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气候


互联网气候


互动百科422日做了一个“互联网森林”的活动,目的是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引导用户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全球气候,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来自很多方面的反馈,不仅让我深切感觉到了互联网媒体强大的号召力和人类对与气候的变化空前的关注度,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互联网,在气候变化中应该不仅仅承担媒体责任,更应该定位是解决手段。

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全球副总裁、首席生态保护执行官比尔·金(Bill  Ginn)告诉我们:巴西的亚马逊的树差不多都砍光了,都是为了耕种农作物。亚马逊必须有树,因为这对环境和气候有极大的影响,如果亚马逊没了树,就到一个非常危险的临界点,整个涉及到生态一圈的循环都会面临崩溃的危险,那里真的是面临树和大豆竞争的问题,他们如果是在那里再接着种农作物的话,只要十年的时间,由于热带气候的各种特点,那片土地上所有的营养物质就都用光了。

阿拉斯加针叶林收到小蠹虫的侵害。阿拉斯加针叶林同样是调节全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工具,针叶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普通树种的两倍。在气候变化不是很明显的时候,天地小蠹虫在冬天冻死,夏天繁衍。但是由于温度升高,小蠹虫没有冻死,导致了针叶林的大面积死亡。这对地球气候变化将会带来不可预测的消极后果。

这几天我也看到了镜头中进入台湾的史上最大的沙尘暴,它长驱直入,肆无忌惮。。。。

人类的发展经济的时候,是否都真的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对于人类文明的几个阶段进行了归纳:原始文明是本能的自然生态链,农业文明到了体能为主,天定胜人,到了工业文明以技能为主,是人定胜天论,到了生态文明,当然要把智能、知识,突出为主流,天人和谐论。

互联网作为一个低碳行业,作为媒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已经不用再做讨论,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多的发挥其本质的功效和作用:无论电子商务、游戏、数据、应用软件等等,都可以抵消碳足迹。云计算能发挥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合理配置资源。减少运输、扩大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等等都可以在互联网实现。在这个浪潮下,传统行业逐步在被影响和改变,从过去的被请进互联网来,到今天的要走进互联网去,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互联网气候已经形成。


最后我以个人名义呼吁:珍惜拥有的绿色,积极参与到“互联网森林”及类似的活动中,从点滴开始,做一个影响气候的互联网分子。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