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新股发行制度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难!
 
其中的利益博弈恐怕也是异常激烈吧,毕竟有很多利益集团寄生在这种畸形的发行制度中。比如上市公司,作为发行主体,可以实现高价发行,募集更多的资金;比如战略投资者,作为投资主体,他们可以在发行前以略高于净资产甚至低于净资产的价格成为上市公司的首发配售者,在1年或者略长的时期后,在股市上卖出股份,实现几倍的套现利润;比如机构投资者,可利用资金的优势,申购到更多的股票,然后在上市首日高位套现,实现横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套利。还有形形色色的服务机构,如果说上市公司、战略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豺狼虎豹,他们只能算一些秃鹰,叼几块肥肉而已。再加上市场中,通过种种内幕交易等违法操作而生存的猎狗,留给普通投资者的只剩下可怜的白骨!
 
这种结果的根源就是发行制度的不合理!
至于发行制度如何改、何时改都不是我等可以妄言的。我们只有被动接受的份!
但是,我有一个梦!
1、              不管什么公司上市,在其上市之前,只要我想买,肯定可以买到,哪怕是1股。
要想彻底防止上市首日的暴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股份极度分散,我看那个SB愿意大量从二级市场买入。而现在二级市场上市首日的暴炒就是少数持有者的天堂,至于首日的高换手率,恐怕也有左手换右手的嫌疑吧。正如近日的中石油公告称:原计划融资是1500亿,现在1000亿足够了。少数持有者,在上市首日把股价大幅拉高,自拉自唱,然后再慢慢套现,反正股价已经足够高了,即使来几个跌停板再卖出,其利润也可称为暴利。
2、              不管什么公司上市,其价格由市场来自由竞价,出价高者中标,直至股票卖完为止。
一个公司有没有投资价值,不能被几个询价机构控制,而且很多询价机构只出询价结果,而不参与实际的申购。不行,坚决不行。比如去年证监会查处的中原证券等都存在这种只询价,不申购,最后让上市公司的发行价本身就被认为抬高了。那个公司要上市,把招股说明书在深沪证交所网站一挂,总股份是多少,历年的经营业绩如何等等,让所有的投资者一目了然,买与不买,自己判断。然后给出一个时间段,自由竞价,按出价顺序及相对应的申购数量,直至发行数量被申购完为止。以最后一股的申购价为发行价,前面的高申购价格自动作废,然后就是资金的划拨。中间不允许撤销申购!
3、              不管什么公司上市,在其上市之日,即是全流通之时。
不管是多大的盘子,中石油不是才2万亿股,就是10万亿股,100万亿股,也要在上市之日一起流通,总之统统都是流通股,大小非、大小限将彻底消失。至于作为大股东,你手中的股票是不是在上市之日卖,那是你自己的事。
4、              不管什么公司上市,只要其股价连续三个月低于1元,立即退市,进入三板,取消ST制度。如果股价在上市后的首个会计年度内出现连续三个月低于1元的情况,不仅要立即退市,还要把募集资金有计划的退还给现在的所有股东。
为了防止大股东恶意圈钱,或者在上市后出于种种目的通过二级市场大肆减持,造成股价的大幅下跌,只要股票价格连续三个月低于1元,就无条件的退市。
5、              不管什么公司上市,其上市主体不再只是个“傀儡”,而是实实在在的“企业”。
现在很多的上市公司,其主体只是某某集团的一个“傀儡”,只是作为上市公司而存在,发发定期的财务报告及其他公告,实际上,其人员,利润的结算等等都是集团说了算,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A股很常见。比如大名鼎鼎的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由海尔工贸负责,采购由海尔某事业部负责,而且各个主体都是独立核算的,当然都是海尔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海尔股份只是一个什么都不管不问的生产车间而已,而且原料的进价自己说了不算,产品(只是卖给海尔工贸)售价自己说了还不算。也就是说,海尔股份盈利与否,完全在大股东海尔集团的如来掌之内。
 
最后,希望在IPO重启之前,包括创业板IPO,新股发行制度能一些实质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