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北京看了几个规模很大、布展豪华的当代艺术展,但是展示的却大多是病态的形象,追求丑陋、血腥、色情,甚至令人作呕的东西。这几年北京这种事情比较多,引起了有良知的艺术家的深思。盲目追崇西方现代派,否定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背离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趣,把这些当作“现代”的东西,这是很可悲的。美术学院研究的是美,而不是丑,鲁迅美术学院,建院七十周年之际,举办了李苦禅大师的作品展,这些作品虽然多次看过,仍感觉很亲切,因为它宣扬的是美。
记得1963年林风眠作品展在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举办,就是同样的感受。苦老跟林风眠先生有很深的渊源,受林风眠先生影响很深。林风眠先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一直受到批判,但是63年画展时,李苦禅先生为他做了义务讲解员,讲的就是林风眠的绘画是怎么表现美的。那个展览对我影响很大,我看到了另外一种表现美的方式。
前面所说的当今那些现象,就是舍弃美,宣扬丑。很多人急于成名,不惜标新立异,以丑为美,以官能刺激向人类的审美取向挑战。如果美术学院培养的学生把丑化人类、丑化艺术、丑化生活的东西当成是美,那么它还有什么必要存在。所以,这次苦老的画在鲁迅美术学院展出,为我们提出一个严肃问题 ——就是美术学院到底要教什么?我认为就是要教“美”,教学生懂得“美”,塑造“美”。
李苦禅先生的大写意是我们民族真正精华的东西,他把看似不能再发展的中国大写意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里程碑式的人物。我们看他的作品,可以看到他的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追求,这是我们当代学生要学习借鉴的地方。
(2008.10.)
注:傅以新(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李苦禅先生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