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指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受此影响,股市应声而跌。
央行“微调”吓坏股市。于是,在8月7日下午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苏宁对此予以紧急澄清,认为“微调”并非是对货币政策的微调,而是对货币政策的操作,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节奏进行微调。
不过,“动态微调”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多数投资者恐怕仍然是“一头雾水”。毕竟苏宁副行长也表示“人民银行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来控制货币供应总量,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也认为“下半年有可能贷款增长也不会像上半年那么多”。所以,什么是央行的“动态微调”,投资者也只能是走着瞧了。
不过对于股市来说,下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动态微调”不过是大盘下跌的导火索而已,股指的下调其实也是一件必然。中国股市从去年10月末见底1664点以来,在宏观面各种“救经济”措施的刺激下,股市走出了一轮强劲的上升行情。股指于日前摸高3478点,大盘涨幅超过109%,个股涨幅超过200%者比比皆是,股市有必要进行调整以消化市场所积累的获利盘的回吐压力。
更加重要的是,股市的这种大幅上涨并没有上市公司业绩的支持,而是流动性充裕的结果。由于缺乏上市公司业绩的支撑,这就使得资金拉抬股价的结果,造成了股市泡沫的出现。股票市盈率过百倍者屡见不鲜,就连深市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也达到了40倍。以至当前新股发行的市盈率也达到了30倍以上,其中光大证券的发行市盈率更是高达58.56倍。所以,面对股市泡沫的出现,股市也有必要进行调整。
所以,面对央行的“动态微调”,股市率先调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实际上,股市也需要进行“动态微调”。在股指上升过急的时候,就应该停下来调一调;在股指上涨得太高的时候,也需要“动态微调”一番,尤其是那些缺少业绩支撑的股票,更应该要向下调整。只有经过这样的“动态微调”,股市的发展才会更加健康。相反,一个拒绝调整的股市则是不正常的,这样的股市一旦调整下来,将会给投资者以更大的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