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7月11日载,省委省政府日前下发《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严控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除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国家机关明确要求举办,以及广东这次公布的保留项目以外,要严格控制新增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更不得搞层层评比达标表彰。并且动真格大刀阔斧清理现有348个各类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共撤销304个项目,仅保留44个。
在这个意见出台之前,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朱明国就曾对评比表彰泛滥的问题痛斥:一些地方评比达标表彰过多过滥,究其根本,是“五观不正”的表现:宗旨观不正,弄虚作假成风;学习观不实,形式主义蔓延;事业观不纯,官僚主义盛行;得益观不当,基层负担繁重;纪律观不强,歪风邪气滋生。一些单位借评比之名,行卡要之实,发块“牌子”要收钱。
政府部门能够自检自觉,及时发现工作上容易滋生腐败、败坏纲纪的问题,并给予坚决取缔和撤销,无疑是为树立政府清廉高效的形象、建立简约型现代化政府有很大的帮助,也截断了某些部门某些人员以“评比评先进”之名行私相授受之实。评奖是有多种形式存在的,看似合法,评比缘由也总是冠冕堂皇,任何一方都是权威,任何一个评比都是必要的。但过分热衷搞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则易于助长不正之风、阻碍科学发展,也为贪污分子提供了堂而皇之的腐败温床和拿卡要的幌子,已动摇了民众对政府对先进的信心,确实必须痛下决心根治。
然而众所周知,面子工程已是由来久矣,几乎每个部门、机构在每段时间及重大节日都会举办一些评比项目,从国家机构的评比、部委级到省级市级县区级评比,琳琅满目。不可否认,部分评比还是起到鼓励先进个人、弘扬良好风气的作用,但更多的则是为了赚钱。每年有几百万份擅自举办、乱举办所谓重大会议的通知发出,在活动中乱收费、乱摊派、乱要赞助、乱起价的更是司空见惯,然而诸如此类的无谓评比却也是黄盖挨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对好面子的国人,此类行径正好满足其虚荣心,因此这些门面评比才得以年复一年生生不息地持续。
为防止意见出台“禁而不止”,意见中还特别提到:要从源头治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做到决策更科学民主,执行更阳光透明,监督更严密到位,走出那种边清理边反弹、边清理边粉墨登场的怪圈。可见,政府也已经预想到即使现在给予全面清除,也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死灰复燃,新一种形式的贪污腐败问题又卷土重来。
预防这种现象发生,首先政府要以身作则一诺千金,既然痛下手根治就应该勇于将这个力度坚持下去,而不是三分钟热度做做样子就过了,如此只会让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消失殆尽,政府要塑造精干新型形象恐怕就更难了。因此,笔者认为,评比表彰在形式上可将评先进改为评恶劣,既能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也能促使被评方及时修正缺点不足,此评比若出台,必能短期内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方法上可采用网络评选,既公开公正也符合广泛民意,节约了许多评比上浪费的国家资源,一举两得。
如果一项工作起了头,那就应该让它有效地延续下去,直到有根本转变为止。既然政府已决定取消杂乱无章的各类评比,那就应该趁势根本改变工作作风和办事效力,让这项民心工程取得最大的成效,使政府真正“五官端正”起来。
——本文发表于2009年7月14日《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