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兴华、邹东涛做客人民网(五)


 

卫兴华邹东涛做客人民网谈

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

                                              2009年04月29日10:0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窗体底端

【字号   】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4月29日上午9:30至11:00,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邹东涛将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以“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为题进行访谈,在线解答“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两大问题。

           访谈摘要

     ·卫兴华: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邹东涛:认识所有制问题要以“功能论”代替“数量论”

    ·卫兴华:美国金融危机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邹东涛:负面问题表明改革开放还存在深层次矛盾  

    ·邹东涛:警惕“新教条主义” 解放思想还需深化

    ·卫兴华:中国走私有化道路是没有前途的  

            ·邹东涛:要客观辩证历史的看待改革开放的第三次大争论

(五)

     坚持公有制主导地位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
  

     [网友理论新人]:今天,我们怎样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如何搞好这项改革,焕发公有制的活力?    

  [卫兴华]:我觉得我们要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特别是怎么样搞好我们的国有企业,真正让国有企业发挥它的主导作用,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卫兴华]:首先,要在理论认识上认清楚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公有制作为经济制度的基础,如果动摇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也就动摇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是宪法的规定。我们固然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既要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但是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这个认识一定要从理论上搞清楚,不能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也就是不要把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国有经济的情况作为我们的参照系。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对于资本主义来说,它有没有国有企业都不影响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发展国有企业也是后来的事情,它可以今天国有化,明天又搞私有化,资本主义发展国有企业也好,搞私有化也好,它只是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层面的问题,并不是属于它的根本经济制度的问题。就是说,不是资本主义根本经济制度的必要,它发展多少国有企业仅仅是经济体制层面的需要。而社会主义国家与这个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既是经济体制、经济运行的必要,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要。因为没有公有制,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就不存在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认识与资本主义区别的这个问题。    

  [卫兴华]:为什么社会主义强调公有制?马克思主义看待所有制,把所有制看作是经济制度的基础,它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看待所有制,不是简单地认为究竟是私有制好还是公有制好,不是简单地认为公有制一定比私有制好,它是从两个角度看问题的,或者说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一个标准是价值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就是说哪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它就是进步的。比如,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是公有制的社会,没有矛盾阶级对立,但原始社会后来被奴隶制度社会所取代,奴隶制度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一个剥削制度、一个私有制度,但这是不是历史的倒退呢?怎么评价这种制度的变革呢?恩格斯曾经在《反杜林论》中讲过,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为它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条件下,出现私有制,可以保存人力资源。原来原始社会部落之间的战争,抓来俘虏就杀掉了,因为生产力落后。原始社会所以实行公有制,没有剥削,是因为生产力太落后,没有剩余产品,没有剥削的物质基础,不是道德水平高,而是生产力水平太低。进入到奴隶社会,俘虏可以不杀掉了,可以让他当奴隶,这就让他转化为生产力了。而且现在私有制可以比原始社会公有制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原始社会公有制是生产力太落后,不得已的结果,奴隶社会尽管野蛮,有剥削制度,有阶级对抗,但它还是产生了社会分工;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分工;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后出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不能说奴隶社会的私有制比起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倒退,它恰恰是进步。这是从生产力标准来看的。因此从原始公社制度发展到奴隶制度,再发展到封建制度,再发展到资本主义制度,一种私有制被另一种私有制所取代,应该说都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为每一个新的制度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卫兴华]:由资本主义制度进入到社会主义制度,是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首先也是从生产力标准出发的,不是仅仅从道义的原则出发。马克思看到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他看到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生产力的破坏,产生严重的阶级矛盾、阶级对抗,严重地两极分化,而且资本主义国家曾经掀起了工人运动的高潮,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要求改变这种制度,所以,产生了社会主义运动。    

  [卫兴华]:但是,马克思主义评价社会制度的好坏,评价公有制、私有制的地位,除了生产力标准以外,还有一个价值标准。价值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说,固然私有制曾经有它的历史进步作用,但是一切私有制国家,包括奴隶制度也好,封建制度也好,资本主义制度也好,从价值标准来看,必然产生两极分化,产生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因为存在剥削制度,所以它又不利于发挥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它又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看到,资本主义有它的历史贡献,起过它的进步作用,资产阶级革命针对封建制度有它的积极作用,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关系、它的内在矛盾又不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的根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不可能被克服掉。    

  [卫兴华]:我们看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有些人就认为好象资本主义繁荣了,好象马克思主义不灵了。这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又教训了人们。我们看到,西方国家《资本论》又热销。我们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这正是我们的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对这次的金融危机有一种防火墙的作用。我们的金融体制没有完全像资本主义那样放开,我们国家的调控力度要大一些。这是认识公有制重要性的一方面。    

