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兴华、邹东涛做客人民网(六)


卫兴华邹东涛做客人民网谈

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

                                              2009年04月29日10:0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窗体底端

【字号   】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4月29日上午9:30至11:00,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邹东涛将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以“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为题进行访谈,在线解答“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两大问题。

           访谈摘要

     ·卫兴华: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邹东涛:认识所有制问题要以“功能论”代替“数量论”

    ·卫兴华:美国金融危机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邹东涛:负面问题表明改革开放还存在深层次矛盾  

    ·邹东涛:警惕“新教条主义” 解放思想还需深化

    ·卫兴华:中国走私有化道路是没有前途的  

            ·邹东涛:要客观辩证历史的看待改革开放的第三次大争论

(六)

 

  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坚持

 

    [网友风生水洗]:生产资料所有制分为私有制与公有制。我们怎样评价两种所有制形式以及不同所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制度?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公有制地位,绝不能搞私有化的原因何在?    

  [卫兴华]:这里需要首先分清两个概念上的差别。一个是所有制的形式或者叫做所有制的类型,一个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存在多种形式,也就是存在的形式,或者说存在多种类型。比如私有制有多种类型、多种存在形式,有前面讲过的奴隶制的私有制,封建主义的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多种私有制的类型或者说存在的形式。私有制也有多种实现形式,比如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制,资本家可以自有自营,叫业主制,也可以搞合伙制,也可以搞股份制,这是它的实现形式。同样的,公有制也有多种存在形式,或者有多种类型,有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未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又有国家所有制和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制,也还有混合所有制经济里面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这是它的存在形式或者它的类型。    

  [卫兴华]:公有制实现形式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我们原来的国有国营,这是一种实现形式。也可以是承包制、租赁制以及现在的股份制或者股份合作制,这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既可以是私有制的实现形式,也可以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所以,不要把公有制的类型、形式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混同起来。    

  [卫兴华]:为什么我们现在强调绝不能搞私有化?我们现在是搞股份制,有些西方国家认为股份制就是搞私有化,我们搞股份制是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而不是要搞私有化。股份制也可以搞私有化,比如原来国有企业控股,绝对控股也好,相对控股也好,如果国有企业或者是公有制不再控股,而且通通把国有股、公有股卖给私人,这个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也就变为私有经济了。但是我们不是这样做的。我们为什么不搞私有化?有些人认为公有制不行,简单地把我们原来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处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比,和美国、日本、英国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比,好象人家是私有制,我们是公有制,或者公有制为主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发展的比我们快,好象我们也应该搞私有化,这种对比是不科学的。   

  [卫兴华]:我们不能搞私有化,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我们解放以前是存在多种私有制的国家,个体私有制汪洋大海,存在民族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外国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官僚资本主义私有制,也还存在手工业的私有制,还有其它私有制。我们解放前是一个私有制的国家,几千年的私有制没有把我们国家引向繁荣富强,而是民不聊生、国运衰退。我们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丧权辱国,私有制没有挽救中国,所以不是说搞私有制就能把国家搞好,几千年的经验教训能够说明这一点。    

   [卫兴华]:第二,我们从世界范围来看,全世界有190多个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者发达私有制国家,我统计了一下,最高也不过10%,而且不到10%。具体来看,比如亚洲48个国家,大多数是私有制国家,但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原来主要是日本,我们再把韩国和新加坡算上,也不过3个。48个国家中比较发达和发达的资本主义也就3个。再看非洲,非洲53个国家,都实行私有制,没有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再看北美洲,23个国家,除古巴以外,都实行私有制,但发达国家只有美国和加拿大。南美洲13个国家,都实行私有制,没有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再看欧洲,欧洲是发达国家最多的一个洲,43个国家,但发达国家也不过10个,占少数,比如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瑞典、瑞士、挪威、奥地利、丹麦、葡萄牙。再看大洋洲,大洋洲14个私有制国家,发达国家也不过就是澳大利亚、新西兰两个国家。    

  [卫兴华]:所以,不能说私有制国家就一定会使经济发达,好象中国也实行私有制,就可以向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看齐。不可能的。世界上将近200个国家,只有十几个国家是发达国家,怎么能说我们只要搞私有化就可以变成发达国家呢?要看到我们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生产力落后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不是落后于发达国家几十年,而可能是200年以上,我们实行公有制以后,已经大大缩小了差距,而且差距越来越小。    

  [卫兴华]:第三,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为借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公有制变成私有制,结果后果如何?苏联原来一个可以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私有化以后,连二级强国都谈不上,苏联、东欧国家剧变以后,生产力倒退,经济倒退了很多年,从俄罗斯说,原来比我们中国经济总量高的多,现在剧变以后,俄罗斯的经济总量远远不如我们中国了。剧变以后,他们的结果是生产力落后,国运衰退,有的变成美国发达资本主义的附庸,俄罗斯也受到美国为首的欺压,并不是说社会主义垮了,你也搞资本主义了,你就融入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去,它照样在欺负你。中国如果变成私有化的国家,也只能步苏联的后尘,甚至还不如苏联。因为我们原来生产力比苏联还要落后,我们又是多民族国家,如果搞私有化,我们原来由社会主义产生的民族的凝聚力就会失效,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就会凸现出来,就会丧失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几十年来的成果。    
 

   要客观辩证历史的看待改革开放的第三次大争论

 

  [网友千里之外2006]:改革开放的构成是一个各种思想碰撞交锋的过程,如何科学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次大争论?

