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期货破茧而出 企业入市尚需谨慎
专题策划/采写:现代物流报记者王京 发自上海
犹如平静的海面上再次掀起龙卷风,相隔15年后,钢材期货终于再次破茧而出。3月27日,钢材期货正式于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钢材期货上市首日
上市典礼现场,记者了解道,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钢招标有限公司,分别夺得螺纹钢期货0909合约、0910合约和线材期货0909合约首笔卖单。
期货领域又一新品种的上市,投资者难免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现场线材期货挂牌基准价为3199元,螺纹钢期货挂牌基准价为3399元,当日鸣锣上市不久,14个挂牌合约便均出现不同程度交易。
事实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材生产国与消费国,上市钢材期货在我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据了解,早在1993年~1994年期间,我国就有过一些钢材期货合约交易的经验,譬如于1993年苏州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的覫
然而,在低迷的经济形势下,钢材期货真的能为钢铁行业持续稳定发展进行保驾护航吗?时下,正是钢材期货上市伊始,业内对此难免争论不已。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一新鲜事物呢?
期货市场不是发动机
“期货市场是个温度计,是晴雨表,但绝不是发动机。”于近日在上海举办的“钢材期货风险揭示与风险管理研讨会”上,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助理褚玦海明确表示。
在褚玦海看来,期货只是反映这一行业未来变化的一种趋势,不是来解决整个行业所存在的全部问题,“期货的功能没有那么大”;换句话说,它只能为部分企业在经营当中规避部分风险,并且这不等同于说,期货一经推出就能够发挥其功效,譬如目前的钢材期货,就像初生的婴儿,还需要几年的哺育。
有着相同认知的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剑,更是一言即中要害地说,“钢材期货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药,充其量就是个晴雨表。” 党剑认为,对于涉钢企业来讲,钢材期货的推出本是企业自身管理中的一个新工具,一个用来很好地规避市场价格风险的工具,我们不要过多的去放大其功能。
显然,众多迹象显示,尽管推出钢材期货可以完善定价机制,促进钢铁行业的发展。但短期来看,钢材期货还是“仙人掌”,大多钢铁企业还是持着 “远望不敢摸”的心态。 对此,BSTEEL周蜀平就有着这样的看法,“从开盘第一天的成交来看,投机成分过于严重,感觉贸易商参与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起来;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贸易商还是谨慎入市,观望心态仍占据很大空间。”
对此,钢铁行业资深咨询专家吴文章也表示,由于我国钢铁企业运作者对资本市场介入程度较深且钢材贸易商对资金杠杆感兴趣,钢材期货肯定会成为中国期货市场最活跃的品种。不过从短期来看,钢材期货是一个新品种,短期大家关注比较多、参与的比较少。
尽量避免盲目入市
上海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素萍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钢材期货的上市表明我国对期货市场已有了一定的合理认识,但钢材期货还是一个新生品种,需要一个渐进成熟的过程,建议参与者不要盲目进入。
吴素萍认为,期货市场是在充分发达的现货市场基础上发展而来,基于期货其套期保值的特殊功能,利用好期货这个工具,确实可以给生产商和贸易商带来规避市场价格风险的作用,但是钢材期货的推出不一定就能为钢材市场带来利好,因此不能对钢材期货抱以过大的预期。钢材期货的鸣锣上市,能否利好当前的钢市行情,这要取决于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
另外,期货市场在我国发展较慢,大部分行业对期货的认识有限,“仍需要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譬如,现在钢材贸易商少数具备期货专业知识,而从事期货行业的从业人员对钢材企业也了解不多。
显而易见,我国期货市场十几年的发展,从无序到有序,从不成熟到成熟,历经了风风雨雨。进而,眼前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是来之不易的,需要我们大家的珍惜和爱护。期货公司从业者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不忽悠客户,不搞恶性竞争。企业投资者也定要理性参与,不盲目跟风。如果急功近利、恶性竞争,疏于风险控制和管理,最后伤害的不仅仅是投资者,更是期货市场本身。所以维护好期货市场,使之能充分发挥其功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钢铁行业、期货市场的共同责任。
制定合理套保方案
其实,正如业内所说,钢材期货就像一把“双刃剑”,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一新工具呢?
