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特色产业集群介绍


一、武城县的基本情况
武城县位于鲁西北平原,卫运河东岸,隶属山东省德州市。现辖5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393个行政村,耕地65万亩,人口37万。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武城已经构建起民营优势突出、特色产业鲜明的区域经济格局,形成了汽车零部件、中央空调、玻璃钢、地毯、白酒、农副产品深加工六大主导产业。1984年被列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90年代先后被列为“全国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县”和“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1988年被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第一个玻璃钢县”,2002年被中国特产经济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2004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命名为“中国民族毯业城”,2005年被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中国汽车界命名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县”,我县生产的古贝春酒在全国浓香型白酒质量鉴评会上同五粮液酒一起分获高低度白酒第一名和第二名。
近年来,武城县委、县政府确立并一贯坚持以结构调整、膨胀总量为主线,以招商引资统领经济工作全局,抓住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和加大投入两个关键,突出大上工业和发展民营两大亮点的“1122”战略思路和“一年起好步,三年赶中游,五年争先进”的“一三五”奋斗目标,坚决贯彻“思想彻底解放,政策彻底放宽,环境彻底搞优,落实彻底到位”的“四个彻底”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提高创新力,强化执行力,扩大影响力,增强凝聚力”等“四个力”的工作总要求,结合武城实际,理清工作思路,用心把握,用心工作,全县呈现出民营经济发展快速推进的良好局面。截至2006年底,全县中小企业达1.8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990处,从业人员12万人,实现销售收入291亿元,上交税金1.5亿元,同期分别增长37%和28%。
二、玻璃钢产业群集发展情况
坚持把玻璃钢产业作为兴县利民的第一产业来抓,经过多年发展,玻璃钢产业已经成为我县民营经济的主体和支柱。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历史较为悠久,产业规模日益宏大。玻璃钢产业在武城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玻璃钢在武城起源于滕庄镇和鲁权屯镇。这两个镇是我县的边缘镇,一半以上的土地为盐碱荒洼地,历史上曾是全县经济落后、农民人均收入最低的两个镇。这里的农民顺应穷则思变的生存规律,挣脱土里刨食的羁绊,闯荡市场寻求生路,搞起了玻璃钢加工项目。1970年春,鲁权屯大吴庄村与天津球阀厂协作开发玻璃钢球阀和玻璃钢轴瓦,开武城玻璃钢生产之先河。这一时期的玻璃钢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在自家庭院里进行家庭作坊式生产(完全属手糊)。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农村中的一批“能人”率先走出黄土地,寻求致富门路,玻璃钢生产逐步摆脱一家一户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引进缠绕和拉挤生产线。这一时期,玻璃钢生产具备了一定规模,并开始向工业小区聚集。1988年被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第一个玻璃钢县”。第三阶段为快速膨胀阶段。党的十五大召开后,实现了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解除了人们思想认识的束缚,民营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玻璃钢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产业规模日益壮大。特别是近几年,玻璃钢产业在武城的发展呈现出“井喷”之势,几乎每天都有新企业开工、每天都有新项目投产。目前,全县玻璃钢生产企业达300家,个体工商户1.1万户,从业人员4万人,其中在外业务人员1.6万人;年产量3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玻璃钢已成为全县民营经济的主体产业、财政收入的支柱来源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骨干企业迅速膨胀,集聚效应日渐显现。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聚内外之财,下大力气扶优培强是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一贯方针。特别是近几年来,涌现出了金光集团、中南集团、新明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中远公司、腾翔集团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截止2006年底,全县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玻璃钢企业达到69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23家,过亿元的达10家,过5亿元的6家。骨干企业的迅速膨胀,带动了众多配套企业和加工业户围绕优势企业集聚发展,扩大了产业规模,形成了集聚效应。为此,县里适时提出了“横抓特色产业,纵抓特色乡镇,一县几业,一乡一品,纵横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调整产业发展布局,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带。全县形成了四个特色产业聚集带,其中鲁权屯、滕庄玻璃钢产业带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已建成6平方公里,拥有加工业户2700户,玻璃钢企业235家,从业人员2.6万人,成为全国最大的玻璃钢产业研发基地。
