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什么不高兴(二)


一、何为爱国?

  爱国,就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他自己份内的事情都做不好,谈爱国,必然是空谈。空谈谈的一定是对的,一定是具备可以大家共识的东西,但为什么这样的内容,我们会冠以一个贬义词呢?那是因为,这些谈的内容的时机不对,虽然谈的内容并没有偷梁换柱,但它却是海市蜃楼。海市蜃楼大家都知道,是虚幻的东西,而空谈,就是在对谈的内容,隐藏或者遗漏了最重要的基础。
  前一段时间,价值中国网的网友王华北给我谈起了中国应该建造航空母舰的话题,王华北是当代的在校大学生,很喜欢他们,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中国的未来,我由此对于中国的未来而充满信心。其对于中国应该建造航空母舰的原话是:“对美国霸权逐渐衰落的应对,同时也是中国崛起的保障,一个是经济层面,一个是军事层面,这对国家独立,主权的保证。”很有见地的语言,就如我在阅读《中国不高兴》一样,我看到的都是好像非常具备见地的想法。
   王华北这群人,是中国近一百年来具备最好的社会背景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见证了他们成长的祖国不断在演化与进步,所以当中央电视台播放《大国崛起》之时,最能激发起兴奋的就是他们。他们身上没有伤疤,他们没有沉重的心理与情感的重压,他们这一代,必然更容易的以为,我们的国家已经是非常强大的,他们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自信心,并误以为西方世界已经全面衰落,而中国应该做一点什么了。
   的确,中国的确是应该做一点什么了。我一直也这样认为,我认为中国人应该全面产生民族的自豪感,但必须消灭一切的狭义民族主义。
   我们的确在成长,这是我们几辈人的共同目的,我们希望我们在全世界的华人同胞,得到如同以前日本人一样,在西方人面前得到的尊重。到今日为止,实际上我们依然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地步。我们需要民族的自豪感,我们这个民族需要得到尊重,真正的尊重。
   我想,王华北以及宋晓军、王小东、宋强等,大约都是这样的想法,也是他们共同的出发点。
   但我告诉王华北,他错了:“中国需要的不是航空母舰,而是需要的是航空母舰的意识。”
 
   为什么我这样告诉他呢?两个原因:
1、我个人认为航空母舰这个东西在技术上已经是淘汰的,它是否有必要来武装我们的海军,不应该由我们来呼吁,而是由我们的军事专家自己来判断,我们没有资格来呼吁这个事情。
2、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缺乏的并不是高端的武器。中日甲午之战,我们的北洋海军的战败,就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所有容易犯的过错。我们的北洋海军,曾经具有在当时来说,最先进的硬件系统,但是我们是如何运用的呢?我们先不谈我们是如何进行军事训练的,因为这方面的资料很少,我找不到任何可以证明我推测的东西,没有证据。但我却仔细的研究了海战的过程,两国的各自战术的布局以及战斗的过程。在我所研究的几乎所有重大的战斗,几乎都得到一个结论:绝大部分的战斗,还没有开始,其实就已经结束。中日甲午海战也一样,日方的舰队分两个部分进攻北洋水师,主舰队与第一游记舰队,他们的计划非常明显,包围战术,因为这是他们唯一可能取胜的机会,我相信日方的指挥官在向北洋舰队进发的时候,他一定是心惊胆跳的,因为他们是以弱对强。而当时他们差一点就完全失败。
   日方联合舰队进攻开始,首先我们北洋舰队竟然托大的变阵为“人”字队形,犯下兵家大忌。其二,战斗已经开始,双方几乎同时失去原来计划好的进攻计划变数,日本联合舰队尽然完全独立的,各自调整了各自的战斗位置,他们尽然达到了原来计划的位置,但是位置上的船队却完全是不同的船体,他们进攻永远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并且主动弥补队友的过失。而北洋舰队却完全乱成一锅粥,自己的船撞沉自己的船,并且逃逸战斗位置。我们唯一看到的是大家赞赏的个人英雄主义。
   我们中国人是否永远都是这样?!我们战斗的时候,永远忘记我们应该依赖团队,或者我们永远都在内心知道,我们永远都不能去依靠队友?!也许,正是我们的习惯,让我们几乎永远战斗一开始,这个团队必然两级分化,不得不产生个人英雄主义?!!
   可以思考的太多。当我们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我们永远都会发现,几乎同样的事情,永远都在发生。我们缺乏什么?我们缺乏思想,因为我们具有太多的思想。 作为学生的王华北,他还不了解我们的社会之病,并不了解中国的急所。
   宋晓军、王小东、宋强等,便是没有深刻认识中国之急所的人。他们其实就是北洋水师的指挥官,妄自菲薄,却又杀身成仁,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是中国人的主体,所以,他们的意识容易被广泛接受。
   可怜的中国人。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战斗的结局往往有最糟糕与最顽强的组合,却没有统一的一般般。为了我们还能继续生存下去,为了我们可怜的自信心,我们不得不去接受邓世昌这样的英雄,但是他们永远也改变不了战局。而我们原本真实的需求并不是产生英雄,而是赢得战斗。

    可怜的中国人意识。


二、美国、日本真的衰落了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