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摘 要] 世界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大陆60年的经济成就预示着中华复兴与崛起,将逐步成为现实。中国党、政府与人民面对的是一个迅速变化中的中国与世界,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又不能妄自菲薄。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认为地方经济体,也应该从世界与国家经济大的走势中,探索本地区的发展缝隙,以创新为途径,为未来与长期发展、人民的幸福需要,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世界大势 中国崛起 多极世界 发展契机
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可脱离国家整体经济走势;一国经济发展,不可能不受到国际经济大势的影响。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无时无刻不在与世界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区域经济体,既受国家宏观政策的直接调控,又受世界经济走势的制约。
武汉城市圈,就是这样一个区域经济体,它既是中国大陆的一个暂时松散的区域,又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本区域经济紧密链接,有机性增强,与外部世界相互深度交融的局面,是未来30年的必然,其经济发展,必将受到国家经济走势与来自世界经济大势的影响。
武汉城市圈,从建设初期起,就应该具备全球视野,识大局,窥大势。对内,研究中国各城市圈、群、带的特征、优势、要素,避其锋芒,寻找缝隙,重点突破。对外,研究世界未来经济新格局,避开世界尖端、高难、优势产业,寻找自己的世界唯一、生活需求、人类需要的隐性需求与未来产业,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一两个生活需求与发展需要的项目,武汉,才能成为世界的武汉、人类的武汉。否则,武汉城市圈,永远只能与周边城市群竞争,最多就是中国的武汉,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大不了也只是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配角而已。
一、世界一直在变,是我们自己没有变
近170年来(从1839年广州禁烟始),中国人的眼界,被一次又一次的外部侵略者、内部纷争的打击与经济落后、国民素质等现状,限制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徘徊,从来没有从全球视角看一个城市的发展,甚至,没想到与世界最发达的城市比,更没有进行比较研究,两眼只看到区域内的差别,找统计数据,跟自己的过去比,与周边城市比,“自负”与“自卑”心理同在。
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评论版发表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文中写道:“至21世纪初,纽约市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世界之都’。然而,在我们纽约人太过自负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去大洋彼岸中国的开封市考察一番。这个位于中国中部的城市,现如今已经沦落了。”
“开封,一个坐落在泥沙淤积的黄河古道上、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公元10世纪时期的‘世界之都’。如果你对它一无所知的话,那么,你就有些孤陋寡闻了。它的沧桑历史对我们美国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借鉴范本。中国古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我看来,按照历史年代排序的话,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应该依次为:伊拉克的乌尔(公元前20世纪)、埃及的底比斯(公元前15世纪)、黎巴嫩的西顿(公元前10世纪)、波斯的波斯普鲁斯(公元前5世纪)、罗马(公元1世纪)、中国的长安(公元5世纪)、中国的开封(公元10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公元15世纪)、美国的纽约(公元20世纪)。而到了2050年,这些城市或许都不在世界都市之列。”
“今日的开封,肮脏而又贫穷,它既不是什么省会城市,也没有小型的飞机场。这个城市败落到如此地步,只会让人们对‘风水轮流转’信奉不疑。在11世纪,这个大宋王朝的都城,人口超过了100万。而与它处于同一时期的伦敦市人口只有15000人。”
2005年,美国经济如日中天,克里斯托夫以超时空的视角,向前看4000年,从世界时势变迁看纽约今日的辉煌,显示了一个大国国民的心胸与视野——用平和的心态看待眼前的一切。
其实,人类和人类的世界,一直在变化之中,只是个体生命时间太短,我们的变化太小所致。眼前的落后与发达,都是暂时现象。落后,是前100年的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十几代人缺乏创造性的结果;发达,是前100年的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十几代人一直在创造、创新、奉献的结果。变,就是打破原有平衡关系,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下一代人接着,再打破平衡……,这样,一代接一代地延续下去,社会必然进步。一个社会缺乏创新力,尤其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必然落后于世界潮流,没有创造与创新的改革,是没有意义的,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政权与国家政治的稳定是发展与创造的前提。一般来说,国家政权与政治的创新与创造,一般只适用于内容与理论的创造与创新,其形式以稳定为要,对它的创新,相对于社会是有害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走的却是另一条路,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对社会破坏巨大,而西方发达国家,与我们恰好相反,只改内容不改形式,保留原有国家政权与政治形式不变,只改变其理论和内容,传统与现代并存,极大地减小了社会变迁的动乱,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从这一点讲,“稳定压倒一切”是对的。
二、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不及创造力第一
1、中国有4000多年是世界第一。
