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是人类永远的精神财富


灾难是人类永远的精神财富

去年的512日,是国人永难忘怀的日子。那场惨烈的大地震夺去了几万人的性命,将大片的城镇与村庄夷为平地,让无数的人们遭受了失去亲人、家园毁灭的无尽灾难。转眼之间一年过去了,央视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心连心”震区慰问团又亲赴灾区演出(晚会实况将在512晚上的央视节目中播出),盛况是空前的,明星大腕云集,阵容远远胜过央视的春晚。看着这些激动人心的报道,我的内心也涌动着一种道不出的情怀。尽管遭遇大的自然灾害,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说来,并非新鲜。30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也曾震惊整个世界,但那时正值文革时期,有关灾情以及救灾情况的报道都是非常有限的。而这一次,各种现代传媒在地震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实施连续动态报道,我们不仅了解到了灾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救灾工作的有序展开,更看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无畏精神。

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血肉之情,从未像今天这样动人心魄。我们中华民族的确具有这样由来已久的光荣传统,当年的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全国人民的热血就曾经如此激荡过。但那毕竟是通过历史资料间接得知的,而如今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却是活生生地一幕一幕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不再是历史的倾听者和旁观者,而是现实的亲历者、参与者。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无论是工作、还是上学、或是已经退休在家的耄耋老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灾区、为受难的同胞、为我们的国家尽着自己的责任和心意。不论他们是捐款捐物,还是亲赴灾区一线充当志愿者,即便是向灾区人民说上一句温暖的话语,也可作为一滴汇成汪洋大海的水珠,滋润着灾区人民干渴的心田。

512过去即将一年了,这是令人铭心刻骨的一年,那么多感人至深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英雄的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赶到灾区救援;共和国的总理在灾区情况不明的时刻,就乘坐直升机亲临一线指挥抢险;为尽快探明灾情,15个空降兵勇士冒死在5000米的高空断然实施空降;灾区学校的校长、老师奋不顾身地将生死置之度外,忘我地呵护着自己的每一名学生;南京的民营企业家、毅然息影投身慈善救灾的著名明星、淳朴的天津郊区的农民兄弟……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自愿者,从祖国的各个角落全速向四川灾区挺进。那的确是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代表着抢险一现场消防战士的橘红色、代表着不畏艰险的人民子弟兵的橄榄绿、代表着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的红十字,在国人的眼中就是崇高、光荣、伟大的象征。

随着又一个512的临近,当年这些难忘的情景又如此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有一位灾区的亲人在表达自己观看中央“心连心”艺术团盛大演出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去年,我们的眼泪曾经令全国人民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要用我们灿烂的微笑回报全国人民的厚爱,让他们放心。”的确,他们有太多的理由绽开笑脸,仅仅在一年的时间,被地震毁掉的家园已经重新建起,而且要远远胜过原来。在取得外部环境巨大改变喜人成就的同时,灾区人民的心智也更加成熟和坚强。这一年间,灾区人民的搬家次数可谓是史无前例的,可以说,所有的人至少经历了二次以上的居所搬迁。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人民的家园被毁掉了,他们只好勉强寄宿在危破的临时窝棚或露天里,是各级政府和亲人解放军为他们迅速调集和搭建了大批救灾专用帐篷;其后,又在很短的时间内调动全国的力量为灾区赶制和搭建临时板房;使他们能顺利安稳地度过这个冬天。随后,各地的援建大军又马不停蹄地为灾区建设永久性住房,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灾区居民,在进行着震后的第三次搬家。民生问题曾长期成为西方舆论对中国政府的质疑焦点,此次的四川地震救灾,我们的确交出了一份优良的答卷。

灾难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句话曾经时常被人提起,但通过这次的四川大地震的切身体验,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认同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尽管灾难使我们失去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那么多的健康人成了了残疾队伍中的一员,可以统计的经济损失就达到几千亿元之巨。然而,这些付出虽然令我们无比悲痛,但却使我们收获了更多。我们比以往更加坚强,比以往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去关爱他人,我们更加知道了生命的价值,知道了生命在关爱和帮助他人的时候才会更加富有价值。以往,国人对慈善的理解是相对狭隘、甚至近乎于陌生,是这场地震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健康发展的新纪元。况且,我们对于这场地震带来的精神财富的盘点仅仅是刚刚开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智慧、文明的中国人会在以后的岁月中,更多地领悟灾害带给我们生命的意义,更深刻地体会一个个体生命如何在社会群体的互动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增值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