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一体化雏形初现
记者 张敏洁
今天,在西安和咸阳两座城市之间,一条已经广为人所知的道路总是被屡屡提及,这条在今天看来再普通不过一段道路,在当时却是无疑是咸阳市政府的一个大手笔,且不说这条路后来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单就“世纪大道”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咸阳市政府的雄心壮志了。
据咸阳市发改委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条路记载着当时咸阳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主动向西安靠拢的重大举措。而时任咸阳市长的李堂堂则公开表示,过去咸阳在发展城市经济时总是希望向西挺进,以避开东面的西安,但这样的结果是咸阳被边缘化了,后来咸阳市委、市政府开始改变思维方式,决定向东借力,与近在咫尺的西安共享雄厚的科技和人力等资源,以求形成合力,共同壮大。
随后,两市决策层对此渐成共识,与此同时,“西咸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思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2002年12月,西安和咸阳两市政府签订了《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书》,正式拉开了西咸一体化的帷幕。次年3月,两市计委制定了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工作方案,并联合成立了“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4年,西安咸阳两市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随后《西咸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出台,很快“八同”(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便成为两市当时的流行词汇。
2006年9月16日,西安咸阳两地电话正式并网。此后,两市又陆续开通了大同城金融票据交换系统、动植物检疫一体化和农产品直供一体化机制,所有农产品交易和检疫“一票到底”,互相认同,杜绝了重复收费。
与此同时,西咸两市的交通也有了新的进展,目前,双方的公路交通基本实现了对接,而且正在建设之中的西安地铁一号线将延伸到咸阳。
西咸联手创造共赢
2002年以来,伴随着对口工作部门衔接工作的快速推进和思想认识的不断碰撞升华,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在两市政府的努力下扎实推进着。
而两市只有联手才能打造共赢高地的认识也日渐成为西咸两地老百姓的共识。事实上,早在2003年,咸阳市当时的主要领导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的签订是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当年1月22日,分别设在两市发改委的西咸经济一体化办公室在西安就联合编制《西咸经济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事宜进行了衔接,具体研究《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004年7月12日,西咸经济一体化两市领导联席会议在咸阳召开,《西咸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在会上被顺利通过,而这也开启了两市经济一体化由准备到实质性实施的新篇章。
《规划纲要》提出,西咸经济一体化从2003年起用13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即2003年到2005年、2006年到2010年、2010年到2015年。
《规划纲要》还提出了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任务,即就是后来的“八同”。随后,经过4年多的推进,两市在规划、交通、信息、科教、旅游、环保等方面的合作也开始有了很大的推进,而一项项规划正在两地政府的努力下变为现实。
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6年来,尽管遭遇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力,西咸一体化并没有预期的那样理想,而且和其他地区相比,其进程也明显偏慢,但两市趋同的大方向却是肯定的,而且就连陕西省政府也认为西咸一体化才能共赢。
据了解,西安、咸阳两市6年来经过全方位的合作,基本实现了《西咸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确定的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到2008年,两市GDP合计达到2956.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合计达到384.34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5207元和13208元,均已实现或超过了预期的目标。
不仅如此,两市在经贸、交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也不断扩大。而城建、旅游、电信、环保等方面的对接上则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更为重要的是,西咸一体化在两市政府的广泛宣传和努力推进下,其影响也开始不断扩大,而且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007年,西咸经济一体化正式被国家西部开发办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规划,随后,以西咸经济一体化为核心的关中经济带开始成为陕西“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重点之一。更让人欣慰的是,目前,西咸经济圈已被列入全国八大经济区域之一,成为中国西部一块最具魅力的响亮品牌。
而随着2006年两市电话实现并网后,西咸一体化也开始进入了深层次的合作,同年9月双方签订的《西安、咸阳产业合作战略框架协议》进一步提出了建设西咸产业合作共建重点区域的战略构想。尤其是2007年以来,西咸经济一体化工作正式进入了“产业融合升级、城市功能互补”的发展新阶段。
而记者也从西安市统计局了解到,自2002年西咸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两市之间的经济合作步伐不断加快,中心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双方的一体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尤其是两市交通同网方面成绩最为显著,到目前为止,机场中线项目、高渭路、G312西安三桥段、咸阳世纪大道沣河桥加宽改造工程等均已建成通车。
而随着交通线路等基础设施的对接,两市“市场同体”也进展迅速,6年来已有西安民生、开元、金正医药等上百家西安企业在咸阳开店设点,咸阳承接西安城市外溢功能的效应日益显现。而与此同时,咸阳彩虹股份、步长集团股份、神果股份、偏转集团、中铁二十局等企业也纷纷在西安设立了总部或投资设立公司。
不仅如此,两市的环境同治也初见成效。如共同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312国道绿色通道全线贯通,西宝高速绿色通道基本贯通,渭河沿岸绿色防护林带建设已基本完成任务。
而按照西咸一体化战略规划,西咸两市将利用3至5年的时间,以产业共建为突破,集约开发要素资源,使一体化共建区域成为西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以及能源深加工项目的基地,成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的先导区,其经济总量将由2005年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5%增长到2010年的56%。
对此,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表示,西咸一体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以区域协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城市群的集约发展。而关中城市群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做强做大核心城市,增强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所以当前最重要、最现实、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就是要提升西咸经济一体化水平,尽快形成功能合理分工,资源合理配置,产业相互协调,资金互为融通,技术相互渗透,人才互为流动的关中城市群的“大核心”,实现关中城市群由“小西安”向“大西安”的转变,通过西咸一体化的发展辐射关中城市群。
