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改装


 上海车展上,各大轮胎品牌纷纷缺席,金融海啸的波动让轮胎企业各自收紧战线。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不少汽车改装品牌的高调入场。其中最为重大的新闻,莫过于AC Schnitzer在中国的首次官方亮相。展台虽不算大,但伴着保时捷展台这个改装宝马的老大品牌也绝不掉价:展出一台全球最快的天然气动力汽车GP3.10 GAS POWER,以及ACS5(X5)、ACS7、X6 Falcon三台重量级量销车型。

不过出于AC Schnitzer中国代理的严正要求,我如果再把AC Schnitzer与“改装”一词扯上关系那可能是“大逆不道”!该公司的姊妹公司坚持以“升级”的说法销售Brabus,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因此他们也就坚信这一说辞是好业绩的重要功臣,所以卖AC Schnitzer时,它也如是强调:我们卖的不是改装车。

欧洲知名改装品牌居然认为(当然这主要是做代理的中国人认为)“改装”是个低贱的、难登大雅之堂的“俗语”。可悲啊,中国人做了什么?居然把“改装”糟蹋到如此境地!逝者如斯,我们无从追究。但有个事实,现在被改装的车身价大多不超过50万(这与内地改装业发展程度不高有关),与这些Brabus、AC Schnitzer、Techart动辄4-10倍于50万的改装车相比,真有点掉档次。

中国人总喜欢把价钱与品位划等号。许多代理公司往往自傲地认为与“改装”扯上任何关系就会影响品牌的尊贵形象。避而远之的焦虑,不亚于皇帝生怕别人碰脏自己的新衣。但他并不清楚新衣根本不存在,因为那位诚实的小孩还没说话。

“改装”和“升级”词义不同,但改装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汽车的某些性能得到提升。既然没有任何人愿意花钱得到更差的性能,所以这两词的使用意义完全一致。“改装”是手段,“升级”是结果。避“改装”不谈,无非希望给消费者“我们是高级豪华XX汽车生产商”的歧义概念。事实上,这类改装品牌在国内的整车售价比原装车贵50-100%以上,而他们中大多只对内饰、大包围、轮圈、轮胎等进行改造,极少深度涉及动力及悬挂,所谓豪华、性能等的提升程度未及其差价的1/3,利润率相当丰厚,凭什么能如此贵卖?精神层面的销售变得更加突出——“我们是高级豪华XX汽车生产商,不是改装商。我们的出品绝无仅有,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会欣赏。”

必须承认,大多欧洲改装品牌,在灵魂上比起美日品牌更会“镶金镀银”。他们(特别是德国品牌)认为他们的改装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原车的灵魂精髓,属于更高层次的艺术再加工。但这仍然是非原厂出品,仍然是改装。只有端正地理解这个事实,这些欧洲大牌才有更广泛的市场前景。当然,那一天来临时他们在中国的利润率也将趋于正常。

                                                                2009年5月期卷首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