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应该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是一个谁来养老的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传统和文化的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社会课题。整体上去观察这个问题、预测发展趋势显然是非常严峻的,毕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适量的适龄劳动力来支撑并且可以优化财富的质量,但是正如任何人口论题一样,都只看到老龄化成为负担的一面,而不去发现老龄化社会其他相关的问题;只是单从经济利益格局考虑人口问题,而不是从社会角度去认识问题。
毕竟养老金是对老年人在三、四十年工作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回馈,根据财务现值观点去考虑问题会发现如果设置适当的比例,老年人正是依靠自食其力而没有为社会增加额外的负担。同时,养老的文化各国情况不同,除去养老金还有其他社会机制可以完善这种不足。
公共产品、公共领域的增加可以有效消化老龄化的问题,也可以为私有部门和公有经济发展创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社会的生产和消费也是互动关系,一个完善、合理的社会体制是关键的,而不是将老龄化作为一个耸人听闻的事情。
人口结构不是可以通过政府政策可以有效调节的,任何希望通过强制的生育计划来达到完善人口结构的做法都被证明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近来中国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就面临着调整,毕竟这个政策不是可以强制实施的,政策一旦走到非要强制实施才能凑效的地步就应该去反思可行性。
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都不可缺少,人类需要改变养老观念和家庭理念,这才是正途。老龄化问题也不全然是负面的,发展与老龄化相关的产业也不是不可考虑的事情,而问题恰恰是养老的道德问题,如何通过个体的努力来消化这种趋势。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如果国家整体适龄劳动力与养老金领取者的比例达到制约经济发展的程度,可以通过调节社会其他与适龄劳动力相关的比重来补偿这种失调,一个完善的社会体制不仅仅是资本化一种观点,而创造劳动岗位和提高劳动率也是相关的问题。
对待人口的问题是人类社会自身的问题,而如果单单从外部经济因素考虑问题往往找不到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