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著名的生物学家昆拉多·洛伦兹博士发现了著名的“关键期”理论,并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奖金。所谓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是说:人类的某种行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环境影响。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就需要花费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将可能永远无法弥补。
1935年,洛伦兹首先发现,小鹅在刚孵化出来后的几个到十几个小时之内,会有明显的认母行为。它追随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把它当成“母亲”而跟着走。如果小鹅第一眼见到的是鹅妈妈,它就跟着鹅妈妈走;如果第一眼见到的是洛伦兹,就把她当成母亲,跟着她走;而当它第一眼见到的是跳动的气球时,它也会跟着气球走,把它也当成“母亲”。
然而,如果在出生后的20小时内不让小鹅接触到活动物体,那么过了一、两天后,无论是货真价实的鹅妈妈还是洛伦兹自己,无论再怎样努力与小鹅接触,小鹅都不会跟随,更不会“认母”。这说明,小鹅的认母行为能力丧失了。看来,这种能力是与小鹅特定的生理时期密切相关的。
洛伦兹把这种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铭记”(Imprinting)现象,把“铭记”现象发生的时期叫做“发展关键期”。后来的许多的研究还发现,这种“关键期”现象,不仅发生在小鹅身上,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并且在人类身上也存在类似现象;不仅是“认母”行为的发生具有“关键期”,其它的许多行为能力都有类似的“关键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