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退步”的疑问


  白岩松关于中国人人性退步的话题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当然也有一些批评者。本人对于这一涉及理论和实践诸多问题的话题无法把握,所以难以得出赞同或者不赞同的结论,而且似乎从白老师的语气中看出他也未必是下了一个准确的结论。但是,感觉这一问题其实又是目前的社会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于是,本人将一些相关的疑问与思考罗列如下:

  第一,如果中国人的人性退步了,这种“退步”是和哪一个时期相比?

  是和“文革”时期相比?显然不是。因为文革中人性的丑陋暴露要比现在更很、更恶。似乎人人都可以在拥护领袖的旗帜下做任何事情。是和解放后、文革前相比?可能。但是我们知道,那是一个物质并不富足、心灵也不富足的年代。或者说,是一个被人为地“僵化”了的时期,我们虽然可能向往彼时的人性的简单,但是如果你号召谁再回到那个时期,报名的人恐怕不会多。是和近代以前的封建社会(姑且这样叫)相比?大概也不是。因为几千年的专制统治,似乎成为罪恶之源,每一个通过非法暴力活动取得政权的皇帝,都以“救民于水火”的道德面目开始,其结果却往往是“再陷”民于水火,于是引发了再一次的暴动。暴力、对抗、杀戮和破坏的轮回,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写照。在疯狂杀戮之中的“礼乐崩坏”与“人心不古”,似乎也难以说明我们彼时的人性就是好的。

  第二,如果是退步了,那么,这种退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白老师说,这种退步是“由于欲望而导致”,从表面看,这种说法你不能说不对。但是,从反面看,如果要制止这种退步,就是要“掐灭”这种欲望?一百年前有前辈说过这样的话,说要用中国的精神去救西方的物质,但是救来救去我们忽然发现,自己被西方的物质包围啦!救人不成,反被包围!为什么?是因为人人为都想过上好日子啊!

  所以,救助退步似乎不能从消灭欲望开始。那怎么办呢?进行道德教育吧!但是好像自古以来我们就不缺乏道德的教育,而且我们受到的道德教育似乎比哪一个国家的“子民”都多,但是管用了吗?

  如此看来,我们需要对欲望仔细琢磨了。如果社会中人人都没有欲望,社会会发展吗?不会!因此,实际上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看待和约束人的欲望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在倡导人人正当得利的前提下,约束人的不当得利和对别人利益的侵害。要这要做,光有道德说教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或者说根本上需要制度尤其是法律的建设。所以,人性的退步不是欲望造成的,是制度和制度执行的缺失造成的。

  第三,如果退步了,会退到哪里去?

  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我们,在人性方面需要讨论的恐怕不是什么退步的问题(好像历史上我们进步的时候也不多),而是在巨大的物质进步和诱惑面前,如何进步的问题。从目前的社会现实看,一方面我们不要将物质的进步视为洪水猛兽(因为人人都想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我们要采取措施极力避免由于欲望的放纵带来的人性沦丧。比如,在道德教育方面,在每一个毕业生都想找一个好单位多挣一点钱的时候,你别非得“号召”人家“牢记历史使命,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比如,在制度(核心是法律)建设上,从人人生而平等理念出发,建设与人性和良知相契合的制度,别让人家想得到一点利益,就非得出卖良知和灵魂。

  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社会就真的有可能发生像亚当•斯密所说的——“文明社会将成为流血和混乱的舞台”!光从这一点看,我们就得感谢白岩松先生!他启动了一个重要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