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栾轶玫
今天,做为一个广播人,非常非常地激动。
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来自全国的130多家电台齐聚首,要做一件事,就是“广播人手拉手”----中国广播联盟正式成立了。
早在10多年前刚成为广播界的新人时,那时,虽然电视异军突起,但由于都市广播的强大复苏能力,使得身为广播人,依然能感觉到广播的生存活力。
然而,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强大,无论报纸、电视还是广播,这一次是真真实实地感到了无比的压力。于是,有了无比的动力,而“联盟”则是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
其实,媒介联盟在中国也已发展了10多年,但最终大体上都以结构松散、分利不均而不欢而散。这一次由广播界的龙头老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的“中国广播联盟”,
在我心里至少有这样几个盼望:
1、我希望这个联盟能够“正规化”:
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章程规定都能完全地程序化。
这次中央电台为了使中国广播联盟有现实依托,做为发起者为联盟提供了五大资源,即一份报纸——《中国广播报》,一个刊物——《中国广播》杂志,一个网站——在中国广播网上建立联盟官方网站,一个栏目——在中国之声开辟《直播中国》栏目,一个节目交流平台——让联盟成员台能够自行上传下载节目,实现资源共享。
2、另一个希望是希望这个联盟能够“常规化”:
很多媒介联盟,在建立最初都是齐鼓喧天、热闹非凡,但后来的发展是只见“第一届联盟大会顺利召开”之后就无了下文。常规化,是“联盟”之路最终能见成效的首要条件。
3、第三个希望就是希望“中国广播联盟”能够“规模化”:
规模化,就是联盟里加入的电台越来越多,联盟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吸引力越来越大。刚才接到一些地市台台长的电话,他们也很希望加入这个平台,可见“联盟”实际上是一个很有召唤力的广播平台。
4、最后一个希望,也是最最重要的希望,我希望这个联盟应该是一个“竞合的产物”:
合作,实际上提供了一个竞争的平台,一个良性竞争的平台,通过好的竞争让好的广播作品、好的广播模式、广播形态能够最终呈现出来,从而促进了中国广播行业整体的发展与发达。竞争是联盟在合作基础之上应该引入的一种制度设计。
我特别觉得为广播人,广播电台建立一个专门的新媒体数据库非常有效,广播人应该通过新媒体的多种手段来进行自我宣传,自我实现。而“中国广播联盟”成立与“大广播人数据库”的建立,今天,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祝福“中国广播联盟”!
因为,从今天起,
广播“独角戏”,将成为《同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