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让孟学农“复出”?
盛大林
一篇短短数百字的诗文《心在哪里安放?》让“下野”一年多的山西省原省长孟学农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凄美的文字、坦率的表白,尤其是那种心怀山西、壮志未酬的遗憾、“处江湖之远”仍“忧其民”的情怀,更加令人动容。很多人对孟学农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进而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该不该让孟学农“复出”?
孟学农今年60岁。按照正部级干部65岁退休的规定,他还有5年的政治生命。如果现在“复出”,正好可以再干上“一届”。但,干部的选拔任用及复出并不是简单的算术题,它应该经过很多的考量及复杂的程序。
面对这个问题,首先不能不考虑的是:为什么非要让一个两度引咎辞职的干部“复出”?他有何德何能、何功何绩足以让人民(姑且这么说吧)不能舍弃?仅凭一篇诗文来判定一个人的品德未免过于简单了,尽管我宁愿相信孟有一颗“赤子之心”。而且,孟好像也没有多少政绩可言,因为他在北京市市长的任上只干了3个月,在山西省长任上也只做了1年零10天。
更重要的是,让孟复出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近年来,复出的官员不乏其人,但每一次的“复出”都引起了强烈的质疑。比如在全国哀悼日期间用公款组织旅游而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山东省滨州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的邵立勇再度出作威海市工商局长。因山西黑砖窑事件被撤职的临汾市洪洞县原副县长王振俊复出担任该县县长助理。在“6·28事件”中被撤销瓮安县一切党政职务的原县委书记王勤调任黔南州财政局副局长一职。不管非典瞒报事件和襄汾溃坝事故与省长(市长)有多大的关系,孟学农毕竟两次引咎辞职了。如果邵立勇等人不应该“复出”,那么孟学农凭什么“复出”呢?仅仅是因为他写过一篇感人的文字吗?
说实话,我也认为命运对孟学农太不公平了,我也为这样一位可能真怀有为人民服务之心却没有服务机会的干部感到惋惜。但干部的选拔尤其是高级干部的任用不能只考虑一人一事,而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权衡。为了维护问责制度的严肃性,有时不得不牺牲一些优秀的干部——诸葛亮的“挥泪斩马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在该不该让孟学农“复出”这个问题上,我的回答是:感性上支持,理性上反对。
孟学农同志,您就受点委屈吧!《心在哪里安放?》的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心,不需要安放,只要在难忘的地方,有山在呼唤,有水在荡漾,心,就在挥洒的过程中——发光、闪亮!”这说明,您也已经想通了。
—————————————————————————————
拙著《网站首页“意见领袖”是怎样炼成的》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当当网、卓越网有售(请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