而咸阳市委书记千军昌也表示,西咸一体化绝对不是两个城市简单相加,必须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上审慎布局、充分规划,全盘运作、推动发展,坚持“提升境界、敞开胸怀、主动对接、实现双赢”的方针。
2007年6月4日,两市就进一步加快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的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沟通协商,并再次达成了《2007年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重点工作备忘录》。
而记者也从西安市发改委获悉,为进一步加快西咸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该市将围绕建设空港工业园、共建城市新区、打造渭北产业聚集区等展开一系列工作部署。
陕西省政府开始助力
2008年,随着西咸一体化雏形的逐步显现,陕西省政府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建设关中城市群的主要原则,即:一是空间布局为“一轴一环三走廊”。“一轴”指陇海铁路陕西段沿线城镇带,“一环”为关中公路环线周边城镇,而“三走廊”则分别是渭南—韩城走廊、咸阳—铜川和彬(县)长(武)旬(邑)地区走廊;二是关中城市群的产业布局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主导产业,关中公路环线以内原则上不再建能源化工企业,对原有的能源化工企业要进行综合治理;三是强化交通、水资源保护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特别要对植树、蓄水、治污提出明确要求。
同年8月4日,陕西省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西咸一体化建设规划》,开始正式对“西咸一体化”所涉及的产业整合进行规划,与此同时,由陕西省直管的杨凌示范区行政区也开始被纳入一体化范围,“大西安”再度扩容。
而按照陕西省政府的思路,陕西将建设以西安都市圈为核心板块的关中城市群,以现有城市为基础,做大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地级城市;以资源和特色产业为依托,做强小城市;以关中百镇建设为契机,做优小城镇。通过加快推进关中城市群建设,力争2010年和2020年关中地区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52%和62%。
与此同时,陕西省政府还正式成立了由省长袁纯清任组长的陕西省西咸一体化协调指导小组,指导和推进两市“一区两园一带”建设,协调两市利益关系和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统筹省市有关部门搞好服务,其常设机构则设在陕西省发改委规划处。
对此,陕西省发改委规划处副处长温志刚向记者表示,“西咸一体化”是关中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陕西省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因此,对于陕西来说,推进西咸一体化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对于增强西咸都市圈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实力,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在关中地区和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未来几年,陕西将围绕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等“八同”的思路,推进互利合作,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先成立协调指导小组。二是组织召开了西咸一体化协调推进工作座谈会,开展了西咸一体化有关问题专项研究。三是组织协调有关厅局编制了《西咸一体化建设规划》和《沣渭新区总体规划》、《泾渭工业园总体规划》、《空港产业园总体规划》三个子规划。四是加快两市城市路网对接。地铁一号线西安纺织城至咸阳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先期实施纺织城至后围寨。此外,一些重点领域如城建、通信、旅游、环保、金融等的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目前,这些工作均已经陆续展开,相信很快就会出现一个良好的效果的。
事实上记者也了解到,陕西省政府已经开始发力,力推西咸一体化。2009年1月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下发了《西咸一体化建设规划》的通知。《规划》要求,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两市城区的一体化及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西安市尽快做大做强,使咸阳市在西安市的辐射带动下更快发展。而杨凌示范区则要依托西咸一体化载体加快发展。
与此同时,陕西省政府还要进一步解决好城市交通和产业一体化问题,促进两市一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迅速做大做强以西咸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
全新一体化构想启动
2009年3月19日,位于西咸一体化核心地带的咸阳沣渭新区的创新一路、创新二路和桃李路3条干道隆重开工。而这些项目的正式启动则标志着打造全新西咸通道的构想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对此,咸阳市常务副市长、咸阳沣渭新区党工委书记李效民在讲话中表示,咸阳着眼于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部经济强市这一战略高度,设立了“一地两区”,创新机制,理顺体制,全力推进园区建设。沣渭新区要抢抓机遇,坚定信心,科学谋划,开拓创新,把园区做大、做强,开创咸阳市园区建设的新局面。
据咸阳沣渭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位于渭河以南、沣河两岸咸阳市沣渭新区是西咸一体化的第一承接地和“一线两带”的核心地带。总面积53.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44.5平方公里(渭河以南,西宝高速公路南移新线以北),辖三办(秦都区沣东办、钓台办、陈杨办),47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98749人。是全市优势最突出、最具开发潜力、发展态势最好的城市新区。
尽管经过几年的开发和建设,西咸对接区的交通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目前连接西安和咸阳两市的公路主要为312国道(世纪大道)和西宝高速公路,次支道路的延伸性和覆盖面尚不完善。
为进一步提升西咸一体化区域的城市功能,增强市政配套服务水平,新成立的咸阳沣渭新区决定启动创新一路、创新二路、桃李路、沣东南路、白马河北路、沣太一路、沣太二路、沣太中路、尚稷路等9条道路的建设工作。其中,沣太一路将与西安铁路北客站站前规划路对接,沣太二路将与西安丰产路对接,西起咸阳四号桥的尚稷路将向东延伸,最终与西安的尚稷路连通。
而据记者了解,新开工的创新一路、创新二路、桃李路项目均位于沣渭新区东部,是沣渭新区的交通次干道,也是咸阳沣渭新区管委会成立以来,组织实施的第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它的开工建设对进一步完善新区城市功能,提升配套服务水平,综合开发利用地域资源,拉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这样,刚刚开始的2009年才被喻为沣渭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年”。据悉,目前该区已完成了9条道路的规划设计方案,下一步,将相继开工建设沣东南路、白马河北路、沣太一路、沣太中路等项目,以实现和西安的有效对接,打通新的西咸大通道,在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而这批项目的建成同时也可为西咸一体化区域内的子午轮胎、风力发电和西电工业园区等重点项目提供交通配套服务。因此,可以肯定的说,随着陕西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以及一些相关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实,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西安带动咸阳,咸阳壮大西安的西咸大都市圈雏形必将率先在这一地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