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网发展方向发生重大调整了吗(7月24日)


 

价值中国网发展方向发生重大调整了吗

 

关键词:价值中国网  发展方向  调整  点击量  数字游戏

 

722,价值中国网的专栏文章发表栏出现了一则通告(以下简称“722通告”),这是否意味着价值中国网的发展方向发生重大调整呢?本文以本人在价值中国网上的耕耘经历与感悟为基础脉络,仅提出自己貌似杞人忧天的看法。

 

自从20065月初与价值中国网结缘起,本人一直保持“旺盛的创作欲望”,甚至不惜把日常工作之余的时间都投入到在价值中国网的耕耘中,本人就如一只持续地下蛋的鸡,每天都快乐地生产着价值,虽然现在看不到眼前的利益,却在憧憬着未来的伟大,虽然得不到物质的犒赏,却时刻在感受着精神的安慰。虽然舍弃了许多其他形式的快乐,但内心平衡的是,阶段性地取得了让自己比较满意的成果。

 

但本人很少自己点击观看自己的文章。除了以让自己的思想成果更加系统化,体系化为目的,在某些相关主题的文章中,将先写的文章中的部分段落直接援引到后写的文章中之外,几乎很少有时间再去回味以前的文章,甚至即使回味也是在电脑中翻阅自己的文稿,而尽可能不是点击进入自己的文章页面。

因为那牵涉到Pageview的问题,毕竟PV在对价值中国网的“贡献”上,是要计算股权的时候是重要的参考因素,而自己去点击分明有作假的嫌疑,这很让本人有厌恶的感觉。

 

不仅尽量避免自己点击,本人也劝阻来自好朋友的无意义点击。

对交往比较频繁,经常通电话或者见面的朋友,我经常热情地请他们来本人的博客空间分享本人最新的思想与创作成果,但他们中的某些人表示,我们既然经常直接沟通,还浪费时间看什么文章啊!当然如果你需要,我倒是可以乱点一通,点完也不看,为你贡献一些点击量还是可以的。

虽然不便明说,但对于朋友们的胡乱点击,我依然感觉厌恶与恶心,跟前面本人自己胡乱点击一样。但每当听到这种直白地表达的时候,本人往往立刻断然表示:如果你根本就不想看,还是不要点击了。

 

起初写博客的时候,本人也曾经与不是很熟悉的人分享自己的思想,在MSNQQ甚至一些网站的BBS上做一些主动的推广工作。但没过多久,就有些说话比较直的朋友坦率地表示很烦感这种垃圾信息以及病毒式的传播方式,那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困扰。

善意的分享竟然收获了负面反馈,自然感觉郁闷。

但他们的反馈确实很快就引起了本人的深思。

也许真的很多朋友,不喜欢读我的文章,对不想看、看不懂、对我的文章主题不感兴趣的朋友而言,我那种行为确实有种自我推销的感觉,虽然他们看了未必我就会有切实的经济收益,但毕竟那给他们带来了困扰,而我习惯性地不能给任何人造成强迫或者尴尬的感觉。

连续三年多的笔耕,也使得本人没有时间再去“骚扰”与拉任何朋友来我的博客世界共享我的经验与思想成果,唯一的变更是MSN签名栏里随时更新的“日期、文章题目以及最新统计的文章总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文章总数”一直是指专栏文章,即使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原本被自己放进专栏的文章被编辑转到了职业日志里,本人都会默默地把文章总数改回到添加之前的数字,并通过再写新的文章以增加文章总数。

众所周知,在价值中国网,职业日志与专栏文章的权重是不同的,而且含金量与成就感相比也有所同,专栏文章要求是800字以上,职业日志要求是在200-800字之间。

 

本人写过的专栏文章曾经数次被莫名地转移到职业日志上。

起初本人尽量体谅,并不提出任何疑义。

毕竟人家编辑也是有所考虑的,任何转移都不单纯是感觉,而是有原因的。但假如职业日志与专栏文章的最显著的区别是字数的差异,那就实在有些骨鲠在喉的感觉。因为那些被转移到职业日志的专栏文章,都是在800字以上,更多的是在2000-3000字之间的篇幅。而且从态度上没有任何懈怠,同样是用从语言文字方面可以传世的标准去要求的。

每次都是从专栏文章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怎么就成了职业日志了?就如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在无名战友们的墓地伤感地说:爹妈都是给取了名字的,怎么就成了失踪了?

