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本周,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开始了他长达8天的大陆访问,周二下午,他与胡锦涛总书记进行了会晤。对于这次会晤,国台办主任王毅使用的评价是“今年两岸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甚至用“only one”——“唯一的一个”来强调胡锦涛总书记对于这次会谈的重视,他说,因为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从去年8月以来唯一邀请和接待的台湾客人。大家可能还记着去年吴伯雄的来访,也是这个时候,访问完成后吴伯雄用“两岸现在是雨过天晴”来评价;而今年的这次来访,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增进”“加强”等等这样的词汇,显然,大家都在关注大陆与台湾的下一步。回头看这一年,台海之间的确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两岸经贸实现正常化的背景下,大家最关心的是,接下来,经济、和平然后是政治,合作会走向何方呢?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这种变化,会持续下去吗?新闻周刊本周视点,我们就来关注台海新的起点。
短片一 历史性的转折
字幕:2009年5月25日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同期:中国国民党主席 吴伯雄
我相信这一年,大家都看得出来,两岸关系是朝着和平、发展、互助、双赢的方向,在正确的方向来走。
同期:中共中央台办主任 王毅
胡锦涛总书记将与吴伯雄主席举行会谈,双方将共同回顾和总结一年来两岸关系取得的突破和进展,并就新起点两岸关系如何迈向新局面深入交换意见。
2009年5月26日 人民大会堂
胡吴握手瞬间
解说:
2009年5月26日,70岁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北京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作为今年两岸关系中最重要的一次会晤,两党领导人的再次握手,首先是对过去一年大陆与台湾之间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祝贺。而如何看待目前的两岸关系,很多媒体都引用了国台办发言人的评价,那就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过去一年两岸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同期:中国国民党主席 吴伯雄
彼此都越来越有互信,越来越觉得这是一条正确的路,我们会坚持下去,不会走回头路。国共之间的平台非常重要,领导人之间一年见一次是很自然的事情。
同期:国台办发言人 杨毅
5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同吴伯雄主席举行会谈,就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深入交换意见,会谈取得重要成果,达成广泛共识,对增进国共两党政治互信,促进两岸双方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说:
海协 海基两会不仅复谈,而且不到一年三次举行会谈,签署九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过去一年,两岸实现三通,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陆资金也被允许赴台投资,经贸、文化和人员交流空前,我们很难想象,就在一年前,两岸还处于对峙的危险境地。
同期:朱卫东
我们知道当前的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的变化,有一些变化可以说超过很多人的预期,大陆方面的评价是两个重大,就是两个历史性,一个是历史性转折,一个历史性突破。那台湾方面,马英九对现在的两岸关系的解读是波澜壮阔,曙光乍现。
解说:
面对今天的两岸,不得不让人感叹,历史性的变化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来了,很难想象,很多两岸之间对峙几十年和多次对话一直悬而未决的难题,竟然在一年之内都迎刃而解。变化之快、变化之大,都创造了新的历史。今天,面对着大陆与台湾之间,每个人都在期待着,下一步还会发生什么?
主持人:
这几天,两岸间的一来一往,都具有开创性意味。先说说“往”,81岁高龄的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终于可以不需要“特殊理由”回台探亲祭祖了,这次是他离开家乡60年后第二次回家。再说说“来”,台湾高雄市市长陈菊上周访问大陆,无疑也具有破冰意味,因为作为台湾地方行政级别最高的民进党的党员,陈菊的高调登陆以及和大陆的互动,背后恐怕也代表了形势的改变和民意的改变。这次吴伯雄主席对大陆的访问,台湾媒体最关注的,恐怕就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进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协议对台湾经济来说太重要了,而的确也是台海良性互动之后一个特别良性的成果。而会晤当天就有结果出来了,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表示,希望双方共同推进协议的准备工作,争取今年下半年就能谈起来。您看,两岸间的经济合作真是没有任何障碍。但是,谁都知道,两岸间除了经贸合作,接下来和平、政治、统一,所以,最具有悬念的或者更重要的,还是要推进两岸和平政治的合作,我们最想了解的是,当前影响着两岸关系长远发展的一些因素,是否也在发生着好的变化?是变得更加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呢?还是已经变得更加复杂?