今日世界,美国第一。秦汉以来(秦以前中国版图上的国家总和肯定是世界第一)两千多年,中国第一是常态。1830年前后,欧洲总产值超过中国。1865年前后,英国总产值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1900年前后,美国总产值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保持至今[1]。2005年,中国总产值世界第四;2007年,中国总产值超过德国,世界第三;2009年,中国总产值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20至30年内,中国总产值可能超过美国,重回世界第一,并将长期保持第一。果真如此,则几千年的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就是基本上中国第一的历史,而1865年之后这100多年中国不是第一的历史,只不过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个小插曲。
2、中国只创造人类农业文明,但创新力相对较弱。
中国,在历史上创造了世界农业文明的巅峰;美国创造了工业文明的巅峰。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美、欧、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其发展模式已开始走下坡路了,世界经济好像就靠中、俄、印、巴(西)“金砖四国”等新型经济体,领导未来的世界经济。笔者认为:这种认识,低估了美、欧、日等资本主义经济体的创新能力与自我修复能力,高估了“金砖四国”等新型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因为,一个经济体能否在未来世界经济中起领头羊的作用,其决定因素是这一经济体的创新能力的强弱。
之所以,中国在工业文明时期落后于先进发达国家,是因为中国社会创新受到各种限制,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所致。
3、资本主义创新力暂时还没有任何一国能整体超越。
世界上任何一国,如想超越美、欧、日,必须在人类社会,领导生产、生活消费新时尚。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家的“创新力”。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国本生产能力①”和政治稳定、影响力与货币国际化三大能力。具体包括适度的高素质人口生产力;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的农业生产力;高素质劳动力生产力;人的健康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力;军事能力;政治稳定与影响力;货币国际化等八大要素。八个方面,整体超越美、欧、日,创新力的超越,才是根本超越。若“八大要素”实力项项超越,创新力不能超越,其超越也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例如:60、70年代美苏对抗时期,苏联只在单一项目上有所超越,但整体上和创新能力上没有超越美国,苏联的失败在所难免。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除两次世界大战因素外,其根本原因是当时英国的创新力不敌美利坚。德、日两个“二战”战败国,之所以在短期内重新站起来,其深层原因也是其创新力不减的原故。任何先进国家落伍的复杂原因集中到一点,都是社会缺乏创新力,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结果。任何落后国家进步与发展,都是从打破常规开始,锐意创新成为社会主旋律。
21世纪的美、欧、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领导世界经济,是因为他们是世界最高、最新生产力的代表,并创造了“大飞机”、航天、计算机、互联网、金融产业等人类新型生产、生活消费模式。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无一不表现出他的创造力。这次金融危机,是华尔街在创造人类金融产业发展模式时,受新古典自由经济观念的制约和外部因素,以及决策层急功近利心理的影响,走向“世界货币的误区”,才带来再次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危机。但他们的“大飞机”、 航天、计算机和互联网还在,只要他们这些先进生产力还没有谁能超越之前,深刻反思危机的根源,修正错误,他们仍然是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创新力不减,则世界经济的领袖地位不可动摇。
我国,50年代学苏联,80年代开始学美国,都没有学到其根本,人民的富裕与国力的增强,都要靠创新力的提高。即使中国在未来30到40年内,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也没有什么直得骄傲的。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并不说明中国富裕,更谈不上强大。3、40年后总量即使第一,人均GDP不过1.5万美元左右,仍然只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3、40年前今天的发达国家相比,人均4、5万美元也不是一个当量级。只有全社会各方面的创新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国力才有可能强大。
三、未来世界是多极的,任何一国主宰不了世界
按2008年的GDP数据,美国为14.3万亿美元,比日本(4.802万亿美元),德国(3.6968亿美元),中国(4.3333亿美元)的总和还要多;美国是世界最大单一“内需”消费巿场,美元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结算货币,美国的超强地位,不止在于其政治、军事及科技实力(世界创新能力的70%),经济(全球资本的58%)与文化影响力,亦无处不在[2]。
中国的崛起,只是一个更恢宏的故事——亚洲的崛起中的一个部分,印度、越南、印尼、泰国和韩朝也在崛起,日本将仍然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技术力量,澳大利亚也会是前所未有的繁荣。亚洲太大、太多样化、相互之间太独立,没有一个单一的国家可以主导亚洲。日本不能,中国不能,美国不能,印度也不能。亚洲三巨头——中国、印度和日本—定会处于大致的“三国”平衡状态。
美国、欧盟、中国、印度、日本、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和组织,是未来100年世界主要大经济体,美国只是一个平衡力量,谁也别想“独霸”、“主导”世界。因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整体上是向更加合理,相对公平、公正方向发展,强权政治与军事被遏制,各国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科学发明创造、生产技术创新、生活消费新时尚的创新力上。
