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的范畴“官”的待遇
鲁宁
前些天,中央军委颁发士官制度改革方案。新华社为此配发新闻电讯稿称,到今年底,中国军队包括武警部队的士官总数将达致90万人。
国人国防意识普遍不强,对军队编成及人员组成感兴趣者寡。什么士官不士官的,若随机访问十个人,至少会有九个人不知所云。
事实上,一国之军队,是否采用士官制度,军队人员组成中士官所占比例,系该国军队是否构成现代化标志的重要指标----衡量该国军队综合战斗力的关键指标之一。
士官(Non-Commissioned Officer),直译为“未被任命的军官”,又称军士(Sergeant)。
士官制度最早出现于15世纪的法国,当时作为军官制度补充而设立,此后为各国广泛采用。
1990年代初,苏东集团灰飞烟灭,东西方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各国军队纷纷瘦身,但普遍减军官、减士兵不减士官。相反,冷战结束近20年,士官在各国军队所占比重持续提高。
眼下,法军士官比例37%,英军士官为38%,日本自卫队为47%,美军更高达64%。中国是多少,总共230万现役军人90万士官,占比约39%。
笔者当兵的年代,中国军队排长以上称干部,以下皆士兵。士兵全系义务兵,就是超期服役譬如当兵七八年的还是个义务兵,只是在兵的前面加个“老”字。如今中国军队建制班班长全部是士官,有些副班长也是士官。专业技术岗位的兵则清一式士官。
由于士官俗称军士,以美军为例,营及以上单位均设军士长。营级军士长的工资待遇相当于副营长,直接协助营长负责日常训练。美军各军兵种及海军陆战队各设一名总军士长,他们拿上将的薪水,在五角大楼有独立办公室,美国各军兵种中将以下高级军官,见到他们后要首先立正敬礼,比一般的将军还“牛”。
中国军队的士官,达致最高服役年限,工资待遇可达副师级。虽与美军等尚缺乏可比性,但能拿到大校的薪水也够爽的。
外军中的士官被普遍赋于三大职能:思想“解调器”;训练“督导官”;装备维护“机械手”。
中国军队的士官也有三大职能:统领战斗班;技术装备操作手;装备维护“机械手”。简单点讲,又称战斗部队的军事骨干和高科技部队的技术骨干。
举个例子,俄军一个摩步营,配六十辆坦克、装甲车,上百辆运输车、专业车以及自行火炮等,凡驾车弄炮的几乎都是士官。
汶川大地震,美军派直升机进四川救灾,发现中国直升机驾驶员多系校级军官,中校、上校甚至大校很普遍,美军只用士官开直升机。
林则徐总结鸦片战争教训痛陈:“器不良、技不熟,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装备精良、技术娴熟,恰系士官的干活。中国义务兵服役期限两年,焉能熟练操作高科技武器装备。
以士官为战斗骨干和技术骨干的军队,按国际标准就是职业化军队,士官就是职业军人----以当兵为谋生饭碗的男人。
拿此作标尺对号入座,不动声色十余年,中国军队现代化转型和改造已然成效斐然。
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官终究不是官,似乎社会地位很低,优秀的士官干到大校待遇,依然被社会当成“大头兵”看待。老观念得改了,家长和青年男人及女友。
驻伊、驻阿美军中,四十多岁“老男人”仍是个“兵”的多了去,可他们个个因自己是职业军人引以为豪。
它们凭什么自豪,是文化更是待遇,“四十多岁还是个兵”----其待遇远高于美国大学的教授,他们没理由不自豪,社会没来由不尊敬他们。
今年中国军队从应届大学毕生生中征招十万名士官,有舆论评论此乃中央政府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笔者以为此论小心眼、小儿科。
殊不知,这说明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事儿越想越明白,想明白了就大刀阔斧地干。本来就是“普通劳动者”,大学毕业生到军队当职业军人并不亏,就说美军,博士生当士官都很普遍。何况,中国军队的待遇正在急起直追,若论平价购买力,差距缩小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