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再度涌入“捉迷藏”游戏开始?
来源:中国商报 | 记者 白 琳 2009.6.23
IPO重启、创业板推出,均需要吸纳大量市场资金,此时热钱进入则顺理成章地收取“胜利果实”。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下半年,随着去杠杆化进程的结束,国际机构投资者将重新面临盈利的巨大压力,国际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或将出现更加汹涌的局面。 本报记者 王 越/摄
一方面,尽管一边发债,一边印钞,美国经济形式却依然未见明显好转;另一方面,随着各项重要经济指标的回升,中国经济已显示出复苏迹象。同时,B股、H股市场在热钱的追捧下,动力十足,同时也带动A股市场屡次反弹创新高。业内人士认为,资本逐利的本性再度显现,沉寂一段时间后,最近国际热钱又开始在中国蠢蠢欲动。
回想起2008年,热钱与我们玩“捉迷藏”的过程还历历在目——上证指数惊人地从6124点后狂跌到1600多点。上半年居民存款因“负利率”每月损失1400亿元,在新上市的内地黄金期货上,多头遭遇空方两轮惨烈清洗……面对近期一些特殊数据,很多业内人士惊呼,“狼又来了!”
囤积香港“伺机”
据悉,目前有5000亿美元热钱围攻香港。“热钱的流入,或许是香港股市、楼市出现回暖迹象的动因。”但专家普遍认为,这笔巨大的热钱最终目的是涌向中国内地,香港仅是中转站。
据香港媒体报道,担当中国经济前哨的香港,已成为热钱目前集中轰炸的码头。在刚过去的5月份,恒指累升2651点或17%,是过去32年来表现最好的5月,同时,从目前的数据分析来看,香港银行体系正遭到资金的“水浸”。5月18日,香港银行结余为2569.67亿港元,创出香港史上最高点;而楼市也在价涨量升。
有关专家认为,“香港的经济显然无法支撑这一现象,繁荣的背后是国际热钱的躁动。而目前囤积在香港的不少热钱最终的目标将会是——中国内地。”
据悉,目前有5000亿美元热钱围攻香港。花旗银行近期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6周内,平均每周流入亚洲、特别是流入香港的资金量,已经达到2007年牛市高峰每周流入的资金量,致使香港银行间同业市场隔夜拆借利率低至0.05%,为2004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显示资金流动性十分宽裕。为应付来势汹汹的热钱,香港金管局被迫持续向货币市场每天注入数十亿港元。
“热钱的流入,或许是香港股市、楼市出现回暖迹象的动因。”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心主任、国巨资本国际控股集团总裁、美国万通投资银行控股集团执行董事、首席经济学家孙飞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家普遍认为,这笔巨大的热钱最终目的是涌向中国内地,香港仅是中转站。目前,一方面是A股市场气势如虹,月线实现“五连阳”;另一方面则是楼市出现价涨量升,是否是热钱的作祟?著名财经评论人马光远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也许会有。”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最近国内股市上涨速度快、且幅度大,但钱从哪里来,“说不清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黎友焕则认为,目前香港市场确实在国家热钱的推动下不断上涨,但目前还未有迹象说明热钱已经流入内地市场。但他同时承认,目前窝藏在香港的热钱,目标确实是内地资本市场,但由于对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到底仍未有定论,因此这部分热钱于何时进入内地,仍处于观望状态。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则并不悲观地表示,“我认为目前流入中国的热钱数量还难成气候,因为各国忙于‘自救’,资金流动性不足以充足到有大量‘闲钱’涌入中国。而且少量的热钱进入中国不一定是坏事。”
创业板成“热钱”新宠
“现在热钱盯着IPO和创业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金融专家、教授黎友焕预期,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将产生巨大的磁场,把热钱强力吸过来,最近的IPO重启、创业板推出,都是国际热钱流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契机。
IPO重启、创业板推出,都成了A股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担忧因素,每次有相关消息出台,均拖累大盘表现。但IPO重启和创业板推出都成了国际热钱投资者眼中的肥肉。
加大货币供应量,美元面临贬值命运,但市场需求却未真正恢复,货币流动性泛滥,使国际资本努力钻到新兴市场中,尤其是中国市场。
“国际投资者都认为全球经济会从中国率先复苏,国际资本借机流入炒作,使资产价格上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对中国经济最早回暖的预测,给热钱的进入提供了借口。