(三)产品品种丰富齐全,企业生产分工细致。经过多年发展,全县玻璃钢产业呈现出产品多样化和生产专一性的特点,形成了缠绕、拉挤、模压、手糊、喷涂、注射等六大工艺,产品达40多个系列、800多个品种,产品涉及建筑、空调、电力、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销售市场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有多项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我们牢牢把握玻璃钢产业发展方向,较早地进入了机动车配件领域,具备了成熟的生产开发能力。1985年,武城县旅行车厂研制成功玻璃钢车身的旅行车,并于1990年荣获第二届国际专利及新技术产品展览会金奖,该企业是山东省轻型汽车重点企业,全国唯一的全塑车身旅行车定点厂家。近几年,研制开发的玻璃钢壳三轮车、SMC汽车覆盖件等产品已形成相当规模,产品供不应求。随着产品的多样化,企业生产逐步呈现出分工细致、协作配套的特点,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研制、加工生产、到终端产品的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玻璃钢产业的发展,带动起了与之相配套的铝合金加工、树脂生产、玻璃纤维布生产等多个行业,形成了以玻璃钢生产为主、多种配套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始终坚持创新创造,品牌优势不断增强。一是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玻璃钢的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每年都要组织几次专家鉴定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我县的玻璃钢产品进行鉴定,每年申报成功部分专利项目。近年来研制开发出SMC组合式水箱、SMC模压电表箱、SMC桌椅、改性菱镁通风管道、缠绕管道、电缆桥架、高速公路护栏、高速公路电话亭、桑拿浴房、拉挤门窗、菱镁仿古防火内门等30余种新产品,有多种产品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并荣获各种展览会大奖。其中华能公司与中国建筑科学院联合开发的斜流式风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中南集团同一汽集团汽车研究所联合试制的特种SMC汽车发动机汽缸盖,在红旗轿车上成功试用;白天鹅实业公司研制开发的BTE系列蒸汽浴房被国家经贸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伟达实业公司开发的SMC模压电表箱,填补了电力部对电表箱要求的多项空白;新明公司研制开发的斯太尔王汽车外饰件产品,享有独家生产和供应权。二是大力开展机制创新。不断引导玻璃钢生产企业创新经营体制、提升发展层次,分别采取资产重组、股权转让、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基本实现了由致富型向事业型转变、由用亲型向用贤型转变、由手工型向机械型转变、由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转变,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积极推行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已80%以上玻璃钢生产企业通过认证。三是大力强化品牌意识。在全县大力开展了“创名牌、树形象、兴武城”活动,由政府抓引导,企业扮主角,全社会参与,共同做好发展“名牌经济”文章,靠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各骨干企业依托名企求发展,围绕创新增优势,依靠质量树形象,潜心打造自己的名牌产品,“金光”牌冷却塔、“漳南”牌SMC模压水箱板、“白天鹅”桑拿浴房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信誉度好的知名品牌和产品,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金光”、“漳南”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三、橡塑产业群集发展情况
橡塑产业起源于甲马营乡,甲马营乡被誉为全国著名的橡塑之乡,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1980年,邢坟台村皮箱芽厂在生产皮箱芽的过程中,同时开发研制橡塑密封条DPC新产品(当时DPC新产品国内还无生产厂家,依赖外国主要是日本进口),历经多次试验,于1983年10月试制成功,开了武城县橡塑密封条生产之先河。以后通过联营办厂、裂变发展,直到现在形成以山东水星橡塑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龙祥有限公司、山东陈氏有限公司、山东武豪有限公司、山东新通有限公司、山东晨光有限公司六大骨干企业为龙头,辐射带动1600多处加工业户发展的主导产业。现全县橡塑密封件企业180余家,产值过亿元的5家,过5亿元的6家,产品已达八大系列、千余品种,主要覆盖汽车用各类密封、内饰件、机电配件等系列产品,水利、交通等工程用橡胶产品,以及三轮车生产等,可为各种汽车、农用车、摩托车进行整车配套。
“水星”、“龙祥”、“龙涛”“武豪”“武岩”“润晨”系列名牌产品在全国汽车制造行业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已成为全国五十余家大中型汽车制造厂家稳定的配套产品,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工程橡胶产品也在"北京地铁五号线"、"京福高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上广泛使用并获较高声誉,其中龙祥公司的“龙祥”、新通公司的“武岩”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上缴税金1200万元。
四、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武城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由玻璃钢和橡塑两大产业融合、延伸而来的,是在业内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的关心支持下膨胀发展起来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1989年)为起步阶段。武城的玻璃钢汽车零部件生产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1985年,武城县旅行车厂研制成功全玻璃钢车身旅行车,1988年,该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并荣获中汽联颁发的全国乘用车展览会“工艺优秀奖”。橡塑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武城起源于甲马营乡,1985年11月,甲马营乡邢坟台村开发成功橡塑密封条,用于天津大发汽车,开武城橡塑汽车零部件生产之先河。两大产业开始之初,生产工艺比较简单,生产企业较少,基本上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第二阶段(1990—1996年)为发展阶段。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玻璃钢和橡塑生产逐步摆脱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建立了一批颇具规模的生产企业。玻璃钢生产引进缠绕、注射和拉挤生产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橡塑生产引进大型挤出机、冲床、开练机、密练机、注塑机等先进设备,产品开始为一汽、二汽等国家大型汽车企业搞配套,迅速发展成为全国三大重要橡塑生产基地县之一。第三阶段(1997—2005年)为快速膨胀阶段。