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受的中学教育中,教科书所列的科学界名人不少,比如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瓦特、贝尔、爱因斯坦一直到福特等等,但有一位19世纪的科学史上的巨人却好像根本没有提及,他就是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 (1821-1895.9.25)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对于路易斯·巴斯德所作的贡献,科学史上有几段对他的评价: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他不仅是个理论上的天才,还是个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看看这位老兄是怎样的理论天才: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巴斯德被认为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杰出人物,巴斯德的贡献涉及到多个学科,但他的声誉则集中在保卫、支持病菌论及发展疫苗接种以防疾病方面。
不仅如此,他还是实践派高手:我们今天能喝到远途运输而来而不变质的啤酒、牛奶、饮料等,可不要忘了路易斯·巴斯德这位老兄,这些食品都是以“巴氏杀菌法”来保鲜的。巴氏灭菌法又称低温灭菌法,先将要求灭菌的物质加热到65℃30分钟或72℃15分钟,随后迅速冷却到10℃以下。这样既不破坏营养成分,又能杀死细菌的营养体,巴斯德发明的这种方法解决了酒质变酸的问题,在当时就拯救了法国酿酒业,而之后更惠及全世界的现代食品业。另外,路易斯·巴斯德还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
路易斯·巴斯德最令人动容的是,他有不少成就是在身患重疾、半个身子难以活动的情况下取得的。1868年10月,正当盛年的路易斯·巴斯德他患上脑溢血,使他的身体左侧刺痛、麻木,最后失去活动能力。
而在半身不遂之后近30年的生涯中,路易斯·巴斯德从未停步,取得了一个个福泽后世的巨大贡献,比如1881年,巴斯德改进了减轻病原微生物毒力的方法,他观察到患过某种传染病并得到痊愈的动物,以后对该病有免疫力。据此用减毒的炭疽、鸡霍乱病原菌分别免疫绵羊和鸡,获得成功。这年开始,巴斯德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开始研制狂犬病疫苗。1885年7月6日,九岁法国小孩梅斯特被狂犬咬伤14处,医生诊断后宣布他生存无望。然而,巴斯德每天给他注射一支狂犬病疫苗。两周后,小孩转危为安。巴斯德是世界上第一个能从狂犬病中挽救生命的人。
行文至此,联想起许多身殘志坚的人士:比如海伦凯勒,这位一天光明也没有见过的作家,那一篇隽永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来感人至深;又如不久前去世的斯蒂芬.霍金,这位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二十多年之久,靠仅能动弹的手指操作电脑与外界交流,但他的研究和思考一直影响着科学界乃至大众社会;近的如张海迪,虽然不能与前面几位巨人相比,但放在今天的各种标准来衡量,她无疑是一位远远超越常人的成功人士。
行动不便、没有视力乃至不能动弹,在生活自理尚且不易的情况,成就如此,真令人倍感钦佩。而反观身体健全而碌碌无为的自己,羞愧也就油然而生。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