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企业组织制度
一、承包制和直线职能制
企业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一个作业系统,还是个组织系统。企业越大,组织层级越多。优秀的经营者不仅要关注技术系统、作业系统,更要关注组织系统,从而关注组织结构和组织制度。
早期企业内部的组织层级不多,组织结构也很简单。主要的组织制度是承包制。
正如早期工人的自主性比较大一样,早期工头的自主性也比较大。特别是在机械行业。由于机械制品零部件多,原材料品种多,加工工艺复杂,所以企业主很难掌握企业生产和技术的每一细节。发明新产品、开拓市场、筹集资金占去了企业主的主要精力,企业内部的管理则常常就承包给了工头。企业主提供厂房、设备、照明、动力、热能、特殊工具、模具以及主要的原材料,而工头则负责招聘、培训、开除、提拔、管理、监督工人,负责购进一些小工具和小配件,并按规定的进度、质量、数量和价格向企业主交货。例如,在温切斯特连发枪公司:“管理当局把承包者按每一百件计的、通过检查的制成品记入贷方,而把支付给他手下工人的薪水和生产中所消耗的煤油、锉刀、回丝等等的费用记入借方。贷方超过借方的数额就付给承包者,当作其利润。”[1]有的承包者直接支付工人工资,有的承包者向企业主借钱支付工资;有的承包者还领取一定的底薪,有的则完全没有底薪;有的承包合同一年一变,有的三年一变。这些细节取决于企业主和包工头之间的讨价还价。由于实行承包制,企业主完全没有必要关心工人的生产效率,因为有包工头在关心。凡是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带来的好处,都落到了包工头身上,所以,包工头最有积极性提高工人的操作效率。
许多读者其实都有用包工头的经历,只要他们买了房,开始装修,就要与包工头打交道了。施工场地、动力、照明、主要原材料是房主采购的,但是,工序、进度、操作工人却是由包工头安排的。许多煤矿也在用这种包工头制。一个煤矿有许多巷道、许多作业区,每个作业区都由一个包工头负责。矿主并不认识一线操作的工人,也不负责发放这些工人的工资和福利,甚至不负责事故赔偿。这一切,都由包工头负责。
从企业主的立场看,这种内部承包制的好处是省事,坏处是包工头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可以把企业利润大部分留在承包者手上。技术在不断改进,成本在不断降低,但是,由于承包合同的限制,利润到不了企业主手上。经济不景气,订单减少,单价下降时,企业主想压低制造成本,降低承包者的利润,但很难找到新的熟悉设备、技术和产品的承包者,只好维持现状,自己认亏。经济繁荣时,企业主急于扩大生产,承包者又借口设备、人手不足等理由拖延,或者要求增加新设备,索取额外报酬。更糟糕的情况是,市场萧条,产品积压时,承包者仍然可以继续按合同生产(有的合同规定了严格的进度和数量,这样的合同交货价格可以低一些;有的合同把进度和数量的主动权交给企业主,这样的合同交货价格高一点),变成越来越庞大的库存。总之,在承包制下,包工头将逐渐掌握主动权,将车间变成一个个的独立王国。
1873年起,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慢性大萧条时期,需求持续下降,价格不断回落,迫使企业主们将注意力放到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上来,而关键则是从承包者手里顺利地夺回主动权。怎样从承包者手里夺回主动权呢?第一步是要了解生产、技术、设备和人员的详细信息。亨利·梅特卡夫提出的车间—订单记账制度恰好满足了这个要求。
亨利·梅特卡夫上尉是罗斯韦尔·李上校的出色继承人,曾在几家联邦兵工厂担任主管,出版过一本有关制造工厂的成本会计的书。然而,计算成本的前提是了解详细的生产信息。
在1870年代,一家当时最大规模的拥有1400名员工的美国企业是怎样管理的呢?这家企业的老板这样告诉梅特卡夫:
“麻烦并不是出自要求你应预见各种必然会发生的事,也不在于着手工作以便应付这些事件。麻烦在于你必须经常往后追溯,以保证没有任何订单被忽略了,并且还得调解争端,查明该订单到底是发出了并收到了,还是没有发出和没有收到。假如我能肯定任何一张订单一旦被发出之后,就能在厂内通行无阻,并有固定的路线可循,使我能够追踪并明确地确定它是在何处,被谁所卡住,那么主管的工作就会大不相同。但目前的情况却是,我必须花费很多时间来‘吆喝’驱赶我的像羊群般的订单,几乎没有时间做我职务上的重要工作。”[2]
以上文字说明,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型金属加工企业里,包工头如何在处理订单,订单要经过哪些工序,产品已经到了哪个环节,由谁在加工,消耗了多少工时,企业主居然一无所知!