党的十五大召开后,实现了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民营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玻璃钢和橡塑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生产工艺不断创新,产品品种不断增多。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汽车消费不断升温,其配套产品的广阔发展前景引起了武城企业的极大兴趣。玻璃钢、橡塑两大产业的龙头企业纷纷从国内外引进先进的模压、喷涂等设备,配合自己的科研机构,相继开发出系列汽车零部件产品。两大产业相互渗透、强强联合、层次提升,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合力,武城汽车零部件已成为当地发展速度最快、产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全市场覆盖最广的特色产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群体规模大。目前,全县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达569家,从业人员5万人,其中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达到56家,过5000万元的18家,过亿元的9家。2006年,全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共完成销售收入106亿元,出口供货值8500万美元。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武城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纷纷到外地建立分厂,为大型汽车公司进行配套生产。全县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分公司遍及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武汉、大连、青岛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达100多家。仅山东水星汽车部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北京、哈尔滨、青岛等地建有5家外地分厂,武城汽车零部件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武城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和产品品种的增多,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的体系日益扩张,产业链条逐步拉长,呈现出汽车零部件集群的雏形。树脂生产、玻璃纤维布生产、铝合金加工、工程橡胶生产等多个配套行业发展迅速;企业生产也呈现出分工细致、协作配套的特点,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研制、加工生产,再到产品销售全面发展。
(二)市场覆盖广。全县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销售市场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有多项产品打入美国、日本、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覆盖了全国60%以上的汽车生产厂家,并与一汽、东风、北汽、上汽、中国重汽、长安、哈飞、昌河等40余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实现了“定向联系”,为其配套生产或独家生产。水星、龙祥、武岩等一批产品品牌在汽车零部件市场上享有极高声誉。以专用汽车橡塑密封条为例,仅水星公司就在北京、天津、长春、沈阳、武汉、广州等地设立了30多个销售办事处,产品远销29个省、市、自治区。水星橡塑股份有限公司与韩国真元株式会社合作生产高档汽车铝轮毂,产品全部出口国外,仅向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每年出口量就达36万件,产值7500万美元。
(三)产业集中度高。武城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和产品主要集中在玻璃钢和橡塑两大产业上,产品主要是为各大汽车企业配套生产装车件、正厂件和厂家指定配套件。目前,全县玻璃钢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达二百多家,拥有玻璃钢汽车零部件生产流水线35条,主要生产各种汽车保险杠、外饰件、汽缸罩盖、车辆顶棚,各种吊车、挖掘车驾驶室总成,玻璃钢车身汽车和三轮车等;橡塑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三百多家,拥有橡塑汽车零部件生产流水线近200条,可生产各种汽车密封件、汽车仪表盘、玻璃升降器、汽车环保内饰件、大型成型件、刹车油管等产品。近几年,面对飞速发展的汽车市场,武城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渐打破单一生产汽车密封件的格局,带动起汽车内饰件、玻璃钢外罩件、机电配件和铝轮毂生产等五大系列,可生产橡胶、塑料、内外装饰件、刹车件、模压汽车件、整车生产等50多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可为各种汽车、农用车、摩托车进行整车配套。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迅速膨胀,带动起众多配套企业和加工业户集聚发展,产生了集聚效应,形成了鲁权屯镇、滕庄镇以玻璃钢零部件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带,甲马营乡、广运街道办事处以橡塑零部件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带和拥有多家不同类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运河经济开发区产业带,全县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集中在以上三大产业带。
(四)研发能力强。武城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企业自身产品定位,重视新产品开发和企业创新,不断加大产品的自主开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2006年,成立了武城县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科技推广和产品研制开发。大力实施“借脑工程”,与全国100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重点企业建立了长期联系开发新产品的协作关系。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科技研发中心,聘请专家、教授为长年技术顾问,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每年都要组织几次专家鉴定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我县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进行鉴定,每年申报成功部分专利项目。
