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季度汽车市场尚未走出困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3月份,在汽车主要品种中,乘用车生产75.16万辆,环比增长27.11%,同比增长5.12%;销售77.24万辆,环比增长27.18%,同比增长10.26%。商用车生产34.38万辆,环比增长58.73%,同比增长6.52%;销售33.74万辆,环比增长53.18%,同比下降5.29%。1-3月,乘用车产销187.50万辆和199.57万辆,同比增长4.45%和7.81%;商用车产销69.26万辆和68.31万辆,同比下降4.38%和6.13%。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的汽车市场在2009年的第一季度里取得了增长。我们认为造成目前汽车市场销量增长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一季度车市销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出台了众多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2009年年初我国实施了燃油税改革,由于免交养路费,同时油价已先行下调,消费者用车费用有所下降。国家3月份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刺激作用则更加明显,其中规定1.6L排量及以下车辆购置税由10%下调为5%。汽车下乡政策,直接推动了1.6L以下乘用车以及微车销量的大幅增长。
其次,是不容忽视的是季节性因素起的作用。由于2009年春节提前到了一个月,成为当月车市实现“开门红”的重要原因。中汽协还指出,实际上3月份一直是传统汽车销售旺季,据统计,2005年以来有7个月份汽车销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在3月份创新高的月份有5次。
而第三点原因是由于众多汽车企业在2008年底对下一年的汽车市场销量预期较低,导致汽车企业的排产计划缩减。企业向市场供应新车减少,造成多数经销商库存不足。而汽车企业调整排产计划需要时间,因此出现目前车市的“断货潮”,其中尤其是受国家政策利好的1.6L以下轿车和微车车型。
从以上三点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汽车市场的销量增长,主要是属于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增长,其中主要是由于微型客车和经济型轿车增长较快。通过比较历年数据我们可以发现,2008年3月份汽车销售量是105.66万辆,2009年3月份111万辆,同比增长5.05%,环比增长34.23%;2008年3月份同比增长24.72%,环比增长59.23%。也就是说目前汽车市场销量在同比增速和环比增速都大幅度放缓,因此断言汽车市场已经回暖是不准确的。
同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出炉的汽车行业经济效益的统计,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汽车企业普遍处于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
统计显示,1-2月我国规模以上汽车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204.13亿元,同比下降9.42%;利润总额为98.79亿元,同比下降50%;19家重点企业集团的利润降幅更高达59%,下降了66亿元。其中,只有庆铃、比亚迪、吉利和北汽同比出现了增长,上汽、东风、奇瑞、广汽同比出现了38%-54%的负增长,一汽、南方汽车、哈飞、重汽和宇通的负增长高达65%-95%,而华晨、江淮、金龙、陕汽则由去年同期的盈利转为亏损,东南和昌河则依然亏损。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在2009年以来销量增长的主力小排量轿车和微型客货车,这部分车型单车利润较低,因此对汽车企业的贡献有限。而单车利润高的大排量车型销量增长乏力,这是企业目前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数据显示,一季度拉动汽车销售增长贡献度最大的三个车型分别是交叉型乘用车、货车和轿车,其中轿车销量增长3.01%;以小排量微型客车为主的交叉型乘用车同比增长34.78%;货车同比增长11.22%。其中主力车型轿车的增长主要来自于1.6L及以下小排量车的增长。统计显示,一季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达到141.14万辆,同比增长21.93%,高于乘用车行业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达到70.72%,比上年同期高出8.19个百分点。
与小排量车的大幅增长相异,大排量的中高级轿车一季度的销量都呈下降之势。以利润大幅下跌的前两个月为例,除了雅阁和宝马、CRV等少数车型增长外,多数中高级乘用车的销量都出现30%以上的跌幅。其中,奔驰E级轿车、一汽丰田旗下的普拉多和陆地巡洋舰、东风雪铁龙旗下的凯旋等车型跌幅更是超过60%。而一汽丰田由于旗下只有小排量威驰轿车有增长,其余7款中级、中高级轿车全线下跌,成为为数不多一季度同比销量出现下跌的车企。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汽车行业利润的显现也有一定的滞后性,小排量车市的增长实际上也增强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一定程度上会带动大排量车的增长,如果车市继续好转,汽车行业的利润也应该会有好转。
目前对于汽车市场来说,不但尚未到达真正的回暖阶段,而且企业的利润也在摊薄,也就是说目前汽车市场也没有达到全面上升的阶段。因此对于目前汽车企业开始大幅修改产销计划,我们并不认为是明智的选择。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企业唯有紧紧追踪国家政策的方向,谨慎安排产销计划,注重如何实现全面提升才能应对目前的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