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心理咨询你准备好了吗?


    心理有问题去看心理医生,如同躯体有病到医院看大夫。但由于人们对心理咨询的一般知识了解不多,以至把看躯体疾病的习惯用于看心理医生,影响了咨询效果。所以去咨询,略知些咨询常识最好。 

    
一、求询者本人要有心理咨询的愿望

    
心理咨询是以语言沟通为基础,这种沟通是建立在咨询者对医生的信任和自愿的基础上。若求询者没有沟通的愿望或是被亲朋好友带领至此,是不会情愿地谈及真实的自我,咨询效果会受到影响。

    
二、求询者不必担心谈话的内容外露

 

 如何选择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以下三点,选择心理治疗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生的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对患者的影响,是心理治疗能够奏效的根本原因。人格是难以客观评价的,主要凭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就是在与医生有了初步接触之后,产生了信任和喜欢的感觉。即使这个心理治疗师的人格是基本健康的,也不见得适合所有患者。因为研究表明,并不是一个心理治疗师能够适合所有类型的患者,只有医生与患者的人格比较匹配的,才能产生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因而,那些在初次见面,容易使患者产生好感的医生,可能对这个特定的患者更有帮助。

    
第二点,就是医生的理论水平。这可以从其所受的教育、所获得的学位、所受的训练、以及咨询过程中对于心理问题的解释,得到间接的了解。

    
第三点,就是治疗技术。治疗技术包括倾听技术、解析技术、修通技术等。对于技术水平的了解,可以通过治疗师工作经历的长短、治疗过程中对于节奏的把握、关键点的切入能力、核心情结的深入透彻理解力,来逐渐进行。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术界或心理治疗的同行那里,了解治疗师的背景和能力作为选择心理治疗师的参考。

    
总的说来,那些看起来和蔼可亲、善解人意、令人信任和喜欢,有医学或心理学背景、学历较高、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年龄在30岁,最好在中年以上、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治疗师,可能是比较适合的心理、治疗师。最终是否适合,还是要靠患者自己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去实际感受。当您考虑了上述的一些参考条件后,可能会使您的选择效率更高。

    
心理医生工作的原则之一是为求询者保密,有些求询者因有这种担心,咨询时往往隐去某些问题,不利于医生做出诊断和提供帮助。

    
三、求询者最好有自助意识

    
心理咨询除有心理医生的启发引导帮助,还需要求询者积极主动配合。有的求询者没这种意识,在咨询后对医生布置的作业不实施。如对恐怖症患者的治疗是先练习放松法,再进行系统脱敏疗法,这是一个连贯程序,有的求询者回家不练习,总想在医生那里讨一种简单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导致咨询半途而废。

    
四、求询者勿急于追求效果, 欲速则不达

    
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人际交往障碍,有的求询者出现障碍的原因是因性格偏内向、口吃、怕别人讥笑、拒绝与人交往引起,咨询时首先要打破这一循环链,使求询者改变自身对口吃的认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技巧。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并不是短期就能达到的。还有些心理问题或疾患需要有关人员同步参与咨询,如孩子的问题父母参与,婚姻问题夫妻参与。

    
五、理解咨询的时间限定

    
咨询一次约50分钟,若时间长、内容多,不便于咨询师清晰地理解接受主要问题的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