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玉 去年年底,多数机构每谈行业投资必谈医药,而今,机构对此已截然“翻脸”,医药股成为“明日黄花”。
据本报了解,今年一季度,一些去年重仓医药行业的机构,已经将其医药行业的配置降低不少。在新医改方案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统计数据显示医药生物板块资金净流出更是达到9.4亿元。
对于新医改方案的确定和实施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大多数行业研究员却多给予“乐观”的评价,而医药行业相对于其它行业内部差异性更大,这也产生了其内部细分行业和上市公司估值的分化。
部分基金“甩卖”
在去年年底,医药板块一直表现抢眼,走势远强于大盘。而今年以来,截至4月8日,医药板块上涨27%,低于同期上证指数逾30%的涨幅。
4月6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在经过三年的调整后,新医改方案定稿千呼万唤始出来。
4月7日,医药生物板块高开低走,申银万国医药生物指数收于2367.91点,微涨0.9%。大智慧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日该板块资金净流出9.4亿元。在全部127家医药生物板块上市公司中,资金增仓的只有25家。
其实,自年初以来,医药板块就已经淡出了一些机构的视野。据了解,部分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就对医药股进行了部分减持。
在去年年底重仓医药股的北京一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透露,今年一季度他们在医药股上的配置比例较去年年报时已经有了程度不小的降低,“我们对医药股的减持从年初就开始了”。
他同时表示,在中短期,医药板块都不再是其投资热点。因为除了该板块估值高以外。过去还有医改的因素。“医改的重要方向是什么?是降药价。过去药品甚至会有80%的毛利,确实是太高了。医药板块内部差异很强,还需要观察。”
在近日举行的新世纪基金2009年二季度策略报告发布会上,该公司投资总监王卫东称,二季度会优先选择房地产、券商、保险、银行、煤炭、航运、通讯设备等13个大类行业,其中并没有医药行业的影子。
对此,王卫东表示,医药股已经离开了其二季度重点配置的行业,因为“利好被透支不少,整体也一直保持了比较高的估值。”
深圳一位基金经理称,医药板块本来就是熊市跌得慢、牛市涨的慢。“我相信很多医药类上市公司股价在未来半年的涨幅都能超过20%,但如果能找到更好的,大家为什么要守着医药股。”
估值分化
如今,医药细分行业和公司估值的分化已成为基金投研人员和券商研究员讨论的重点。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对于医药板块要考虑得非常细致。“就药品来说,要看是什么药,疫苗类的还是日常的,是不是针对农村市场的,这些都有非常大的区别。降价会对哪些品种的药有影响,这些品种的生产厂家、上市公司有哪些,销售渠道的模式如何,面对降价的冲击会怎么做,这些降价的药给它的收益贡献占多少比例,对其财务报表有什么影响,这些都要考虑得很清楚。”
对于大家所关注的新医改方案,中信建投医药生物行业分析师周鸣杰认为 “大部分内容都在预料之中”。
根据新医改方案,国家会于今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而基本药物制度也是之前券商行业研究员所关注的重中之重。
周鸣杰认为,“如果制度执行力度得当,那些产品进入基本药品目录、且该产品占公司原销售额比例大、产品为独家或者垄断的企业受益程度更大。”
上述深圳基金经理认为,其主要关注的是成长性较明确、竞争力较强的公司,还以及一些有资产注入等概念的公司,“我对于一些生物制药产品和疫苗类也比较关注。”
在投资评级方面,中信建投维持了对于医药行业的“增持”投资评级;安信证券也给予该行业“领先大市-A”的投资评级。安信证券认为,从中长期看,医药行业的健康成长将为投资者带来稳健的投资收益,但短期内板块估值分化逐渐突出,建议暂时回避估值偏高的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