梅特卡夫的解决办法是建立“车间—订单记账制度”。具体办法如下:工厂接受订单后,就给订单编号,包工头按订单采购原材料,制造零部件,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明起止时间,负责或加工者,所使用的设备,消耗的原材料和工时,所采购原材料的价格。梅特卡夫的这套办法一石二鸟,既使企业主逐渐摸清了包工头的加工过程信息,也为计算和控制分类成本提供了依据。
问题在于,“从承包者的观点来看,公司所采取的任何步骤,只要是能够促成更广泛的会计程序,更进一步的检验和引进更先进的定额,从而最终增加了对作业的了解和监督,就都意味着对他们职务和地位的威胁。”[3]正因为如此,包工头和他雇用的工人都不愿意填写路线单。针对这一情况,企业主不得不雇用专门的记录员和计时员负责收集、记录和整理信息。这些记录员是许多金属加工企业雇用的第一批职员。
但是,如果得不到包工头的配合,这些记录员将很难开展工作。为了取得包工头的合作,企业主们便设想出了利益共享计划。1889年,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年会上,亨利·汤介绍了他的工厂已经实行了5年的利益共享计划。该计划承诺,由设备和工厂设计的改良、工艺流程的改进、机器和材料利用效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导致的成本降低,则增加的利润30%-40%分给工人,10%-20%分给包工头。这样,一方面削弱了包工头的抵触,另一方面使企业主的影响力能够透过包工头直接到达工人。
通俗地说,车间订单记账制度摸清了包工头掌握的进度、设备、技术和人员信息,大大增强了企业主的谈判地位。而利益共享计划则控制了包工头手里最重要的资源:工人。一般来说,包工头所招聘的工人都是乡里乡亲的、沾亲带故的。当企业主真想把包工头换掉时,包工头只要将这支队伍一带走,企业主就没办法。但是,这个利益分享计划将主要的好处给了工人,使工人有能力站到企业主这边来。
这两招下来,包工头老老实实地转换身份,从一个独立王国的国王,转变成企业里的一个车间主任,听从计划、调度、工艺、质检、人事、仓储等各职能科室的安排。换句话说,这位车间主任现在只能在职能科室的“千条线”的指引下,做一根权力十分有限的“针”。
这就意味着企业组织制度从承包制转向了直线职能制。19世纪末,美国企业普遍地放弃了承包制,转向了直线职能制。这场转变被称为“管理革命”。
承包制是一种粗放的管理方式,而直线职能制则是一种精细的管理方式。但是,两者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般来说,在直线职能制的末端,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承包制。例如,一个大商场的基本组织形态是直线职能制,但在严密的制度约束下,到了一个柜台、一个排面的经营,就可能是承包制的,至少是提成制的。反过来说,即使基本组织形式是承包制,也不排除有一定成份的职能机构管理。例如,许多建筑项目部实施的是承包制,进度由项目部安排,人员由项目部招聘管理,但是,大型施工机械却掌握在职能科室手里,质量检验掌握在职能科室手里。
更进一步,直线职能制和承包制还存在周期性的循环现象。直线职能制的好处是制度严密、协调精细,不依赖某一个车间主任的个人能力和权威,而且能逐步发展出专业化能力来。但是,过于强调协调,会造成每一个人的主动性下降,官僚作风上升,经过三年、五年后,或者八年、十年后,直线职能制带来的好处,被严重的官僚作风所破坏,机构膨胀,文山会海,人浮于事。这时,就可以重新试一试承包制。一般来说,经过直线职能制运行后,固然会产生许多弊端,但是也会积累一批对企业忠诚、有能力、而且深知企业弊端的经理,这些经理被官僚作风捆住了手脚,有力无处使。在这种情况下,使这些经理摆脱职能机构的约束,全权领导某个项目或部门,有可能产生巨大的效益。一个部门或项目实施承包制的成功,会带来强烈的示范效应,促使现有的直线职能制体系瓦解为承包制。但是,承包制运行一段时间后,各部门、各项目的离心力日益增强。能干的承包人日益失去企业的全局意识,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小山头,这时候再收权、削番,转变为直线职能制,让这些能干的承包者负责各个重要职能部门,重新形成企业整体意识。每次大调整,企业都能进一步发展、扩张。
当然,在企业内部周期性地实施体制改革,这需要企业最高领导人有巨大的威望和能力,既能将干部队伍放出去,又能收回来;还需要领导人能够有周期意识,从而能把握企业内部人心的潮流,顺势而为。多数企业家总想建一个万年体制,不知适时调整,结果,企业反而僵化,死亡了。
实施这种调整还可能会遇到自由主义者的反对。每个人都有固化自己地盘的倾向,都有用契约来保障自己收益的倾向。不定期地调整体制,意味着不定期地改变契约。是可忍,孰不可忍?碰上一个英明的领导,这样的调整是可能使企业波浪式前进。但如果碰上一个假公济私的领导,这样的调整难道不会使企业的收益都流进他个人的腰包吗?现在许多地方官员一上任就改变选拔官员的游戏规则,看上去是为公众利益服务,实际上是将干部的命根子紧紧抓在自己手里,迫使干部纳贡。更进一步,这将意味着使那些在旧的游戏规则下积累的官场资源作废,使无数人的命运发生不可预料的转变。在这种不定期调整企业游戏规则的坏领导面前,企业干部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将手中的权力及时变现,能捞就捞,能贪就贪。
不错。的确有这种可能性。但是,这里讨论的是怎么当优秀的企业家,怎么当有神性的企业家,而不是怎么设计一个万能的企业内部体制。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搞好企业只有一途,就是需要有优秀的、负责任的企业家。如果不存在这样的企业家,靠某种单一的体制,那企业有多种死法。僵化而死,还是其中最好的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