短片二:岛内变局
解说:
就在本周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之前,在台湾政坛,出现了极为耐人寻味的一幕。
现场:517呛马大游行
解说:
5月17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还在组织独派的大示威,他们高喊着马迎九“亲中卖台”的口号,继续鼓噪着民进党的所谓政治理想。但是三天后,民进党党员、深绿派也是台湾高雄市市长的陈菊,就率团访问了大陆。 “我是民进党的党员,我也是高雄市的市长”,这是陈菊下飞机后说的第一句话,当然,她的大陆之行也引起了民进党内部的激烈争论。
陈菊:作为高雄,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我们要以上海,尤其是洋山港的发展,作为我们学习的目标。
韩正:你明天要去洋山港,洋山港很值得一看。
解说:
洋山港,是陈菊上海行的重要一站,看着这个世界第二大港的忙碌与繁荣,不知道陈菊的心里怎么想。她所管理的曾经是世界第三的高雄港,已经连续三年滑落在前十名之外,曾经的条条大船等码头,变成空空码头等大船。如今的高雄,经济一年不如一年,失业率居台湾之冠。
陈菊:
现在开放观光旅游,很多大陆的游客,大部分都是北进北出,都是在台北,我们认为真正了解台湾、真正体会到台湾非常淳朴的,或者南北不同,其实高雄非常重要。
解说:
几天的大陆行,陈菊在极力地向外界推销着她的城市,她希望大陆游客能去南部的高雄看一看,而不要仅仅止步于日月潭。半圆型的蓬松头,宽厚的大裙,洪亮的声音,尽管还是喜欢系一条淡绿色的围巾,但是面对高雄的经济困境,对陈菊来说,除了寻求与大陆合作,似乎没有更好的出路。
“菊花开 菊花开,菊花开了真可爱,菊把大陆门打开,希望订单大笔来,有钱不赚是阿呆,坚持台独才活该,嘴骂小马在卖台,心盼北京快接待”。台湾时事评论员黎建南,借用这首台湾童谣,就形象地揭示了民进党内部的复杂心境。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 朱卫东:
民进党处在一个低迷不振的阶段,台独的基本教义派和陈水扁仍然在绑架着民进党的发展,所以很多人可能到大陆来访,那么被扣上卖台,没当成先锋就当成了先烈,所以很多人是不敢迈这一步,而陈菊为了她自己的高雄市长的连任迈出了这一步,所以激发出了一种大的反响和思考。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谢郁:
我们看到民进党的前主席许信良都站到了海峡论坛的演讲台上,那么陈菊的北京之行,这些都是透露出一些信息来,就是民进党内的务实派,其实他们的这种焦虑感,他们知道未来民进党要想发展,必须要务实地来面对现在两岸的这样一个现状。两岸交流这就是一个潮流,已经成了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
解说:
面对着两岸目前的现状,民进党的那些政治人物也应该听听身边的民意了。根据台湾联合报所做的民调,陈菊的大陆行获得了62%受访者的支持,仅8%反对;泛绿支持者中,53%认为民进党应该调整两岸政策路线,其中73%支持松绑,仅12%倾向紧缩。对于陈菊访问大陆,另一位民进党的重要人物吕秀莲就说:“凡事都要与时俱进,如今情势已经今非昔比,独派应该面对现实,不能闭门造车”。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谢郁:
这就是民意,这是在过去民进党执政八年你不可想象的。大陆的一系列的惠台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是给台湾经济在输血,所以它的各行各业都感受到了这个东西,我想正是在这些切切实实的利益,获利的背后,民意在发生着变化,主张乐见和支持两岸交流的民意在持续的增高。
解说:
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适应民意,陈菊的大陆行还是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在北京拜祭故友苏庆黎时,陈菊就感慨地说:“人除了政治,还有人性,人生有那么多政治吗?”而在本周,在与胡锦涛总书记会谈时,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也说:“虽然在台湾岛内比较复杂,有不同的声音,但是相信只要我们以实际的效果证明,我们走的方向对两岸有利,对人民有利,我相信我们的两岸政策会得到越来越多台湾人民的支持。”我们祝愿吴伯雄主席的话能够成真。
主持人:
本周,在和吴伯雄主席的会见中,胡锦涛总书记又提出了推进下一步两岸关系的六点主张,于是,很多人马上就把这六点主张与他去年年底提出的六点主张进行对比,对比的结果是,这两个六点主张,有继承,更有推进。比如胡锦涛总书记就说:“两岸可以就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问题、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进行务实探讨”,这样的表述就让人耳目一新。显然,新的胡六点揭示的是两岸下一步发展的新脉络,巩固现有的成果,将两岸合作进一步引向深入。目前,两岸政治交往还主要依靠海基会、海协会这两个半官方组织,而随着两岸互信的提高和交流的深入,双方显然需要新的政治交流模式,那么,通过吴伯雄主席的此次来访,这种新的模式我们能建立吗?