虽然本人也曾经通过邮件向编辑质疑过几次,希望得到被转移的具体原因,但始终是没有任何反馈。

更有意思的是,某篇2000多字的文章被转移到职业日志之后,本人又添上了几段相关的原创观点阐述,然后换个名字,重新放在专栏中,同时把被转移到职业日志中的那篇删除,在那之后,网站居然也没有任何异议表示。这就更让本人愈发搞不懂这专栏文章与职业日志之间的泾渭分明之处究竟何在了!

 

本人一直以写专栏文章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长期以来本人已经习惯了用完整的文章论述一个专门的议题的习惯,某些大的议题甚至要分成系列,系列文章有的数千字,有的两万字左右,而单篇文章总体是在3000字左右,某些文章写到激情澎湃之处,屡次突破篇幅的纪录,比如3000字以上,4000字、5000字,甚至某些特例为6000多字。比如关于城市化运动、关于哲学、关于城市运营等等,都是由于恐怕放在一篇里的篇幅过长而分成系列文章的。

 

因为文章篇幅长,而且习惯于用小一些的字,因而阅读起来难免耗费时间。因而对那些耐着性子看完,甚至持续性地关注文章更新的朋友,本人是心存感激的。至少证明他们认为那些文章是值得用心去读的。

本人很珍惜每个来访的读者朋友们的时间。

本人写文章所用的时间与读者看文章的时间相比,不知道要多花多少倍;而且也有他们看了任何一篇都多少会得到一些感悟与启发的那份自信。

虽然如此,但本人始终认为:假如来的朋友在走的时候有失落感,或者是感觉浪费了他们的时间,我就会无端生出一些愧疚的负罪感。毕竟浪费人家的时间是谋财害命,虽然本人想都没有想到要害人命,甚至连谋财的动机都没有。

虽然本人崇尚简洁而不浪费的表达方式,某些长文中也有部分段落的言论或者是数据是援引过来的,但毕竟文章的整体思想体系是本人原创的,而且字里行间也不乏精到的个人观点,甚至为了不至于读者误认为我援引的别人的东西为本人原创,都要在字体、字的颜色区别开来。把长句子变短,在谴词造句与表达上尽可能不让读者产生误解。

 

但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居然遭遇不平衡的回报。这种不平衡的感觉除了上文提到的专栏文章莫名地被转到职业日志之外,还有股权的持续性减少。

养成了习惯之后,本人一直在以几乎每天一篇的速度在写专栏文章。

但从2月初开始,本人所得到的个人股权数额就几乎在直线下降。虽然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股权在写作,但循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原则,看到自己越是努力,得到股权的总数越是在下滑的状况,积极性的情绪多少还是受到了负面影响。

发现这个“异常“之后,本人也曾经先后两次以邮件和文章的方式,向价值中国网的内容编辑、运营团队反映此现象,但所有沟通的信件均如泥牛入海,没有任何解释、澄清与正面说明。

 

后来在价值中国网某些笔友的善意提示下,有些明白了,也就释然了:一方面是因为我在写的同时,别人也在写,而且人家写的比我的更精彩水平更高、更受欢迎。

另一方面是价值中国网是在拓展新会员,比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价值中国网的新注册会员数量每天在以300个左右的速度在提高。截止到今天(724日)零点,价值中国网的会员总数已经达到了322164个,这对价值中国网是看得见的成长,同时这些人都是需要有相应的股权的。

作为三年多一起走来,并有深厚感情的铁杆会员与资深专栏作者,虽然个人的股权受到一些影响,从最高峰(22日)的时候17212股跌到了今天(724日)零点的15974股,近半年来减少了将近1300股,但本人依然由衷为价值中国网的成长而感到高兴。

——毕竟股权仅仅是数字游戏,整体平台不成长壮大,再多的股权都没有实际意义。

 

但在722日我将写完的文章发到网上去的时候,所看到的通告,却让本人再一次看不懂了

722通告”说:从722日起价值中国网专栏和日志的发表入口已统一为日志发表,网站每日选择部分日志推送到专栏。网站首页和频道首页在同等位置分左右显示专栏和日志。每天的日志发表数量限制由4篇提高到5篇。

