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误”为什么有力量


托马斯·索维尔在《被掩盖的经济真相》中谈的大多是发生在“平常经济现象中的真实和谬误”,而且开篇就以“谬误的力量”为题,这是有道理的。最新一期的《万科周刊》,茅于轼老先生再一次对自己的廉租房单位不设厕所辩解,称之为“无厕所”论是“以谬传谬,越传越广”就是一个眼前的例证。“理性”的最大不幸,在于打不过“感性”;“真理”同样的不幸是战不胜“谬误”。或许可以战胜,但需要漫长的等待,当代人根本就没这个时间和兴趣了。

“谬误”为什么有力量?因为它直接诉诸于人类的所谓“普世价值”,“人生而平等”和“社会公正”,谁会选择“不平等”和“不公正”呢?茅老先生的“廉租房户内无厕所”不就是自绝于人类文明的基本原则了吗?

“谬误”之所以有力量?还在于它们常常富有“道理”而又看似逻辑严谨,只不过是忽略了一些因素,而这些因素说起来太麻烦,于是“谬误”得以“听上去不错,看上去很美”而风行。比如社科院曹博士的“取消开发商”论:因开发商既不施工,也不设计,纯属中间暴利环节,要之何用?有了这样的理论做支持,中国开发商们也就没什么好日子过了;

“谬误”可以风行当然还在于人们根本就不愿,也不想去承认这是个“谬误”。“大城市房价泡沫论”,不是诞生在近几年,事实上,这个“泡沫”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甚至从其诞生开始,而经历了如08年这样的危机还不破,我们会改变“泡沫论”本身吗?不会,我们只会变本加厉地认为“泡沫”越来越大了。承认自己犯错,多不容易呀。

“千万别低估用事实去纠正谬误的难度”。因为人们:

1、认为事实本身是谬误;

2、事实还会向反方向转化,只是时间还不够长;

3、持谬误观点的人多势众。

比如今年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这本来是一个事实,事实本身本无需辩论,但人们宁愿它是一个“假象”,于是要找许多理由,比如“退房率”和“假按揭”。至于“退房率”和“假按揭”是不是事实,就不再感兴趣了。事实并不能改变人们对事实的看法,原因正在于存在对“事实”的多重诠释。可见“事实”也如“历史”是一个被人任意化装的姑娘,而“事实”本身不能说话。

 

 

我们还是要把一些典型的谬误说一说,因为太盛行了,会影响大家的基本判断。有关房地产的最大谬误就是“开发商暴利论”,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打压暴利”的行为。

“开发商暴利论”的逻辑是:只要将开发商的暴利人为地打压下来,老百姓就能买上便宜的房子!

于是:

——“公布成本结构”呼声越来越大;

——“调查成本和利润”成为了今年关注要点;

——呼吁对开发商“征收暴利税”;

——呼吁“政府限价”并成功实现“两限房”政策;

——呼吁取消“招拍挂”土地出让,以降低房价;

——出现了“取消开发商”的说法。

——“只要开发商倒掉一半,房价就下来了!”

——“只要政府大力反腐败,房价就会掉一半”,因为腐败费用都加在房价上了。

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假定:

1、开发行业是暴利的;

2、政府可以限定开发商的利润,并让利于消费者。

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房价泡沫部分(暴利部分)占到了房价的1/3,也就是说开发商现在用2/3的价格出售原本3/3价格的房子,这样真能使房价下来吗?

这时大家都意识到从开发商买房有1/3的市场价格差,拿到“房号”就成了关注的焦点,转手图利就会成为投机的重要方向。有人说,可以出台限制“楼花转让”和高昂的转让税来打击“炒楼”,让投机者付出沉重的负担。这当然可以,事实上我们早已这样做过了,关键是房价下不来:把短期获利变为长期投资,市场上可交易的房源人为地降低了,这反而意味着房价向上的趋势。

有人说,当全体开发商都以2/3的价格出让,这样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了。听上去蛮有道理,实事上类似于新股发行,全部新股其定价受到证监会的监管,普遍有一个折让。但无论你价格定的多么低,只不过是让“打新股”专业户受益,其股价最终与初始定价没有决定性的关系。房地产二手市场在中国一线城市的发展已经庞大到这样的阶段了,交易量将会远远超越开发商的一手市场,本轮房价的上升,就是源于二手市场的带动。

 

其实“开发商暴利论”源起的深层谬误在于“政府应直接管制住房市场”,即“租金和价格管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至社会的“和谐”、“公正”和“平等”。

自有房地产市场以来,有关住房的租金和价格管制的呼吁就没有停止过,各国都有着各种的“管制”实践,有关这方面的理论探讨更是汗牛充栋。建议大家读托马斯·索维尔《被掩盖的经济真相》第二章,“住房与飙升的房价(中信出版社)”,这里不再赘述。

“租金与价格管制”实际上是管制住房开发和拥有者的“暴利”,因为“政治上的绝对正确”,最容易获得大众认可。问题不在于管不管制“暴利”,而在于既然管制“暴利”,那么同时,负不负责“巨亏”呢?

我们知道,利润是风险的报偿,当一个行业的利润被管制,同时风险没有担保,那么谁会再从事这个行业呢?从事供应的人少了,房屋短缺就是一个必然,房价的趋势会如何?

本来,我认为经过了08年的严峻市场,一部分城市房价真的下跌了1/3,开发商风险已无可质疑地摆在面前,这从他们当时的股价和债价可以看得出来(普遍都跌破净资产),现金流危机中的开发商甚至有生命之忧,如此大的风险——“开发商暴利论”应该不复存在了。结果舆论不是这样,08年说开发商速死活该,09年再打“暴利”。这种“恨人发达,笑人穷”的心态能说是正常和正确的吗?

 

不是希望开发商死,而是希望开发商多活一些;

不是要管制开发商利润,而是管制开发商的捂地行为;

不要限制容积率,而要普加容积率;

不要人为限制高度,而要放开生存空间;

不要什么“花园城市”,而要城市的规划公平;

不要城市以邻为和,而要城市群协调;

不要管制开发商利润,而是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开发行业;

不要让保障房与商品住宅标准一致,而是要真正管制进入门槛;

不要总推出大地块给大开发商,而是要多推小地块自由竞争;

不要使政策变幻莫测,而要使规则公平和稳定;

不要在政治上争论谬误,而要坚定地加强供给。

虽然不如“打压房价”听上去解气、过瘾,但我认为这是真正平抑房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