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让我想起关于花钱买命的报道,3月份的时候,有媒体采访“打黑英雄”出任重庆公安局长的王立军,在采访时,他表示曾有人想拿500万干掉自己。
这两这似乎没有可比性,“50万”与“500万”也相差甚远。但是出多少钱,要看当事人的实力,想干掉王局长的是“黑帮”,他们有庞大的势力,商业化运作;想买城管队长人头的丛某是“小商贩”,靠小本生意,艰苦度日。以此来看,城管队长的命“含金量”更高些。50万可能是丛某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收入。
为什么丛某敢狮子大开口,喊出如此天价?原因只有一个,丛某愤怒至极,丧失理智,冲昏头脑,一锤子买卖,除之而后快。
由此可以看出,当地城管部门与小商贩之间的矛盾之深。
城管问题和小商贩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的沉疴痼疾,每年曝光的不光彩事件数不胜数。到底是城管太恶,还是小商贩难管?分辨不清。其实两者之间的问题,有一个很好的比喻,“鸡生蛋,蛋生鸡”,谁在先谁在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错杂纠结。
笔者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自然没有那么形而上。小商贩作为社会个体,产生源自民众生活的需求,有理有序是对他们的最高要求,而不是取缔、没收。
其实对城管也没必要过多的呵责,太多的口水仗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实际效用,相信大家已经看得很清楚。从舆论倾向来看,自然是城管处于下风,这就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思考,要更多地思考城市管理制度建设,思考城管队员的执法方式。
中国社会日益利益多元化,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矛盾充斥于各个角落,如何顺利将矛盾解决?是利益双方,以及他方都需要积极探索的。但愿,丛某的50万永远没有支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