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的反腐观


 

高欢的反腐观
 
高欢是北魏、东魏的权臣,也是北齐政权的奠基者,史书记载,高欢足智多谋、玩弄权术,精通权宜之计。《资治通鉴》里有一段关于反对贪污的言论,颇可看出高欢的心思。
 
《通鉴》卷第一百五十七,说,行台郎中杜弼发现许多文武官员贪污腐败,就向高欢建议,应该惩治腐败官员。
 
高欢说:“阿弼,过来,我对你说!这天下贪官污吏,由来已久,你以为我看不出来?可是,现在,这些将军大臣,他们的家属,多在关西,宇文黑獭常常给他们小恩小惠、收买人心;江东还有一个萧衍,专门整一些仁义礼智信的劳什子,中原的士大夫都觉得萧衍有王者之相呢。我如果急着搞整风运动,惩治腐败,那么,这些将军恐怕都跑到宇文黑獭那儿了,士大夫们则都跟着萧衍了。人才都流失了,以后还怎么治理国家呢?你应该再忍耐一些时候,我不会忘记那些贪官污吏的,迟早会收拾他们的。”
 
我们不妨把这段话看作是高欢关于反腐败的见解,简称“高见”。高,高,实在是高。
 
第一,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糊涂蛋,眼睛亮着呢,谁是贪官污吏,门清,哪里还需要你杜弼来给老僧指点迷津啊。第二,对部下的关爱,不打击部下的工作积极性。第三,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是不办,时候没到,时候一到,立刻法办。
 
高欢即将出兵,杜弼请求,先除内贼,再打外敌。高欢问:“谁是内贼?”杜弼说:“就是那些盘剥百姓的将军、大臣。”高欢没有再说什么,看来,不来点实际的,这小子可能还要不停地在我耳边唠叨。高欢叫部队集合,荷枪实弹,耀武扬威,夹道排列,让杜弼在队伍中间走两步,没事走两步,这一招,还真管用,杜弼吓得差一点尿裤子了。
 
高欢慢慢跟杜弼说:“只是拉拉弓,搭搭箭,还没有射击呢,你就吓成这样了,这些国家的功臣啊,出生入死,即使贪污了一些,也是情有可原的嘛,关键是,现在国家正需要他们,不能和平常人相提并论的。”杜弼这才磕头如捣蒜,敬谢不敏。
 
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贪官污吏历朝历代都有,怎么也铲除不完,原来有这么多的讲究的。当权者其实并不在乎官员们腐败,相反,倒是“喜欢”官员们腐败,至少是,有贪污行为的官员,更听话、更便于管理。和珅够腐败的了吧,可是,皇帝特喜欢。因为,腐败是一根小辫子(大腐败就是大辫子),皇帝一抓就着。而像岳飞、包拯似的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大臣,则很让人伤脑筋,不太好控制。
 
还有,就是,如果官员们有一点儿贪污行为,你就抓住不放,也显得皇上太小气,不能容人,还有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兔死狗烹等等的大帽子等着。现在,等着你自己把蛋糕做大,把罪恶积累到了十条,皇上再办你的事,那就是为民除害了,就是铁面无私了。我们以前看法院的布告,都有“民愤极大,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类的话,其实,人家哪里是把民愤看在眼里,只不过是拿民愤做一个借口而已。上行下效,一些中层干部也都学会了这一套“引而不发”的高见。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醉酒驾车撞人案、杭州飚车案,车主都有多次违章的前科,可是,一次也没有处理。为什么呢?不好处理,一处理,就会得罪人。要知道,这些有钱人,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又是官员们的小金库和饭票,都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呢,你把他们抓起来了,完不成税收,找谁呢?吃饭没人买单,找谁呢?别说是撞死一个打工妹,就是撞死一个大学生,不就是“损失”百万的事情么?“逼走”一个企业家,地方要损失多少?现在,谁还会做得罪人的事情呢?那么,难道就让他们为所欲为么?谁说的?什么时候处理呢?等他撞死人了,等楼到了,等矿塌了,等黑社会搞得小摊贩们要关门大吉了,再处理。知道什么叫养虎为患了吧?为什么不做武松呢?因为,打活老虎没有打死老虎保险。
 
所有的贪官都不是一天炼成的,都是日积月累。所有的贪官都不可能做到没有一点儿蛛丝马迹。可是,身边的人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振振有词,没有证据,等到老百姓举报了,还在为贪官打掩护,只有上面压下来,上了焦点访谈,有了领导批示,这才不办不行,否则,就要丢乌纱帽了。不去找他们的“麻烦”,因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是明哲保身。都是一个单位的人,都是出来混的,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大家都不容易。官官相护,官不保护官,你还指望老百姓来保护?老百姓恨不得把你食肉寝皮呢。为什么不许上访?为什么封锁消息?就是不让老百姓给当官的添堵。至于有些贪官倒霉了,那只能怪自己不走运,就像房地产偷工减料非法施工的事情多了去了,但是,倒楼的,只有上海莲花河畔那幢。(八月六日)
 
222004 江苏省连云港市朝阳西路46号华茵办公楼502杨树民 150 6130 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