 

按说专栏文章是最有高度,最严肃的思想成就的文字,也是任何人、任何传媒机构、甚至任何专业服务机构的精华中的精华,核心的核心,是可以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值得发展的核心部分,而职业日志更多的是随笔,率性而为,是不需要太过于凝练的,更不一定能够引起广泛的。但在价值中国网权重的变化中,先是从40%减少为35%,然后又到了执行了半年多的30%,这显示价值中国网轻视专栏文章的发展趋势。

722通告”与降低专栏文章的权重做法的目的相同,也很清晰,是“限制专栏文章、鼓励职业日志”。

 

如果从功利与实用的角度考虑,少写几篇专栏文章,多写一些职业日志,就成为32万多会员从价值中国网那边得到的方向指引。那真的是价值中国网所希望看到的吗?

大约价值中国网意识到,未必思想就是最有价值的,或者思想是很务虚的东西,而职业化的东西才更有价值,更容易得到消费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青睐。

曲高难免合寡,高山流水固然高雅,但知音难觅恐怕也是难以得到价值的认同的。相反,喜庆而大俗的民族音乐更能够有生存的土壤。

假如这些决策真的是经过此番思考之后做出的,那么这可以说是价值中国网从崇尚空谈向注重实效的转化,是从单纯而空洞的思想转而成为职业经验积累与分享的转化,是很值得赞许和欣慰的。

如此逻辑的推导下,我们也感觉释然。

 

但假如此举是为了让那32万多个鲜活的会员都活跃起来,共同支撑起一个更庞杂的交流平台,本人担心的是,其结果必然是在讨好新会员的同时,对资深会员却有一种过河拆桥、喜新厌旧的感觉,必然是让资深会员伤心的。

2008年,价值中国网耗时费力举行了“首届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评选,那次评选以数年的积累为基础,吸引了数十家网络与平面媒体的关注与支持,评选的过程持续了半年之久,而且一直在传闻,要搞一个盛大的百强颁奖典礼。本人相信那个传闻中的颁奖典礼应该是价值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记忆,甚至会在整个中国的思想界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力。同时最后的百强之内与之外,注重名的比注重利的要多得多。

但遗憾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评选结果公布已经一年有余,这次颁奖典礼似乎已经被价值中国的运营管理者淡忘了,在这些曾经被裹胁其中的个人与媒体机构,在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都会露出一丝笑容。

那笑容是苦笑、是嘲笑、还是什么别的含义的笑,就不得而知了。但可想而知,这道伤痕同时刻在了价值中国网、相关媒体与曾经参与其中的资深会员,当然也包括曾经为了更好的排名而做过手脚的参与者。

 

可以肯定的是:这次专栏与日志统一为日志发表的决策,势必与价值中国的历次决策一样,对价值中国网的发展方向起到微妙的调整作用。

但没有得到答案的是:如此决策因何而出?为什么大家都没有看到曾经对此有过公开的民意调查。以往价值中国网的每次重大决策都会通过民意调查的方式征求大家的意见。

我们的疑问是:是价值中国网在成长中加强了决断的自信心,还是已经在发展中感觉没有必要再征询大家的意见。就如发改委以及物价部门每次涨价之前的价格听证会,难道连基本的姿态都没有必要做了吗?

 

如此,价值中国的根基何在?那种充分遵从民意的企业文化,那种会员即股东的机制的核心丢到哪里去了?

如果资深会员感觉利益受损,意见难以得到基本的尊重,资深会员的流失是迟早快慢的事情;同时新会员又难以形成凝聚力,不仅意见难以统一,而且功利思想比情感向心力更能左右其行为决策。

 

最后,这究竟衣服感放在专栏文章还是职业日志呢?因为已经没有专栏文章的特定通道,也只有暂时归入职业日志了。

将近4600字的文章与200-800字之间的文章,在价值中国网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似乎也确实只有如此了!

如果发生这种变故,价值中国网是在走向颠峰与辉煌,还是已经走向衰退甚至灭亡?

 

贾春宝

2009724星期五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