扬、拥护和爱戴。他们对自己的成绩从不夸耀,心中没有功过的概念,自然也就不会骄傲。常人则不同,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到处炫耀,开始别人还能容忍,最后别人也就烦了,自然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称颂。
历史人物刘秀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他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委曲求全的处世策略,为了积聚力量,他低三下四,忍辱负重,上天不负苦心人,最后他取得了成功。勾践堂堂一国之君,肯为奴仆,也是不可思议,更尝粪便,其忍辱之心真是无人可比。
如果盲目反抗不起任何作用,那就用百倍的忍耐为既定的目标暗中积蓄力量,总会有出头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