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两会:给七十以上的农民每人一份退休工资


 

呼吁两会:给七十以上的农民每人一份退休工资
赵伯平
先说该不该
七十以上的农民,诞生在硝烟旁,成长在烽火边,“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民族苦难一直伴随着他们走过了童年和少年。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土改,虽然给了他们一份梦寐以求的土地,但脸上的笑容尚未散去,便又猝不及防地跌入了一场又一场,一年又一年的人祸天灾中。公社化、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割资本主义尾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饥饿、饥饿、饥饿;除了饥饿,还是饥饿,绵绵不绝的饥饿;饥不择食、食糟糠、食树皮、食野草、食观音土。
诚然,那年头不只是乡下的农民苦。城里人也苦:工人苦、知青苦、科研人员苦、教师苦、政府官员苦、大家都苦。但无论怎样,最苦的还是农民。别忘了,是农民用价格剪刀差供养了城市,是农民用粘在脊梁骨的肚皮哺育了工业。城里人的苦主要是工作苦、工作条件苦、工作环境苦,而农民呢?不但在劳动苦、劳动条件苦、劳动环境苦上与城里人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还有那种城里人没法体会的饿着肚皮的劳动苦,苦不堪言呀。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改革开放,分田到户总算让他们填饱了肚子。但时隔不久,随着年青后生们纷纷地离家打工,他们又要因为年龄大、没文化、没人要而不得不和孙子孙女一道成为农村的留守一族,继续为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如今,他们已年入古稀了,来日不多了,也该歇歇了,再不抓紧时间让他们多少享受一点改革开放的成果,他们就要抱憾终身了。
他们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他们是我们的爷爷、奶奶,他们是真真正正的祖;他们用支前的小车推走了老蒋,他们用上缴的公粮兴起了国营,他们是的实实在在国。我们不是要爱祖国吗,那就先爱爱他们。爱他们,就是爱祖国。
何况,给他们一份退休工资,老实说既不是谁的关心,也不是谁的厚爱,而是他们的应得。若不是长期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若不是多年一贯的户籍歧视,单凭他们的吃苦耐劳,早就会衣食无忧。他们不要慈善,不要捐助,只需要公正,迟到的公正,最后的公正!
更何况,给他们一份公正,同时也就拥有了拉动内需的一份神奇高效,这是我要讲的“该不该问题”的另一面。
刚分田到户那几年,无疑要算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最为协调发展的几年。因为农民手中有点余粮了,可以换点闲钱花花了,所以一下了拉动了城市的工业生产,城乡一齐向前,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说明中国是一个有着八亿农民的大国,只有农民有能力消费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才不会失之于偏、失之于畸。给七十岁以上的农民每人一份退休工资正是基于如此的考虑。
试想,农村消费不振的原因无非有二:没钱花和有钱不想花。对那没钱花的,你就是在他们脑袋上打上一闷棍也刺激不起来;对那有钱不想花的,又不外没找着适合的产品让自己花和担心将来衣食没着落而不敢花。前一种情况目前基本不存在,市场上几乎要啥有啥;农民有钱不想花的主要是出于后一种情况,不敢花。
既是不敢花,那就得对症下药。目前可供的选择有1、发消费券、发钱、发物,眼前抑或有点起色,但不可持续,因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2、给每个农民都上养老和医疗保险,效果多少会有一点,但不会很大。因为在大多数农民看来,还拿不准,谁让国家的政策总是在变个不停呢?3、给七十岁以上的农民每人一份退休工资,不但立马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也四两拨千金地解除了所有农民的后顾之忧,效果会立竿见影。
我当然是希望给所有六十以上的农民每人一份退休工资的,但考虑到一来面太广、量太大,国家目前的财力有限,难以承受;二来六七十岁的农民还干得动活,还能自己养活自己。所以,只好寄希望于未来五年、十年,等到国家进一步发展了,再一步步的由七十,到六十五,到六十。
七十岁以上的农民则不然,一方面按照人口的金字塔规律,年龄界限越大,无论是相应的人数,还是享受退休工资的年限也越少,给国家的负担也减轻一大截;另一方面,人生七十古来稀,年届七十农民也的确老了,干不动了,需要国家把他们养起来了。
把他们养起来花钱不多,但对所有农村消费的拉动力却是巨大的。不但拿到退休工资的农民会增加消费,而且全体农民将会看到,这次国家动真的了,将来大家都有保障了,有钱也敢花了。
再说能不能
我不清楚国家财政税收的明细,我只能从公开的报道上看到三个数据:一年的GDP超过了三十万亿,一年的财政收入超过六万亿,一年的财政吃喝是三千个亿。我于是只能说一句,给每个七十以上的农民每人一份退休工资,以八亿农民的十分之一、以每人每月六百元计,只共是五千七百六十个亿。
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而在于想不想。在于能否真的像先贤胡耀邦般把人民放在心上,一要让人民吃饭,二要让人民发展。
真的那样想了就一定能。
别的不说,光是这样做了以后,给广大农村带来的和谐稳定效应,就足以闭着眼睛将现有的吃皇粮的人头数削去一半,省出一大把的财政开支,且比现在更有安全感、更太平无事。
赵伯平简介:独立思想者,主张传统文化糟粕乃中国企业病根的第一人。长期致力于中国企业管理进化的一揽子研究,先后出版过的著作和培训光盘有《中国企业的病根子》(名列“2006年影响中国企业管理的十本团购图书”之一)、《三阶梯管理》、《以权威破除权威》、《老调新谈》,业已形成一个从中国企业的病理分析、到管理模型设计、到可供操作的变革路线图,首尾一贯,环环相扣的完整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