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那根放量巨阴着实引起了市场的一片恐慌,特别是股指狂飙、市场情绪亢奋以及获利筹码泛滥的过程中,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引来暴风雨般的抛压。当然市场震荡向上的趋势目前还没有扭转的迹象,比如周四、周五就迅速的收复失地。笔者认为,接下来大盘将会放慢上攻的脚步,剧烈的震荡将变得更加频繁,投资者以短线思路应对较好。随着股指的上涨,我们也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大级别调整,而诱发因素很可能来源于资金和(或)政策的转向。
对于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笔者就不多言,想必是“股人皆知”,而这也是支撑行情不断演绎的重要支点。现在我们不妨来想想有没有一些可能使行情发生变化的因素呢?
笔者中期担心的问题:1)市场在不断反应甚至透支对经济的乐观预期。比如资产所隐含的经济预期,根据申万测算,从研究员的盈利预期、当前股价下的隐含股权成本、基金仓位水平等指标来看,股票资产所隐含的经济增长预期已经达到2006年末或2007年初。如果从通胀预期角度来看,根据申万的评估,股票所隐含的通胀预期达到2%-3%,而资源类股票隐含的通胀预期已经超过4%。经济预期和经济现实之间无疑差了很大的距离,也许预期最终会达到;但在预期已经较满情况下,一旦经济有所反复无疑会带来负面冲击。现在令人有些担心的是,一些研究员开始拿当月较好盈利乘以12来评估盈利空间,而一些投资者则拿距离历史最高点的距离来评估股价空间。 如果市场情绪继续亢奋下去,而公司业绩追逐不上股价上涨的步伐,那么最后接棒的人无疑是痛苦的。
2)钱也许不如想象中多,供求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供求格局的变化迹象总是会早于基本面的变化迹象,因为资金预期是最敏感的。就好像在08年11月份市场见底,我们先看到小非减持后市场承接力明显加强的供求格局转变迹象,虽然当时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数据都是在继续下降。现在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大都很乐观,但问题是基金仓位都已经基本达到历史高点了,所以再乐观也不会带来更多的资金进入;最需要关注是否能够继续乐观流入的钱,只有内部的储蓄搬家和外部的海外资金流入。
当前海外资金对于中国资产的兴趣仍较大,但更多是一个比较中长期的配置关注;但就中短期来说,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降、因为市场利率上升所带来的相对利差下降、以及国内政策调控的不确定性加强、同时海外经济复苏预期提升背景下,资金向外的兴趣反而加大。这样来说,储蓄应该是最重要也最需要关注的增量资金来源,目前其流入速度仍较慢;但与此同时,资金流出的压力却是明显增加,包括IPO融资大量增加、3季度大量票据到期、以及大小非减持力度的加强。毕竟在07年资金大量流入市场的背景是盈利大幅增长和顺差大幅增加下的储蓄搬家,而现在情景又有较大不同。
笔者认为市场原有趋势仍在进行中。但需要保持警惕关注的是:a)估值已经不便宜,估值信号走弱;b)资金信号有走弱可能,资金大幅宽松格局将发生变化,密切关注信贷增长和M1变动方向;c)政策微调的累积效应对市场人气的打击;d)市场技术信号有所变化。
就短中期热点来说,短期看好券商、3G、化工、钢铁、有色等,中期关注白酒、零售、煤炭、医药和银行板块,此外新能源(低碳经济)、上海本地股(世博、迪斯尼、国资整合)也是短中期看好的主题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