目前,中国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通常所讲的投资、外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内需消费很难在短期内产生突破性变化,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仍然主要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经济增长,仍然要主动占领国际消费市场,仍然要甘做“世界工厂”,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
21世纪,中国不可能主导世界经济,未来的世界,也不是一国能主导的世界。中国,只有舒心学习,埋头苦干的份,邓小平同志的“韬光养晦”要管100年的道理就在这里。
四、武汉城市圈,不能自囚于“两型社会”概念
武汉城市圈,是“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两型社会”是特色,不是全部,我们不能自囚于“两型社会”的概念,而应从社会整体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大环境,乃至世界经济走势,找到区域内的主要矛盾与问题,不急于求成(别老想着办几件大事,立竿见影),而是针对武汉城市圈的实际,确定主抓几个发展的核心要素,探索长期、有效的发展的路径,才可能出现综合开发的效应。
其实,抓“两型社会”特色经济工作的工夫,大多在经济之外,例如:
1、区域规划。明确“青山绿水是资源,贫穷落后是特色”的观念,划出土地80%的非工业区,指定工业集中发展点,把城市与乡村综合起来规划设计。把城市建得像浦东,农村建得像公园,山上变成大森林。
2、以人为本。区域内干部绩效考核,取消GDP至上标准,设计区域“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与考核体系。既要有硬指标数据,又要有居民调查定性资料。
对“贫困”要重新定义,把贫困分成生活贫困、发展贫困、精神贫困三大类。生活贫困,指生存必需品贫乏,包括吃、穿、住(行,现代社会基本解决)。例如大学毕业生,就是典型的住房贫困者。发展贫困,指谋生手段与能力贫乏,包括肢体残疾、知识贫困与技能贫困。精神贫困,指大脑失业者的思想贫乏,包括自闭、劳动贫困、社交贫困、思想贫困。
3、居民收入。居民收入指标,不能直接与上海、北京比,只能是家庭收入与物价之比,再与上海、北京的居民收入与物价之比,用比来比,才能说明问题。即包括生活不可或缺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文化等消费物价与收入之比。不能用外国人设计的指标往武汉城市圈的居民身上套,武汉地区的居民,有本地区人民的消费习惯,有本地区居民对消费的认识与观念。
4、居民就业。就业,是任何家庭与个人的生存需要,但是,就业,决不能让小学毕业生做大学毕业生的事,不能因为就业岗位不足,让大学毕业生只做“买肉”之类的事。社会就业岗位,是资源,政府有责任优化配制,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就业资格是事业发展需要,不是人权问题,户籍限制才是人权问题。
5、居民增收。解决居民从业难、创业难,才是政府要解决的增收问题。居民自谋职业,自己解决就业问题,创造就业机会,就是为政府排忧解难,为社会作贡献,只能鼓励,不能限制。有碍观瞻与社会交通秩序者,只能是以说理与商量来纠正,不得剥夺居民谋生权,甚至没收谋生工具。
6、支出解放。“支出解放”,是作者生造出的一个新词,它是指我国居民在贫困状态下,培育出的“惜支”习惯,让居民的收入只用于自己消费,不负担上一代和下一代、防老、防病、防灾等负担性支出,即支出的解放②。当一个人不负责养上一代老人,不负责下一代的教育费,不负责小孩子的住房,自己挣的钱自己用,有积蓄与遗产还要征税,内需与生活水平必然上升,居民幸福指数必然上升,必然带动新型产业的发展。
7、公平正义。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每一位居民的人心所向,也是消除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更是缓解“非直接利益冲突”的手段。之所以有上访等社会不安定因素,主要是因为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确存在不公开、不公平、非正义的现象存在,人们心中压抑的不满情绪,必然要找地方掀泄。稳定就是不平衡,不平衡量就要调整,不调整平衡关系,不稳定的隐患,“压”,是消灭不了的,只能是用疏导的方法,让其“泄”出来,依法、依规行政、行事。
8、经济发展。工业时代,似乎发展工业才是正道,各级政府大力招商引资,才能繁荣经济,笔者认为有失偏颇。工业是第二产业,它靠第一产业支撑,靠第三产业服务,三次产业相辅相成,都是工业社会不可或缺的支柱。“一产”与“三产”,在武汉城市圈,同样有一个发展问题,而且城市建成区的“三产”与乡村的“一产”,才是其主要发展的核心产业。
9、文化教育。武汉城市圈,大多数人认为武汉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在全国有一定地位,其实,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武汉城市圈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事业,是最落后的产业,因为它们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整体上还没跨入市场经济的大门,其改革、调整、创新的空间巨大。
10、思想观念。武汉城市圈的经济相对落后(发展不足),不是别的落后,是人的思想落后,观念落后。思想观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过程,只有通过先进的行为与举措来诱导和引导,靠个人主动学习和实践总结。引导的主要力量是政府,诱导的力量是教育和社会文化,其中,党和政府的舆论与行为,是社会示范与楷模。
2009年7月1日
注 释:
①国本生产力,是指工业生产力状态下的“人本生产”加科学技术和军事能力的生产的能力。“人本生产”是指手工劳动生产力状态下农产品生产、人口生产、人的劳动能力生产、人的健康生产。
②请参阅,作者的《“育人”是学问更是产业》和《扩内需必须提高百姓的消费力》两篇短文,
参考文献:
[1] 资料来源,李毅,《中国重回世界第一大战略举隅》,“中国社全问题研究院”网站,
网址:http://www.chinayjy.org/html/zhanlueyanjiu/200811/03-144.html
[2] 资料来源,付兵涛,《中国GDP今年超日本?》,南方报网,
作者简介:柴福洪, 男, (1957年5月-- ), 湖北蕲春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研究方向:公共经济、高职教育
地 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桃园街109号 邮编:43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