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辨“生态环境恶化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关于历史上明朝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有外族入侵说,有政治腐败说,有奸佞篡权说等等,而复旦大学的曹福基教授根据他的研究得出结论说,生态恶化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指出,历史上鼠疫的大规模流行主要与气候条件有关。在年成不好的旱灾、饲草歉收,引起动物的大迁徙,造成跳蚤到人类踞住区,引起疾病传播。山西中部、北部地区属半干旱气候,旱灾是本地区经常性的自然灾害。明代中期以后中国进入一个空前的少雨年代,出现了全国性的大旱——事实确实如此吗?
我个人很欣赏曹先生的创新精神,但从社会哲学角度来看,却未必如此。 用矛盾的观点来看,主要矛盾是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的,它决定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那么,明朝末年,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党争之祸?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抑或是自然灾害?少数民族政权屡屡犯边?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这些说法各有道理。然而,似乎又不全对。
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万历皇帝四十多年不上朝,朝政荒废,大明这艘大船已经偏离航行。加上天启帝又是个不爱政治的主,整天研究木工活,任凭魏忠贤等小丑上蹿下跳,朝野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到了崇祯帝的时候,明朝已经到了暮气沉沉的地步,崇祯纵有回天之力,明朝这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只剩下苟延残喘之力,却无重整旗鼓的机会了。
自然灾害只不过是外在的一个加速因素,但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因此,灾害说,强调外因,忽视明朝自身的内因,恐怕是不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