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信息导刊:从招商引资到选商选资——访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李锐


人民日报信息导刊:从招商引资到选商选资——访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李锐

张少强
 

      中华母亲河黄河宛如一条玉带,世代哺育着宁夏平原,古有“塞上江南”之美誉,今有“十大新天府”之桂冠。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求,统筹区域与城乡发展,以打造“黄河金岸,塞上明珠”的沿黄城市带建设战略规划,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坚持走“大招商、招大商”之路,结合宁夏的“五优一新”产业特色,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近几年经济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年增速10%,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截至目前,宁夏已先后与世界上12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丹麦、日本等国际著名企业纷纷投资宁夏,引进了英国道森公司、丹麦嘉士伯啤酒有限公司、德国北方银行、美国恒德公司、日本臼津株式会社、法国苏伊士环境集团、德国舍弗勒集团、中国冶金集团公司、山东张裕葡萄酒业集团、中粮集团等有影响的大集团、大项目落户宁夏。据统计,宁夏2005至2008年共引进资金1000多亿元。今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香港举办的“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上,一次性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到854亿元,其中外资项目695亿元,涉及13个国家和地区。

准确定位   捷足先登


       笔者:当前,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大开放、大招商的热潮,招商引资不但要比政策、比环境,还要比思路、比招数、看成效。宁夏是如何捷足先登的?

       李锐: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形势,以更宽的视野、站位和气魄,深入思索和准确定位招商引资工作,使招商引资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自治区发展实际的需要,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更高水平和领域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摸清区情、找准坐标,突出优势招商。现在全区上下一心搞建设、谋发展,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就是一个优势;自治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能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突出,宁东(太阳山)基地就有着别处无法相比的资源优势,旅游资源、农业资源也有一定的优势特色;还有产业优势,全区市县围绕“五优一新”产业规划,按照“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核心企业、建设重大项目”的思路,突出优质项目招商,积极与大企业对接,形成上下游产品配套的产业链,培育具有支撑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产业群。同时,找准坐标和定位,变劣势为优势,在招商引资中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突出质量和效益。招商引资主要体现理念上的变化,变招商引资为“选商选资”。具体说,是从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符合宏观经济政策和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目标,具有导向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龙头企业,引进少占地、低能耗、低排污的环保项目和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税源贡献大的项目,更加注重集约高效开发和招商引资的质量和综合效益,使招商成果经得起时间、实践和群众的检验。如,近年宁夏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地域空间;灵武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和惠农陆路口岸的建设,形成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现代物流体系和铁、公、水联运体系,把海关、商检关口前移,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同时做好第三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强化三产招商,引进资金,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先进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护大了税源。并进一步探索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新兴经济。

       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主攻大项目,表面看“慢一步”,实际上“快三步”。为了避免少走弯路,宁夏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招商引资的首要目标来抓,重点深入研究国内500强企业的投资动向,把握时机,做到敲门招商。对大项目做到一事一议,提供个性化、高水平服务,努力提高项目成功率。在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忽视优质中小项目的引进,对一些产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特别是预期有良好的配套能力、扩张能力、提升能力,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的不论大小都是引进的重点。

       突出企业和园区的招商主体作用。努力形成市场运作、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招商引资新格局,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和股权多元化。发挥好18家开发区、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的主阵地作用,初步实现了相关产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形成配套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发区、工业园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机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配套水平,使“硬件更硬、软件更优”,增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吸引力。突出环境招商。各级政府在软环境建设、政府观念、政府诚信和效率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让投资者更为满意。推行了把各个环节上的办事机构、运行程序、时限要求和违诺追究办法公之于众,使投资者能够准确预见行政管理的时限和成本,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点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及时提供优质服务,使来宁投资商有了“家”的感觉。同时,自治区根据实际出台了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强化了招商魅力。

       突出民间组织的作用。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商会资源库、信息源的作用。扶持商会、解决商会困难,让商会成为招商的又一通道。

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笔者:自治区党委、政府在统筹全区招商引资工中,如何做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一工作的?

      李锐: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电力总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通力达海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委、政府认真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综合结果。

       宁夏有以贺兰山、六盘山、黄河构成的“两山一河”,以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构成的“两沙一陵”,以将台堡、镇北堡、古长城构成的“两堡一城”,以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构成的“两文一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同时,宁夏资源富庶、物产丰富。随着“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提升宁夏,招商引资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为了充分用好这些资源,近年来,政府牵头搞了各类大型的招商引资文化宣传活动,从而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区政府先后成功举办了宁夏(上海)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和两届中国(宁夏)国际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节暨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并将第四届中国西部特色农业(宁夏)展示合作洽谈会、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羊绒博览会和首届回商大会纳入。尤其是自治区政府与泰国北大年省签订《宁夏回族自治区与泰国北大年省建立友好关系谅解备忘录》,与上海签订《关于推动产业转移与承接合作框架》协议等,为宁夏的发展取得了先机。2009年,4月8日在天津召开“津洽会”,5月30日至6月5日成功举办的中国西部(银川)房车文化节。5月24日至29日由区政府和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中华总商会共同主办的“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取得丰硕成果。共签项目96个,一次性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到854亿元,其中外资69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还涉及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签约项目范围涵盖了能源、化工、冶金、医药、农产品加工、环保、旅游、商贸、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普遍质量高、规模大、前景好,符合自治区实际,对于优化宁夏的产业结构、发挥产业优势,转变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另外,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于今年8月18日至23日在宁夏首府银川市联合举办“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这是一个国家级的大型综合性国际展会,是中外客商走进宁夏、了解宁夏、投资宁夏的重要窗口,是加快我国民族经贸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加强东西部合作、国际合作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