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传“1>2”:毛泽东兵法的商战活用


常德传“12:毛泽东兵法的商战活用

——《常德传论国企》札记之二

/管益忻

 

毛泽东最有名的战法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每一具体战役战斗中,以三倍、四倍、五倍于敌的兵力四面包围,勿使漏网,造成空前强大的优势兵力,力求打出歼灭战之效果,这是毛泽东战争生涯中最可宝贵的精华。而作为港口教父的常德传在创造性地学习毛泽东这一战法中,在千百次地用之于企业经营实践当中,便演化成为12、>3、>4、>5

什么是12

就是一个公司要干出两个公司的活儿,一个码头要干出三个码头的活,一台桥吊要干出三四台桥吊的活,一个人要出十个人的力,就是要以一挡十,众志成城,拼命干,加油干。那么,如何做到呢?

1是怎样>2的?常的回答就是要靠挖潜,靠练兵,靠效率,靠管理。具体说来,有以下诸多“法宝”。

第一,低成本,高效益。

5000万元的投资,解决一个2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每天能多靠一条船。青岛港这一打法,就是他们由“低投入、低消耗、低成本”而形成“高回报、高产出、高效益”之科学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

第二,大挖潜,练绝活。

只要能形成优势兵力,效率就上去了。

现在的青岛港两个泊位等于日本神户的三个泊位。这一高效打造的卓越经验和模式完全是他们科学管理、苦练绝活拼出来的。

第三,大抓自主创新,开拓出最有竞争力的新路子。

曾几何时,由于码头建设的滞后,青岛港与沿海港口的竞争已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了,能力不足是青岛港致命的弱点。而他们绝不妥协,十几年来,在为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走出一条沿海港口自主创新、最有竞争力新模式的奋斗中,一方面,在总体经营战略上不断创新思路;一方面,有效的培育出了以“金牌工人”许振超为代表的金牌职工队伍,员工们个个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使事业不断地突飞猛进,高歌向前。

第四,直面现实,发扬英雄主义精神。

青港人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发扬英雄主义拼搏精神是12成为事实的又一要素。他们永不为困难吓倒,痛下决心,攻下一个又一个堡垒,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对黄金矿石泊位的成功改造,白手起家发展港口集装箱事业,4台桥吊的“拔地而起”,开通了第一条集装箱国际干线。等等老师这种英雄主义精神的诠释。

第五,永远把已有荣誉视作新的起点。

无论是1995年被交通部选树为行业的典型,还是2001年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他们从无自满的念头。不仅如此,而且他们每每反过来找问题、找差距、定措施,谋求更大的发展。他们始终认定,荣誉和掌声是前文一个句号,而我们必须以此作为新的起点,争取新的进步。

第六,可持续地做精、做强、做大。

常德传的管理座右铭: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品。紧密结合港口实际,始终坚持做精、做强、做大“六型”港的方针。做精,就是要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高标准地建设好“六型”港口,提高素质、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把所有资源和财富的作用都发挥到极致,使各项工作都干成精品活,每一个岗位都建成精品岗位,每一个单位都发展成为精品公司。做强,就是各项经济指标都要从优秀到卓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不断地超越自我,长盛不衰。做大,就是在做精、做强的基础上,实现率先发展,手把红旗不放,排头兵位置不让。要不断发掘新的增长点,开拓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