此外,美元的贬值、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增加了最近热钱流入国内的动力。年初,美国宣布开动印钞机,新增1.2万亿美元救市。这一救市方案意味着美元面临贬值的局面,相对而言,人民币升值的几率增大。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也将随着美元的贬值而上涨。
“美元供应量增加并不能解决需求问题,需求并没有增加。”郭田勇认为,当货币供应增加,但却无法转变成现实需求增多,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上涨也是虚高。此时,国际资本需要寻找能为它们带来更多收益的市场,例如中国国内市场。因此,在热钱的炒作中,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将超过其预期,国际资本在这次价格上涨的过程中,扮演着“火上浇油”的角色。
IPO重启、创业板推出,均需要吸纳大量市场资金,此时热钱进入则顺理成章地收取“胜利果实”。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张明博士认为,今年下半年,随着去杠杆化进程的结束,国际机构投资者将重新面临盈利的巨大压力,国际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或将出现更加汹涌的局面。
热钱进入渠道增多
虽然我国一直实施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短期国际资本并不能自由进出我国,但这并不妨碍国际资本借道各种途径进入我国。一般认为,短期国际资本主要通过虚假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地下钱庄等渠道进入我国。
首先是虚假贸易。短期国际资本通过虚假贸易进入国内主要采用进出口伪报方法。2005年以后,进出口伪报急速上升,虽不能确切计算出有多大规模的热钱通过虚假贸易进入中国,但通过有关数据可以测算,热钱通过虚假贸易流入中国的规模是越来越多,增速是越来越快,其中以进口低报为主要形式。
其次是外商直接投资。经济的高速增长、投资的优惠政策使我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之一,与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为热钱的流入提供了方便。
另外还有地下钱庄。地下钱庄转移资金的主要途径包括:通过境外投资机构转移资金,通过出入境双牌车私带现金,这种做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
“尽管热钱流入中国国内的渠道有100多种,通过出口贸易途径是热钱运作的主要渠道。但随着出口贸易的萎缩,贸易通道对热钱的进入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壁垒。”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黎友焕认为,此时,中国正在掀起的新一轮投资热却恰恰弥补了热钱的进入通道。
■相 关
黄金——反热钱的“武器”
面对热钱在中国一轮又一轮的肆虐,我们也并非束手无策,坐以待毙,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热钱的警觉,只要正确锁定对手、群策群力,反热钱的战役还是会取得成功的。
热钱的命门是黄金,用《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的说法,黄金是戳破美元泡沫的“一阳指”。
著名财经评论人张庭宾此前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热钱是美元泛滥的结果,而买入大量实物黄金是制衡美元肆意发行的惟一有效手段。”张庭宾认为,热钱一定会千方百计打压黄金,震慑黄金的购买者,清洗黄金期货和保证金市场上的多头,使人们不敢碰这个“命门”。
黄金作为抵制通胀、套期保值、防范热钱的利器,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学者呼吁中国的黄金量太少了,参照欧美国家的黄金储备的标准,中国黄金储备还相去甚远,仅仅依靠官方储备更是远远不够的。
张庭宾认为,首先官方要增加黄金储备,增加到3000吨~5000吨,占到外汇储备的10%,才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匹配。现在才600吨,太少,从任何角度讲,这都是说不过去的。
“至于民间购买实物黄金的意识,在过去3年中,一批有识之士的广泛启蒙下,现在已经逐渐成了气候。最近,新华社发了一张照片,在黄金下跌之际,北京的老百姓并没有害怕,反而趁着低位大量购买实物金和黄金首饰。看到这张照片,我很欣慰,感觉过去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张庭宾欣慰地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纵 深
泡沫又来,提防又一轮“血洗”
对于热钱的未来走势,正如多数专家所说,很难判断。
