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朝廷里的笑声


光武朝廷里的笑声

伟人说过,人世难逢开口笑,为什么呢?因为,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我们读通鉴,一路下来,朝廷里是很难听到笑声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光武帝刘秀那儿,就经常可以听到笑声。

刘秀是帝王之后,上台也没有经过多少遗嘱和选举,而是靠的图谶。图谶这玩意儿,有人觉得是迷信,是装神弄鬼。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图谶之用大矣。即使图谶有一万条罪状,那么,在刘秀当皇帝这样一件上,图谶还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的。至少,它给了一个理由:小刘同志,这个皇上你就做了吧,因为,这是上天的旨意,不可违逆,嚎?

因为有了这样的背景,因此,刘秀就没有其他皇帝那样沉重了。既没有王莽的异化的惶恐,也没有唐太宗玄武门的梦魇。刘秀就这样顺顺当当地做了皇上了。因此,这个皇上就有别的皇上所不能拥有的闲适和从容。他不需要板着脸孔装深沉和表演威严,也不需要提防别人暗地里动刀子。

当时,刘玄余部尚在负隅顽抗,刘秀召开国防部联席会议,问:“郾最强大,宛次之,谁能给我拿下?”贾复说:“我能!”刘秀笑着说:“执金吾打郾,我还有什么可以担心呢?那么,宛就让大司马去收拾吧。”一个严肃的军事决定,就这样谈笑间就搞定了。没有充分的自信,恐怕不能如此。

马援从公孙述那儿来拜谒刘秀,刘秀笑着道:“欢迎,欢迎,热烈欢迎!马先生在两个老总之间穿梭来往,很辛苦的呐,今天看到先生气宇轩昂,真使人感到自卑呢。”马援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不仅有老板选择员工,也有员工选择老板的呢。我刚从公孙述那儿来,您难道就不怀疑我是一个刺客?”刘秀笑道:“你不是刺客,你是说客。”原来,当时刘秀正在和公孙述争夺天下呢。

皇帝嘛,因为工作需要,是难免要杀人的,只要不是杀人如麻,不是杀人成瘾,我们就不求全责备了。这不,刘秀也杀人了。大约是问题比较严重,心情又不怎么好吧。后来,刘秀也作了检讨,对马援说:“以前,杀了不少贪官污吏,自我感觉,有点儿多了。”马援说:“那些贪官污吏,罪有应得,杀了就杀了吧,哪里能说是多呢?不过,死了的人,是不能复生了。”刘秀大笑。这个笑,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有点无可奈何了。死人不能复生,以后杀人,要三思而后行了。

刘秀衣锦还乡,设宴招待本家的长辈,大婶大娘们有的喝高了,拉着刘秀的手说:“孩子,你小时候不爱说话,不会来事,性格温和的像个小姑娘,所以才做了皇上呢。”刘秀笑着说:“好的,以后我还是这样吧。”

刘秀的姐姐的奴才打死人,躲在院内不出,董宣派人趴窝,终于在公主的马车里逮住了凶手,当着公主的面,立马杀掉。公主很没面子,就到弟弟那儿告状。刘秀很气愤,传旨:“把董宣拿下。”董宣说:“我这是在履行公务,如果陛下一定要我的脑袋,那么,我自裁行了。”说着就以头撞地。刘秀哪里是真的要董宣的命啊,不过是给姐姐一个台阶而已。就说:“算了吧,你就给公主磕个头,赔个不是吧。”可是,董宣认死理,就是不磕这个头。于是,边上的侍卫就帮忙了,摁了几下,就报告皇帝:“陛下,董大人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公主看出弟弟是在敷衍自己,就说:“弟弟做白领的时候,也曾经藏匿过犯人的,抓人的官吏都不敢上门,今儿做了皇上了,怎么还不如以前呢?”刘秀笑着说:“正因为我做了皇帝,才不能乱来呢。”接着,大声说:“来人,把这个硬脖子的董大人给我轰出去!”这样,总算给姐姐一个面子了。一场剑拔弩张的事件就在光武帝的笑声中化解了。后来,刘秀奖励董宣三十万块钱。董宣也没有独吞,都分给了手下的官吏以及勤杂人员了。

刘秀和大臣们喝酒,问第五伦:“听说你把老丈人给打了?家乡的兄弟来了,还不管饭,有这事儿么?”第五伦说:“我娶了三任妻子,都是死了父亲的;我小时候饿怕了,从此也怕别人饿肚子。别人这么说,可能是因为我的耳朵有点儿背吧。”刘秀开怀大笑。马上就提拔了第五伦。

刘秀工作很勤奋,每天都要熬夜。太子看着心疼,就说:“老爸,你这样太辛苦了,你不能只是向大禹学习,也要向老子看齐呢。要注意养身了。”刘秀笑着道:“我自乐此,不为疲也!”原来,乐此不疲是这样来的。做皇上做到这个境界,除了刘秀,估计也没有第二个人了。因为,根据鲁迅研究,做皇上,没有什么意思的,因为,皇上放了一个屁,大臣们都会说“古德”,无论说什么话,都是“yes”,所以,皇上才要往宫外跑。

如果这样的笑声还是一言堂,那么,下面这串笑声(简直就是哄堂大笑了)就是民主的了,是君臣同乐了。说:刘昆做江陵县令的时候,衙门着火了,刘县长很着急,火势太大了,打119都来不及,就双手合十,祷告道:老天保佑,不要烧了吧!果然,大火一下子就灭了。后来,刘昆又做了弘农太守,当时老虎闹得很厉害,武松还没有出生呢,可是,刘昆来了,老虎就带着孩子渡河搬家到邻县去了。这事儿让刘秀知道了,觉得很神奇,就问道刘昆:“怎么你一祷告大火就熄灭,你一上任老虎就搬家?这些都是因为你的德高望重么?”刘昆说:“哪里哪里,碰巧罢了。”一句话,说的大臣们都哄堂大笑起来。朝廷里顿时充满了其乐融融的欢快气氛。(四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