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兴华邹东涛做客人民网谈
“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
2009年04月29日10:0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三)
|
|
|
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 |
访谈摘要
美国金融危机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主持人]:刚才两位教授谈了我国经济制度的问题,下面我们看一看国际上的情况。网友强国一平民想请专家从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谈一谈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在克服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西方国家采取了一些政府干预市场的措施,怎样评价这些措施?
[卫兴华]: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在很短的时间内,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且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国内外的学者都关注这一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仅次于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不同的专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不同,他们对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所持的见解也有所差别。比如,有的学者强调这次危机的产生是由于美国金融创新过度,有的认为是金融体系监管不力,有的认为由于美国过度地消费、负债消费,有的认为是由于新自由主义实行的结果,还有其他解释。有些解释或者说有些说明有它一定的道理,有些说明也符合实际。但是,我们要分清两个层次的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要把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和危机产生的根源区别开来;另外一种情况是讲危机的根源要区分浅层次的原因还是深层次的原因。我们研究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要找寻它的根本性的原因,也就是深层次的原因。这一次的金融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与过去马克思所研究分析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看起来有所不同。因为马克思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直接表现为生产过剩的危机,就是大量的产品积压卖不出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生产力倒退,生产力被破坏。但是这次的金融危机好象和过去不同,它首先是从金融领域开始的,不是从实体经济开始,好象不是直接从生产过程开始,但是,我们如果追根溯源,应该看到,资本主义这次金融危机依然没有逃脱马克思所讲的经济危机的根源。
[卫兴华]:从金融危机开始,然后波及到实体经济,现在美国许多的实体经济遭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许多企业亏损严重,包括美国所谓的500强大企业,许多企业严重的亏损。就是从金融领域波及到实体经济,好象和过去是相反,过去的经济危机首先是实体经济生产过剩,然后波及到金融领域。这一次是倒过来,由金融危机波及到实体经济。但是,我们只要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这次危机是由次贷危机引起的,也就是说,本来有很多的老百姓收入并不多,买不起房子,但是,可以靠贷款买房子,而且有些老百姓的收入低,信誉也不高,还贷能力并不强,但是,当时在大量的贷款高潮情况下,鼓励贷款消费,因为贷款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结果靠贷款消费(超前消费),也是过度消费,最后造成债务链,再加上美国发展了金融衍生品,造成借贷关系上越来越长的支付链条,有些贷款人还不起债,支付关系的链条就断裂,就会产生次贷危机,进而成为金融危机。这个道理马克思讲的很清楚,用不着多引马克思的话。
[卫兴华]: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如果不是靠贷款来消费,那么就有大量的房子卖不出去,也就是说供给多于需求,这个需求一定要搞清楚,马克思把它叫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是实际需求。有的老百姓有实际需要,但是他没有钱,买不起,就是没有支付能力。生产过剩不是说真的绝对的过剩,是相对过剩。绝对过剩就是确实大家都满足了,不需要了。美国还有很多贫困的人口,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了,而是没有支付能力。但由于贷款消费、过度消费,看起来造成一种虚假的繁荣,造成一种虚假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种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是实际的,而是虚假的,是靠信贷支撑起来的。也就是说,虚拟经济过度的发展,脱离了实体经济,归根到底还是马克思所讲的资本主义生产无限的增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缺乏的矛盾。归根到底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卫兴华]:至于这次金融危机产生以后,美国和其他国家,政府纷纷出台一些政策,挽救金融危机所产生的消极的后果,美国和其他国家投下巨量的资本来救市。当然,不能否认它的作用,这和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情况就有所区别。那个时候的国家政府没有出台像现在这样的有力的措施,因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了经验教训,如果完全靠自由市场经济发展,那么这种金融危机会造成更大的破坏资本主义经济的严重后果。现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它也要国家干预,也要有政府调控。出台这些政策应该肯定它在缓解金融危机造成的消极后果方面有它的积极作用。但是,也要看到它有它的局限性,不可能很快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缓和危机的严重后果,而不能根本上解决危机的发生和危机的蔓延。所以,国内外的学者也纷纷看到,认为美国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今年是解脱不了的,明年可能也解脱不了,要有一个过程。
[主持人]:对于这次金融和经济危机,我们也想听听邹老师的看法。
[邹东涛]:70年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从历史和经济教科书中领略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恶梦;今日,世界各国人民则在现实中亲自承受了突如其来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一个“单边主义”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把全世界人民拖下了灾难的深渊,让包括穷国和穷人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来为由美国惹下的灾难买单。这实在是对世界、也是对美国的极大讽刺。
[邹东涛]:1997年,亚洲爆发了严重金融危机,而中国却稳如泰山;这次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几乎全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受到严重冲击,金融危机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使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收到严重冲击,中国虽然也受到严重影响,但中国自身迄今金融基本稳定,没有爆发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其中的“秘密”。我看,最大的秘密在于中国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金融体系方面,坚定不移的坚持国家主导和控制大银行,而且采取了严格的金融监管。假如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1.激进推进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完全私有化;2.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监管;3.资本市场完全无遮拦地对外开放。不用说这次金融和经济危机,早在1997年,中国的资本和金融就已经被资本大鳄索罗斯给炒跨了。曾有人认为那是中国开放不够的“歪打正着”,我觉得不能这样看,而是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必备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
[邹东涛]: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防范、应对和治理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制度基石,但并不是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几个重要因素:
第一,中国的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经济。美国和欧洲国家金融业及其各种衍生业务大量发展,居民在主体上主要靠各类金融机构贷款过日子。而中国居民自古具有储蓄习惯,大多数不会寅吃卯粮。中国的国民经济主体是经济实体,如机械制造、石化冶炼、交通运输、汽车制造、矿山采掘、纺织加工、建筑安装、农牧种养等,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主宰中国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中国的金融、证券业等“虚拟经济”虽也获得超常规发展,但在中国国民经济中不占主体。世界金融危机总是在“虚拟经济”中爆发和传播的。在中国居于“次级地位”的“虚拟经济”即便遭遇美国和全球风险,也掀不起影响外中国经济全局的风浪。
[邹东涛]:第二,中国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具有调控国民经济的巨大权威,经济危机预警系统和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日臻趋于完善。经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多次经济波动的调控和治理,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已经积累起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各种经济危机,包括国内危机和国际传导危机。特别重要的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对各种经济危机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总是防范于未然。例如,自前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就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2008年5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2008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把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首要位置。”自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出台的一系列刺激国内需求都是成功的。
[邹东涛]:第三,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形成了强大的物质基础。2007年,中国GDP就突破3.6万亿多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7年进出口总额达2.1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282亿美元,现在又达到了2万亿美元,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经具备了抗击世界金融风险的经济实力。而这一切伟大成就,都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使中国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当美国及世界主要国家金融和经济危机袭来的时候,我国的现在的状况真是不堪设想。
[邹东涛]: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方向的,我们这里充分肯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绝不能因此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更不能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我们也应当客观理智地看待和分析这次美国爆发的经济金融危机。美国经过这次经济金融危机的洗礼,金融体系元气大伤。但我们不应因此而否定美国金融体系的正面意义,或者断言美国金融体系将彻底崩溃。美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仍然是全球最为发达的市场,其市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保护投资者的法律和有效的监管政策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美国金融市场的问题是错误的货币政策和监管不力的结合,它再一次证明了没有监管的市场是危险的,但并不意味着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应当被否定。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度过之后,美国仍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更不会自动退出超级大国和单边主义。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