针对近几年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光大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国宝向记者总结道,一般情况下,钢铁生产与加工企业要面临原材料采购价格风险、市场价格风险、供货合同信用风险和销售合同履约风险;钢铁贸易企业会面临市场价格风险、库存风险及销售信用风险;而钢铁消费企业也面临供货合同信用风险、钢材市场价格风险。
如此看来,在当前钢市低迷的情形下,推出钢材期货这一避险工具定然是件好事。不过投资者也要注意根据自身需求合理介入,不要盲目跟风,尤其介入前要充分了解期货市场,要具备一定的期货知识。
此外,上海钢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福对现代物流报记者谈道,期货是套期保值的有力工具,但我们一定要谨慎参与,根据自身需要,市场变化,制定合理规范的套保方案,从而有效实现其套保功效。
针对套保方案,曹国宝说,一方面,企业制定套保方案必须与自身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制定套保方案必须注意套保总量与全年计划总量的比例相适应;每月套保产量与月度产量要一致;原材料套保比例要适度;产品库存套保比例要适当以及套保总量与流动资金额要相适应。
最后,上期所总经理助理褚玦海补充强调道,涉钢企业参与期货,首先还需建立非常完善的专业人才队伍,以此才能较好地利用期货,发挥其良好的作用。
钢材期货诞生记
现代物流报记者王京
近年来,钢材期货重出江湖的风声频频鹊起。自2008年初便有消息称,“近期将有可能出台钢材期货”,一晃数个月逝去,除了连续升温市场期待,“诱”发国内各大期货公司加快“钢材期货培训讲座”的步伐外,并未显现出任何实质性进展。
尤其时至08北京奥运,多家媒体联袂报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透露,钢材期货推出时间确定在奥运之后、2008年年底之前。”可以想象,此消息一经传出,钢铁行业顿时激起千层浪潮,用“期货风暴”形容当时一点不为过,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不了了之。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材生产国与消费国,放下钢材期货套期保值、规避风险、提升话语权、引导市场价格等诸多利好功效不说,更何况于钢材期货在我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据了解,早在1993年~1994年期间,我国就有过一些钢材期货合约交易的经验,譬如于1993年苏州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的iφ
今年春节伊始,令业内备受关注的“期钢风暴”再次一跃而起,有媒体甚至果断称道,“钢材期货将于3月9日上市”。依据是,“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金融三十条’中明确指出,要尽快推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钢材、稻谷等商品期货新品种。”
多次遭受“忽悠”过的钢铁业内人士,不禁发出质疑,这一次钢材期货真的会如期推出吗?还是钢材期货在继续“欺伙”呢?
然而,众多迹象显示,钢材期货或将不再欺骗大伙。2月1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了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线材和螺纹钢期货交易;3月18~24日,上期所正式推出螺纹、线材期货模拟交易;3月23日,上期所确定钢材期货9大交易品牌和9大交割仓储名单;3月26日,上期所发出螺纹钢和线材期货合约挂盘当日的基准价通知;3月27日,上期所正式上市钢材期货交易。
所以之前说钢材期货“上市在即”、“呼之欲出”、“枕戈待旦”并不为过,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劝诫市场及一直对钢材期货这块“蛋糕”虎视眈眈的国内大小期货公司,要妥善认识钢材期货这一新品种上市所带来的影响,就眼前市场上一些层出不穷的猜测,无源鹊起的传言,甚至只能令人激动片刻的美丽“谎言”,我们虽不至于视而不见、静观其变,但切莫随风追崇,“听风便是雨”,总之,基于综合考虑,要理性看待这一事态。
最后值得提到的是,在2009年国内钢市依旧持续低迷、难于大幅回暖的情形下,推出钢材期货,助推国内钢铁行业回暖的同时,无异于也是给业内市场信心注入活力的又一创新举措。相反,当预期过度很可能会给原本不安的钢铁市场再添一针“干扰剂”,这或将有驳于“推出钢材期货意为钢铁行业持续稳定发展进行保驾护航”的良好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