 
  [邹东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GDP增长率和经济总量的增长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及按照一般的常理,在改革开放开要步入三十年的前几年,应当是一批莺歌燕舞、歌舞升平的盛世界景象。然而恰恰相反,却在“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中生起了“烽烟四起”的大争论。尽管邓小平同志生前多次强调“不争论”,甚至还把“不争论”作为自己的重大“发明”,但中国改革开放尚未满30周年,就已经发生了三次大的争论。就争论的广度、深度、时间的长度,以及参与争论的人数而论,则以2004年以来的第三次争论最为剧烈、最为深刻。前两次争论,参与者主要是学术界、在学术界、主要是经济学界。第三次争论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法律、文化、道德等所有方面;参与争论者,不仅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等广泛领域,更重要的是,社会各界的群众也踊跃参与了进来。    

   [邹东涛]:为什么会是这样?难道我国人民不承认和珍惜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吗?不是。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产生的各种问题,已经超越了人民能够忍受的程度;二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多方面的分歧。    

  [邹东涛]:有些人总是喜欢划“派”,说“大争论”是“左派”和“右派”或者说是“改革派”与“反改革派”之争,但迄今为止,大家一直没有找到有谁发表“反改革”宣言。一世纪上,“大争论”涉及的都不是“要不要改革”,而是“某些错误过程”或者“某些失误举措”。那么,关于哪些是“错误”,哪些是“失误”,就发生了各种相左意见的碰撞。   

  [邹东涛]:有不少人把我国近几面烽烟四起的大争论看得“糟得很”,不是吗?你看,有人“骂改革”,有人“妖魔化改革”,有人要“否定改革”,有人要“搞资本主义的改革”,有人认为真是天下大乱了,这还得了。但就我而言,争论越是“刀光剑影”我心里越是感到兴奋,因为我从这些“刀光剑影”中看到了中国的勃勃生机,看到国民中都充满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血性,都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献计献策如:有的坚决保护民族工业,声明“卖什么都可以,但‘卖国’不行”;有的坚决反对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国有改制中的腐败;有的坚决保护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的坚决反对反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言论,理直气壮地为市场经济鼓与呼;有的坚定不移地坚持盖房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方向。这些都是掷地有声的阳刚正气。   

   [邹东涛]:什么是保护民族工业和怎样保护民族工业?什么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怎样保护国有资产?什么是保护民营经济和怎样保护民营经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社会主义?对其看法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了,这就必然发生分歧和争论。如果大家都异口同声、舆论一律地发表同一种观点、持同一种主张,岂不是太死气沉沉。争论的价值就在于各抒己见,但率地发表自己的理论观点、政治主张和政策建议。这种争论,可能语言“白刃相见”文字“枪炮对垒甚至闹到要去“公堂诉讼”的地步,如毛泽东所说“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那也没有关系,问题总是在争论中理清的,办法总是在争论中出炉的,改革是在增论中不断完善的,如此争论,不亦乐乎。    

  [邹东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贫困农村亲历过贫下中农“端起碗喝稀汤,放下碗歌颂党”的“感人”情景,那个歌颂是真正朴实的表现,绝不是逢场作戏,绝没有装模作样。而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财富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不知多少倍。但在酒足饭饱时却滋生出了“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这种“骂声”与争论交织在一起,就使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显得更加复杂以致出现了“妖魔化官员、妖魔化政府、妖魔化党”的声音。越是如此,我们越要冷静。    

  [邹东涛]: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有意见、有气者能够在“骂声”中宣泄自己的不满,理论界能够争论,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的民主气氛增强了,这显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还应该进一步看到“骂声”和和争论还可能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因为认真倾听、理论分析各种“骂声”和争论,着力于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推进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邹东涛]:其次,还应当历史地看到,我国的改革既然是“摸着石头过河”进行的,无论是党、政府、群众和社会各界都在“摸”在“摸”的过程中都可能踩几脚泥浆、碰几块礁石、陷几次漩涡、呛几口水。这一切应该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之,以理性的态度分析之,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处理之,共同总结经验教训,认真清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水深、水速、漩涡、淤沙、泥浆、礁石的情况,开拓未来,为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和谐社会修桥建路。    

   [邹东涛]:最后,必须用历史辩证法分析和评价改革开放中的负面问题。我们应当知道,历史的渐进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无数个相互交错的力量、无论个矢量构成的平行四边形,产生了一个总结果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变革与进步。改革不是某个单项的体育运动,一鼓作气就能获得优胜,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进步和成就,也必定有坎坷、曲折和代价。我们只能是两利相权取其重,而不能两利相权舍其重。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旧体制改革还不彻底、新体制还不健全的伴生现象,这些负面问题只能靠进一步坚持和深化改革才能解决,而倒退是没有任何出路的。还要使全社会都知道这个道路:任何历史发展过程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产生新的问题,旧的争论过去了,还会产生新的争论。矛盾和矛盾的产生—解决—再产生—再解决…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邹东涛]:既然有争论,我们就不必回避,不能做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而必须面对和正视,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好改的、容易改的,差不多都改过了,该“啃”的“肉”基本上都“啃”完了。留给现在和今后改革攻坚的任务,大都是难度较大的环节问题,是啃硬骨头,对此,大家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网友白白纸]:专家如何看待“中国模式”问题,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宝贵经验已经升华为“中国模式”,那么“中国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邹东涛]:感谢白白纸网友提出这个重要问题,可喜的是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许多专家都在总结60周年,探索“中国模式”,我最近也正在进行这项工作。自去年推出《中国发展与改革蓝皮书:中国改革开放30年》,现在,正在组织撰写《中国发展改革蓝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其中心内容就是探索“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这本书在7月之前就要推出,请白白纸网友与我保持联系,我将在第一时间给你奉送上这本探索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著作。   

  [卫兴华]:感谢网友的参与和关注,我们希望这些问题能够进一步地进行探讨,取得更多的理论成果。    

   [邹东涛]:很多网友给我提出问题,感谢大家对人民网的关注,也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注,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共同探索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和中国模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