“目前热钱的走势依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其中,事关国际金融危机走势,事关世界经济前景。”中信证券肖姓分析师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热钱对中国的关注,则重点关涉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及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的实施效果,以及人民币币值的波动,也事关中国股市及楼市投资的前景是否明朗等等。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经济危机之下,海外热钱可能会将短期炒作行为稍微收敛一下,参与相对有利可图的项目投资,或者将资金“移花接木”,到房地产还没有升值的中西部地区炒房。例如,本来1亿元的投资项目,投入2亿元来建设,其中1亿元则顺利成为热钱,进入国内资本市场。此外,也会伪装成内资,收购矿产等资源性资本。
总结去年下半年热钱流出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当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使得热钱被动地流出中国。自去年7月份美国“两房”股价暴跌令金融危机升级以来,美欧大型金融机构就承受了巨大的流动性压力(资金短缺),这使得外资机构纷纷将投资在中国的资金汇回国内,以便囤积美元现金防止现金流断裂。另一方面,随着去年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升速的放缓,甚至到12月份出现了大幅贬值的风险,以及9月份以后国内减息周期的到来,都使得外资机构将资金布局到中国的动力大大减少,获利了结的动力相应增强。与前面的被动相比,外资机构因此而撤出资金则要主动得多。这其中的道理在于,汇率升值放缓、贬值风险以及央行不断的减息会使得热钱流入的预期收益减少。
目前,以上这些因素仍将在一段时期内持续,这意味着短期内国际资本仍有流出的动力。不过,近期我们也观察到市场基本面显现出转变的迹象。在金融市场方面,近期欧美金融危机已开始缓和,美欧政府的大幅注资和信用担保也有效地缓解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短缺。
随着金融海啸告一段落,以及金融领域“去杠杆化”的结束,原本在美国国债、黄金等资产上避险的资本将再次“出海”投资,而中国自然位列它们首选目标之一。
“资金进入香港后,可以在香港随意兑换成人民币,进入内地市场已经没有管制了。”郭田勇认为,目前热钱进入国内并没有什么阻拦。
郭田勇同时提醒道:从历史经验来看,外资银行的国际资金,当媒体发现风吹草动时,基本已到中盘完成布局。“外资一般都是悄悄进入。后市有可能会出现一段急剧升高的行情,此时风险比较大,是拉高逃离阶段,进入到风险聚积的阶段,投资者要格外注意。”
--
祝万事如意!
著名金融投资家、经济学家孙飞博士和知名财经作家赵文锴联合创作,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博士作序推荐,金融投资界、经济学界诸多权威人士联合推荐的《金融风暴启示录》一书已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著名金融信托专家、经济学家孙飞博士的《信托治理优化论》---信托理论的里程碑,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著名经济学家孙飞及国内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招收博士生--请推荐优秀人士!详见孙飞博士金融信托研究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6bf4f0100d0fn.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6bf4f01008f7a.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6bf4f01008wnh.html
美国万通投资银行控股集团提供直接投资、免费上市:http://www.worldcapitalmarket.com/
著名金融信托专家孙飞博士接受人民网视频专访:
中小企业融资机遇与挑战并存
http://tv.people.com.cn/GB/14644/6914323.html
E-MAIL:[email protected]
中 国 企 业 海 外 发 展 中 心 主 任
国 际 财 务 策 划 标 准 联 盟 协 会 副 主 席
东 中 西 部 区 域 发 展 和 改 革 研 究 院 副 院 长
国 巨 资 本 国 际 控 股 集 团 总 裁 首席经济学家 孙飞博士
中 国 国 际 资 本 有 限 公 司 执 行 董 事
美 国 万 通 投 资 银 行 控 股 集 团 执 行 董 事
美 国 格 林 证 券 有 限 公 司 首席经济学家
电话:010-85911700 手机:13701199269 E-MAIL:[email protected]
国巨资本国际控股集团:http://guojuvc.com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心:http://www.ceodc.org/
全国干部培训网:http://www.chinape.org/
孙飞个人主页:http://house.focus.cn/~sunfei
孙飞博士金融信托研究院:http://blog.sina.com.cn/m/sunfei
著名经济学家、投资银行家孙飞招收博士生--请推荐优秀人士!详见孙飞博士金融信托研究院:http://blog.sina.com.cn/m/sunfei
或发EMAIL:[email protected]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