  [卫兴华]:第二点,我们搞好我们的公有制,搞好国有企业,才能够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如果你搞不好,公有制为主体那就没有意义了。现在有些人认为公有制不行,国有企业不行,没有效率,这是与事实不符的。苏联取得社会主义胜利以后,原来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很快地缩小和美国的差距,最后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我们改革开放以前,尽管犯了“左”的错误,但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快速的,超过了世界的平均增长速度。所以,我们改革一定要把公有制搞好,把国有企业搞好,要防止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事实上我们前些年的改革过程已经产生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问题,应该引起注意。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要注意这个问题。    

  [卫兴华]:第三点,我提出我们不能仅仅强调发展外资企业、私营经济、个体经济,我们在实际生活里面,有些地方官员或者有些学者忽视公有制经济的强大和发展,仅仅把引进外资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当作政绩来评价和宣传,而没有强调把搞好国有企业也当作政绩来评价。我自己觉得,我们既要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但一定要强调公有制为主体,那就通过深化改革搞好我们的公有制经济,搞好国有企业,而且要把搞好国有企业作为评价地方官员的政绩。    

  [网友强学中用]:近年来,农村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非常普遍,合作社经济为农村经济的活跃、农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请专家谈一下合作社和传统意义上的“人民公社”区别是什么?    

  [卫兴华]:我们过去搞人民公社,实际上是让社员吃大锅饭,社员没有自主权,既没有劳动的自主权,也没有资产的自主权,没有劳动积极性。原来的初级生产合作社是土地入股、生产工具入股、劳动入股。后来高级社和人民公社以后,变成集体经济,实际上完全失去了合作社的意义。我们现在发展合作经济,不是恢复人民公社制度。合作经济应该让合作社的社员有自主权,应该是既可以用劳动参与,也可以用资产、资金参与,有劳动的自主权,也有资产的自主权,他可以从劳动和资产两方面获得收入,这是他们的主要区别。

    警惕“新教条主义”,解放思想还需深化

   [网友李晓明]:邹院长好!说到改革开放,您曾经提出,让“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观念更新,万两黄金”,您认为今天应如何处理改革开放与解放思想的关系?   

  [邹东涛]:刚刚看到李晓明网友的提问,非常感谢你!“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观念更新,万两黄金”,是我在改革早期提出来的。这个口号的提出,有两个基本的背景:第一,在改革早期,甚至到80年代和90年代初,人们对于市场经济、所有制改革,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许多疑虑,甚至尖锐的争论。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第二,我在西部地区曾经学习工作了许多年,又到西部许多地方做过调研,深深感受到西部地区的落后,在较大程度上是由于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保守造成的。要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必须进行观念更新和解放思想,所以就提出了!“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观念更新,万两黄金”的口号。这个口号的理论来源在于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际上在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口号。中国改革开放帷幕的拉开和进行,是全党解放思想的结果。改革30年,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实现对外开放,所以,解放思想是开启改革不断推进改革的重要理论武器。我国现在还不存在许多问题,要进一步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因此,解放思想永远没有止境。   

   [邹东涛]:解放思想的一个坚实基础是反对教条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曾经产生过极大的危害,因为,我们反对和打倒了“左”的和右的教条主义,实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才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解放以后,由于我们又存在着新的教条主义,因此,我们曾经迷信原苏联的体制,曾经搞了那种完全公有制和完全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抑制了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由于我们有进一步反对了新的教条主义、解放思想,才走出了改革开放道路。所以,解放思想在我党和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巨大的动力。   

   [邹东涛]:但解放思想也要不断地深化,在过去,我们解放思想,纠正了对马克思的教条主义,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后来,我们解放思想,纠正了对毛泽东的“两个凡是”,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历史走到今天,一种倾向又掩盖着另一种倾向,在当代,似乎又出现了一些“新教条主义”,包括对西方某些学说,包括西方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教条主义。有的人,要以西方学说、西方政体来全面改造中国,好象中国如果不全面西方化,就不是现代化,我看是一种严重的“新教条主义”。我不赞同并坚决反对这种“新教条主义”,我主张中国的事情一定要坚决按照中国国情来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此,我这些年来,提出并不不断地强调要“做中国‘猫’,抓中国‘鼠’”。我看在我国,人们对马克思的教条主义有着清醒的认识,对毛泽东的“两个凡是”也有清醒的认识,但对怎样看待西方的各种学说和制度头脑不清醒了,客观上存在着“新教条主义”,因此,我提请各位网友一定要警惕和反对“新教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