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股的两种典型走势


 

    成功突破年线被认为是股价走牛的重要指标,历史上众多大牛股都是在突破年线后才加速上涨的。  为什么在年线反复争夺的个股会诞生大牛股呢?所谓年线,又称250日移动平均线,是最近一年中投资者的平均成本线。

 

  此外,年线还有一个更响亮的称呼——牛熊分界线。顾名思义,它是决定个股在后市成为牛股还是熊股的一道坎。

 

  以史为鉴,在2003年~2005年的大熊市中,以深赤湾A为代表的“五大牛股”依靠着站稳年线的支撑,在指数大跌的背景下逆市大涨。这表明,能在熊市中站稳年线的个股,无疑将有较大的机会成为未来的大牛股;而反之,站不稳年线,其也就将成为个股在反弹中的最大阻力位。

   年线附近的鏖战

  首先,我们给这些处于“生死攸关”位置的个股划定范围,即5日均线高于250日均线,但20日均线低于250日均线的股票。5日均线的表现代表短期股价可能越过年线;而20日均线的表现则表明这些股票越过年线的时间并不长,尚不能算是站稳年线。

 

  牛股的两种典型走势

  作为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年线历来被认为是判断“属牛属熊”的重要标准。而自2008年11月7日的反弹以来,截至目前,涨幅较大的牛股——鲁信高新以及黔源电力是在站稳年线后,开始向上发力。

 

  深圳一位资深私募经理指出,从技术图形上分析,上述两只牛股站稳年线的方式正是市场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式,可以作为投资者在寻找未来牛股的技术参考。

 

  以鲁信高新为例,该股在2008年12月中旬反弹至年线附近,并于12月22日顺利突破年线,但在此后的10个交易日里,鲁信高新都围绕着年线上下反复做平台整理,成交也一直保持相对活跃。

 

  “这个时候主要是主力在消化一些意志不坚定的浮筹,通过在年线附近的反复震荡,将看空者清洗出局。”上述私募经理表示。

 

  在结束横盘整理后,鲁信高新自今年1月6日开始摆脱年线,其后股价便犹如脱缰之马,一路狂飙,由8元一线上涨至19元以上,股价短期内便实现超过翻倍的涨幅。值得注意的是,鲁信高新在摆脱年线后的快速拉升中,其成交量却较前期平台整理时出现了明显缩量,呈现出典型的“缩量上涨”态势,主力控盘能力相当高超。

 

  再看黔源电力,该股踏上“牛途”的路径与鲁信高新完全不同。首先,黔源电力在2008年11月底突然发力,连续几个交易日放量大涨,并在12月4日一举突破年线。然而,在突破年线后,该股并未继续猛冲猛打,反而在年线上方开始震荡,股价稍微远离年线,便迅速回调,向年线靠拢。

 

  另一方面,和前期突破年线时的放量不同,黔源电力此时的成交量急剧萎缩,并在去年12月底其股价回调到年线下方就出现明显的地量。不过,也就在地量出现的同时,黔源电力也结束了整理,股价随后开始向上拉升,成交量不断放大。截至昨日,该股报收17.03元,2009年以来的涨幅高达45.68%。

 

  前述私募经理告诉记者,总结上述两只牛股的情况,能够站稳年线并最后大涨的牛股在技术层面上有两种典型的走势:第一,先期带量围绕年线震荡,然后缩量向上摆脱年线,进而出现快速缩量拉升;第二,先期带量突破年线,进而缩量反抽向下,但反抽的幅度不能低于年线太多,然后又放量大涨,进入主升段。

 

  冲击无果 年线成反制

  有成功,自然有失败,读者在从成功案例中寻找牛股的同时,不妨也看看失败案例中的教训。

 

  中路股份在2004年4月的表现便值得借鉴。2004年4月8日,中路股份突然放量向上突破年线,但仅过了一个交易日,其股价便因迅速缩量而下跌至年线下方;到4月19日,该股又再次放量上破年线,但和上次一样,此次突破年线的时间仅仅维持了两天便宣告结束,由于一直无法真正站稳年线,中路股份在两次冲击年线后最终一蹶不振,股价在随后半年内下跌超过了50%才得以企稳。

 

  从K线图中不难看出,中路股份在第一次突破年线后,其股价并没有维持在年线上方整理,而且两次突破年线的向上空间都没有扩大,导致年线难以对股价形成支撑,反而转为巨大的阻力位,成为中路股份股价崩溃的直接原因。

 

  而上海电力也曾有类似的经历。虽然该股在2005年9月2日曾一举突破年线,但这样的“景象”仅仅是在当日盘中昙花一现,随后便回调至年线下方做平台整理。

 

  尽管此后上海电力仍试图多次冲击年线,但由于前期并未有效站上年线,导致年线反制该股,上海电力的股价在冲击无果的情形下出现暴跌,不到一个月便下跌近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