短片三 下一步
解说:
在5月26日的国共两党高峰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六点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是希望能增进两岸的政治互信,而二三四条,则分别涉及两岸的经济合作、文化教育交流以及涉外事务,第五条是关于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第六条,则是希望进一步加强国共两党的交流对话。本周,这六条意见再次引发了两岸舆论的热烈讨论。
同期: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 谢郁:
两岸关系真正的要实现长远的、稳定的、和平发展这样一个局面,应该说仅仅在经贸合作层次和人员交流往来层次的互动,它当然很重要,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够的,要真正的来解决重大的问题的话,必须提升到政治层级来思考,来展开政治议题的这些对话和协商,务实的协商,但我们知道有困难,困难很大。
国台办发言人 杨毅:
在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些固有的分歧和矛盾,以及政治、军事等敏感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瓶颈,甚至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所以这些问题也不能回避。
解说:
5月27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在谈到两岸关系时,就坦陈了现在的难点,两岸隔阂60年,如今刚刚结束敌对状态,尽管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在提速,但是政治的坚冰要融化,就显得十分困难。从善意到诚意,从经济到和平再到政治,两岸关系的下一步,双方究竟应该从那些方面继续做出努力。本周,胡锦涛总书记的六点意见,就在回答这一问题。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 朱卫东
对于统一前的政治关系,两岸当然可以,也应该进行谈,不可能永远地回避下去,当然了,在目前的情况下,在目前的两岸的这种环境和气候下,我们可以就这些复杂难解的敏感性的问题进行先期的沟通,不至于我们没谈,先上谈判桌就吵架,不可能,我们可以进行先期的沟通,通过各种途径,各种管道来进行沟通。
解说:
本周,胡锦涛总书记重点指出,国共两党交流对话特别是高层交往对保持两岸关系发展势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就在吴伯雄主席从台湾出发之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迎九说,两岸双方开始建立重要互信,管道越多越能够让关系稳定下来。5月20日,在两岸达成默契的前提下,台湾以“中华台北”的名义以“特别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今年的世界卫生大会,两岸的互信,正是经由这样一点一滴的事件逐步累积。目前,两岸交流,已经有了政府授权的海基海协两会制度,而国共两党交流平台也有望得到加强,此外还有海峡论坛这样范围广阔的民间交流机制,尽管距离签订和平协议永保台海和平这样的目标还很遥远,但至少,方向已经显现。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 朱卫东
有了这种思路,使得我们有可能把一些问题能够有共识的我们先谈,能做的我们先做,逐步的累积政治互信,所以两岸这种互信,就是三通之外的“心通”,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东西,就是双方都是想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像陈水扁那样漫天要价,不想解决问题,制造问题的人,所以我认为未来虽然两岸关系向纵深领域,向深水区迈进的时候,会碰到很多难题,也可能会有一些波折,但是我觉得这一年的发展,我是有信心的,因为两岸有了这样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维和思路。
主持人:一年前,吴伯雄主席可以用“雨过天晴来”形容两岸关系,而这一年后,恐怕就很难再寻找到一个特别准确的词汇来形容当前的两岸关系。本周,吴伯雄对记者说,今后国共两党的领导人每年见一面“将会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显然,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变化,也会经历一个先易后难的过程,先有意愿,然后从经贸合作开始,强化文化、人员的往来,而一旦最终触碰到和平的协议,包括政治的合作等等,恐怕才会真正考验双方的智慧。比如两党领导人的相互见面会不会就此进入了某种“机制化”的常态?再假如,非常大的假如,马英九如果出任了中国国民党主席之后,会不会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访问大陆?两岸之间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其实想象的空间也有很多。我们只是希望,两岸的政治家能够将目前这种好的局面延续下去,真正为两岸民众造福。
吴伯雄陈菊访大陆:两岸交往连连破局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