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文亦白皆成妙趣
偶读王安忆的新作《月色撩人》,学得一首民歌,来自《诗经·召南》:
摽(biào)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dài)其吉兮。
摽有梅,顷筐塈(jì)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诗意简明易懂:纷纷落地的梅子,树上的果子还有七成。追求我的小伙子,赶快抓紧这大好时光!纷飞落地的梅子,树上只剩下三成。追求我的小伙子,赶快抓紧今天的大好机会。纷纷落地的梅子,顷筐装上它们。追求我的小伙子,赶快抓紧说出来。很明显,诗歌借梅子起兴,写一个青春女子渴望嫁夫及时行乐的美好心情。
“摽”什么意思?《新华字典》第31页这样解释:①紧紧地捆在器物上,把口袋~在车架上。②用手、胳膊钩住:他俩~着膀子走。③由于利害相关而互相亲近、依附或纠结:他们老~在一块。
“摽有梅”三个字,如果单独从字面理解就解释不通,但联系上下文以后,一切就迎刃而解了,“梅子”和“妹子”谐音,“摽有梅”,即成熟男子赶快抓住机遇,用手钩住正值花季的妹子,恋爱、成家。从诗歌意思上理解,妹子好像是趋于主动的地位,是极富情感的,她期待着火热爱情的到来。由此我联想起跟“摽有梅”有关的俗人俗事。
“这个女伢子死摽住我家儿子,我们家又不想谈。”一位母亲态度很明确,她不认可女伢子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言下之意就是跟我儿子谈恋爱的女伢子一点都不稳重,我不喜欢她,一个“摽”字就把女伢子追求爱情的自由给否定了,实在是一种偏见,事实上,女主动的爱情婚姻模式成功的机率还不算少的。
“这个男伢子死赖摽,我女儿被他追的不得办法了才跟他谈的。”我们经常听到做母亲的在交流孩子的婚事时说到这句话,“摽”前面还要加“死赖”二字,足见男伢子追求女伢子态度之坚决,感情之专一,行动之猛烈,这正是诗歌中的女子所希望看到的,但说这句话的母亲一定是不喜欢这厚脸皮的男伢子,或者正好相反,丈母娘对未来女婿很满意,对女儿的魅力颇感自豪,正话反说呢。
没想到,在我们日常交流的方言里竟也有闪烁古代诗歌艺术的光芒的,也许这亦文亦白皆成妙趣的表达正凸现了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细细咀嚼,方言有时候其实一点也不嫌“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