五、中央空调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我县是全国闻名的玻璃钢大县,多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玻璃钢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其相关的中央空调制造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呈现出蓬勃发展和迅速蔓延之势,并逐渐壮大,涌现出了金光集团、漳南钢业公司、贝州空调公司、中立公司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围绕做大做强“中国中央空调城”,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央空调德州造,产业基地在武城”创建活动,这一产业不断膨胀壮大,已形成了集主机生产、风机盘管、冷却塔、风机、风道、防火阀生产于一体的系列化生产格局,空调相关企业已达100余家,个体加工业户1260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实现销售收入40多亿元,利税5亿元。产业聚集度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成为远近闻名的空调制造业生产基地,产品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形成了武城的特色和优势,被誉为北方“小温州”。
 “十一五”期间,空调产业销售额以每年不低于40%的速度快速增长,力争到2010年生产企业达到300家,企业固定资产达60亿元,年产量达600万台套,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的目标;市场占有率提高到20%以上。
六、棉花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棉花加工产业,形成了种植、收购、加工、纺织、浸出油、织布等一条龙的发展格局,建立了以老城镇和杨庄乡为中心的武城棉花深加工基地基,由原老城镇工贸园与原杨庄乡银山工贸园“合龙”而成,基地现占地10平方公里,现有各类棉花加工企业329家,固定资产投入达37.8亿元,年可收购加工棉花64万吨,棉籽42万吨,棉纺能力达到160万纱锭,年收购加工皮棉15万吨(150万担),全县棉花35万亩,产量40万吨。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8亿元,实现了道路、电力、供水、排水、通讯和场地等“五通一平”。基地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收费”“五统一”的管理措施,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使基地真正成为投资者的乐土、创业者的家园。
到目前,全县拥有棉花收购、加工企业365处,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加工能力800万担,棉籽60万吨,棉纺能力达到200万纱锭。
七、地毯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武城地毯加工业称雄国际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手工地毯生产、出口基地,年产手工地毯100万平方米,占全国的50%以上。2004年被国家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命名为“中国民族毯业城”。山东神龙地毯业有限公司是以生产手工地毯、胶背地毯、皇宫地毯和机织地毯为主的大型企业,生产纯毛、混纺、化纤、毛加丝、机织仿手工等多种质地、品种、规格的手工地毯和机织地毯。投资2亿元的机织地毯二期扩建项目计划于2007年2月竣工投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1亿元。2005年山东神龙毯业有限公司的“龙禧”牌地毯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2006年荣获“中国名牌”称号。
八、辣椒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我县辣椒加工主要集中在武城镇和郝王庄镇,以此为中心形成了辣椒加工产业基地,1992年10月,我县在建立了武城辣椒城,2002年7月,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和全国特产经济开发中心命名为“中国辣椒第一城”,中国武城辣椒城是一个集辣椒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市场。自建成以来,经1993年、1996年和2000年三次扩建,建设了市场交易区、仓储区、加工区、服务区等多功能区。现在市场占地450亩,门店800间,购销人员5000人,年成交量7.5亿斤,成交额10亿元,是山东省最大的辣椒专业市场。市场内拥有英潮经贸有限公司、黑马集团、鑫达辣椒制品有限公司等龙头加工企业12家,加工户100余户,年加工量达6000吨。收购的“益都红”、“望都红”、“朝天椒”、“线椒”等品种干鲜辣椒以及椒碎、椒丝、椒圈、椒粉、辣椒酱等制品畅销河北、内蒙、四川等20多个省市,并远销韩国、日本和美国。靠市场带动,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带动农户3万户。
 
九、白酒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白酒产业发展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我县常年气候温和,降雨适中,粮食作物种植业发达,各种粮食均有种植。民间酿酒业开始逐步发展,到现在由手工作坊发展到规模以上的企业近百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涌现出一批以古贝春公司为龙头的龙贝、祖元、天波、贝州等一批生产企业。2005年“古贝春”荣膺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古贝春”酒被国务院事务管理局指定为专用酒,“古贝春”被评为“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区域优势品牌”和“中国著名品牌”,今年被评为第六届“中国名酒”。在他的品牌及市场和宣传的带动下,各个酒类中小企业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截至目前,我县共有白酒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其中有规模的企业有30多家,销售收入过亿的有3家,2006年酒类销售收入过30亿元。同时与酒类相关的瓶子厂、包装物厂、瓶盖厂等相关的配套行业发展迅速,企业生产呈现出分工细致、协作配套的特点。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研制加工生产,再到产品销售全局发展。别外我县各类饮料酒企业销售市场遍及全省及多个省外地区,都形成了由区域品牌到全国重点发展,并不断扩大的销售势头,仅古贝春酒厂不但山东销售第一,同时在广东、甘肃、黑龙江、江苏等市场享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